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十一) 續 二千零六十七
2018/05/25 04:01:05瀏覽511|回應0|推薦5
◎目連救母
源於《盂蘭盆經》的佛教故事。在中國流
傳甚廣,曾經是無數圖畫及戲曲的題材。故事
敘述佛陀的大弟子目連拯救亡母出地獄的事。
「目連」原名為「大目犍連」(Maha^-mo
ggalla^na),「目連」為其略稱。
《盂蘭盆經》為西晉‧竺法護譯。經中敘
述目連始得六通後,想要度化父母以報哺育之
恩,卻發現亡母生於餓鬼道中。目連盛飯奉母
,但食物尚未入口便化成火炭,其母不能得
食。目連哀痛,於是乞求佛陀。佛陀告訴目連
,其母罪根深結,非一人之力所能拯救,應仗
十方眾僧之力方能救度。於是教他在七月十五
僧自恣日,為父母供養十方大德眾僧,以此大
功德解脫其母餓鬼之苦。
此經的基本思想就是以供僧的功德救度已
亡故之父母。由於本經強調孝道思想,所以頗
受國人重視。梁武帝於大同四年(538)七月
十五日,在同泰寺舉辦第一次盂蘭盆會。到唐
代,盂蘭盆會便廣泛地在民間流行。直至今日
,盂蘭盆會已成為中國民俗的一部分。
隨著盂蘭盆會的盛行,目連救母的故事便
廣泛的在民間流傳。代表這種流行的,便是變
相(佛經故事圖畫)和變文的流行。唐人畫目
連變相者不只一家;而在變文方面,敦煌發現
的目連救母變文就有十六則。稱為《大目乾連
冥間救母變文》、《大目犍連變文》或《大目
連緣起》、《大目連變文》等。其中倫敦不列
顛博物館藏編號S.2614的《大目乾連冥間救母
變文》首尾完整,被收入《大正藏》第八十五冊。
這些變文是唐人所作,是歷代目連戲曲中
時代最早的,但這時的故事已有一些演變,添
加了許多情節和描述。先是目連遍歷地獄尋母
不獲,後憑藉佛陀的錫杖才得入阿鼻地獄見母
。然後又承佛陀親臨地獄,放光動地,大破
地獄,於是目連母轉成餓鬼。目連又依佛喻廣
造盂蘭盆,出其母於餓鬼道而成為黑狗。目連
引黑狗七日七夜誦經懺悔,才又得轉人身。於
是目連乃勸其母求生西方佛國。
在這個引申的故事裡,佛陀的威神之力被
極力強調,這是與原經不同的。此外,變文中
讓目連之母歷經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對
三惡道中的種種苦處極盡描繪之能事。這也是
變文的一大特色。
宋真宗時(998~1022)曾明令禁止講唱
變文。但目連救母的故事並沒有隨之銷聲匿
跡。現在可知的資料有元末明初的《目連救母
出離地獄升天寶卷》;明‧鄭之珍有《目連救
母行孝戲文》三卷(一百齣),為元明最弘偉
的傳奇之一;清人又擴大而成為十本的《勸善金科》。
總的來說,目連救母的故事一直是中國民
間最受歡迎的佛教故事之一。一再成為俗文學
的題材。它所強調的佛力救度和對地獄、餓鬼
、畜生道的慘狀的描述,也表達了民間信仰對
佛教接受的程度和風貌。
〔參考資料〕 《盂蘭盆經》;周紹良‧白化文編
《敦煌變文論文錄》。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72717015e&aid=112132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