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再說屈原
2016/06/02 14:13:24瀏覽588|回應0|推薦24

 

清流濯足堪行健濁水淘纓勢敗邦

 

屈子蒙誣憔悴問湔身皓皓汨羅江。

 

屈原既放,遊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 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 。世人皆濁,何不屈其泥而揚其波 ?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 (音:綽)其釃(音:離)?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曰:「 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 ,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 ,鼓枻而去,乃歌曰:「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 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滄浪水的清或濁,都可以洗滌我們的心靈。只在洗的部位不同。從以上對話中,我們不難看出屈原與漁父,對於人生觀的看法,有著相當程度的不同。
首先看屈原:是標準的儒家思想,堅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懷,於是在遭遇艱辛時,仍行藏磊落,堅貞執一,而與現實社會產生隔閡之不協,因而憤世忌俗,自我作繭!因此,構成屈原人生理想思考中的矛盾與衝突、鬥爭和反覆。
其次看漁父:則表現出超然哲學,揭示聖人安身保生之崇高哲理,亦即「不凝滯於物」的襟懷;出處進退能夠通權達變,能與世推移,頗得道家思想的精髓!
雖然漁父力勸過他,應該屈能伸的圓融豁達,明哲保身的處世之道;但卻沒能挽回他堅毅的固有思想,以致後來投江自決,讓後人黯然哀嘆不已!中國哲學中,儒、道兩種不同的生命情調,在此處顯然發揮了強烈的對比色彩!
屈原與漁父,是人世間不同的典範,也是中國自古以來士大夫或狂或狷或儒或道的生命對話。然而《卜居》、屈《漁父》等篇是否為屈原所作,學術界尚有爭議。不過,原終究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是浪漫主義詩人的傑出代表。

由《漁父》中得窺:曾為三閭大夫的屈原,秉持儒家忠貞愛國為己任,不過這種「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的思維也太固執了。在位智者應洞察國情、世局。何況、萬代須臾之間、日月更是瞬間交替,天下沒有永遠一族的國祚!奈何當權者惑於奸臣讒言,有如以濁水滌纓束縛在耳邊,不理會賢者規勸,爾後招徠滅國之災。原投江後眾百姓的悲慟悼念,正顯示理性的民間是有一股清流可供立足!愛國如斯,真是孤木難支大廈、也已盡心盡力,自我也要放下。前楚已逝、再多幾個屈原去投江也無濟於事,大可脫出權貴鬥爭,如閒雲野鶴般的無罣無礙,做個豁達樂觀先知的學者也。

 

屈原殉國楚人殤祭拜河神又一章

 

槳逼魚蝦完送粽艾旗蒲劍應端陽

 

 

請注意:

音樂摘自http://vlog.xuite.net/,若有侵權行為,請利用訪客簿指正。 無虛 謝謝原作者! 


( 創作詩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100&aid=5904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