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十) 續 一千五百七十二
2018/02/11 04:00:02瀏覽200|回應0|推薦3
◎止行二善
即「止善」與「行善」的並稱。作善事有
兩方面,制止惡業稱為止善;修行善業是為行
善。或說制止自己作惡是止善,教人止惡是行
善。猶言止持作持、止惡修善、止善作善。《
菩薩戒義疏》卷上釋云(大正40‧567a)︰「
息惡不作,名之為止;信受修習,名之為行。
佛教雖多,止行收盡。諸惡莫作即是誡門,眾
善奉行即是勸門。(中略)誡門是止善,勸門悉屬行善。」
智顗認為身三、口四等十善業,均有此止
善、行善二方面。如不殺生,制止殺生之惡即
止善,行放生之善即行善;不偷盜,止偷盜之
惡即止善,行布施之善即行善;如是乃至第十
不邪見,止撥無因果與僻信邪心之惡是為止善
;行正信、歸心正道、生智慧之善心為行善。
此亦即《法界次第初門》卷上所云(大正46‧669c)︰
「十善有二種︰(一)止,(二)行。止則但止前惡
,不惱於他;行則修行勝德,利安一切。此二
通稱善者,善以順理為義,息倒歸真,故云順
理;止則息於重倒之惡,行則漸歸勝道之善,
故止行二種,皆名為善。或加以道名,以能通至樂果也。」
此外,《百論》卷上稱止行二善為惡止、
善行之法,謂身口七支、十不善道等是「惡
」,停止此等惡行即為「止」。十善道等是「
善」,信受修行此等善行即為「行」。《律宗
綱要》卷上論三聚淨戒之文中,謂攝律儀戒係
止惡門,以成法身之德,攝善法戒屬作善門,以成報佛之緣。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72717015e&aid=11026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