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馬政府的“內不順”,恐致“外不張”
2012/04/06 04:43:27瀏覽969|回應1|推薦4

  又題: 馬英九的內政和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馬英九第二任期還沒正式起跑,遇到的難題就接二連三。美牛風暴尚未完全平息,又招致證券稅開征的泥淖:含混的信息傳播和擴散,讓股市一夕數驚,臺股連3跌 市值蒸發7000億新臺幣,油電也在討論著漲價等。內政的不順對兩岸關系會不會有影響?如何才能將這種影響降至最低?

馬英九內政的不順,對兩岸關系的影響是肯定的。特別是當臺灣的經濟面臨更大困難,而又沒有新的市場和奧援可以替代大陸的作用時,臺灣對大陸的依賴就更為嚴重。馬英九希望借助大陸力量脫離困境的企圖心就更強。兩岸關系的依存度也會更高。

由於內部事務不順暢,特別是經濟下滑,導致的馬英九的困境,和大陸建立更緊密的聯系和互動,其作用並非都是正面的。一旦發生這樣的局面,簽訂一些即便是公平的協議,臺灣方面也會有城下之盟的感覺,至少會被反對黨渲染成這種感覺。

更重要的是,越是內部事務不順,馬英九政府的威信越差,對兩岸政治議題的涉入越敏感和會有更多顧慮。兩岸簽訂和平協議甚至是前期的實質性接觸談判都會減緩。發生這樣連鎖反應的局面,這和馬英九的個性和執政風格有關。這種個性和執政風格,不但反映在其組建的執政團隊上,也實質性地體現在其對內部事務的處理中。比如,以擬開征證券稅為例,一方面被媒體踢爆說要準備開征證券稅,但相關機構,卻沒有明確的和完整的方案,被媒體逼問時含糊其辭,甚至此時才說要遍訪香港、新加坡等地,去調研證券稅的開征情況等。這些無論是研究階段還是已經到了實施階段的政策,導致如此大的股市震撼,實在是人為應對不夠妥帖的結果。當然,另外和臺灣股市的脆弱以及媒體的太過敬業,也不無關系。

馬英九及其團隊對內部事務的處理的風格和結果,自然也會影響到兩岸關系的進展上。簡單來說,就是對經濟方面的要求更強烈,對政治議題的推進更無心和無力。這種推斷,當然是基於馬英九上一任期的很多時候,方向正確、決策猶豫、執行力差,抗壓力弱有關。但如若換另一個角度觀察,也許會有相反的情況,盡管這種情況出現的幾率比上一種情況小很多。也就是說,馬英九承諾,在第二任期要有脫胎換骨的改變。設若有了改變的決心,不必脫胎換骨,即使能夠抗著反對黨的壓力,大膽推進兩岸政治和軍事互信的談判,和加強內部治理,可以並行不悖。甚至內政如果短期內不能夠有大的的成就,但兩岸如果長期和平有望和進一步制度化,或可吸引更多海外長期投資。這對內部經濟發展和一些列矛盾的化解,也是一種幫助。

馬英九內部理不順,外部不敢擴張激進的可能性極大。最近有人說,即便舊曲新唱的“一國兩區”在民進黨的抗議聲中,新增加了前提,有收縮的現象。如果是真,顯然就是這種內部不順,抗壓力差的最直接表現。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兩岸關系能夠自外於臺灣內部事務取得獨立的發展,至少其推進速度不太過受到影響。這首先需要馬英九真的要做到脫胎換骨,對正確的方向截然決然,有一定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堅持不懈地推進;另一方面,大陸在經濟上,甚至在人才智庫上,通過民間形式,給予臺灣的經濟決策有更多建設性的意見。再就是,利用兩岸現有的局面,大陸自行增加對臺灣的交流和物品購買,來建立更廣泛的民間互信基礎等。

總之,股市升跌不僅僅是經濟的指標,也是對馬英九政府執政成熟度評價的反饋,更是反映的政府政治信心指數的變化。股市也許可以一夕之間升漲回去,但民眾的信心則需要許久才能夠找回。馬英九治理好內部,說話才會更有底氣,外部事務的推進才能夠更有力。作為大陸方面,除了期盼馬英九自身能夠更好地處理內部事務之外,也要有自己的節奏,督促甚至站在臺灣自身的角度,提供更具體推進方案。馬英九兩岸大發展的時機,在其第二任的第一年,和第三年。第一年至少要做好很好的鋪墊,那麼,在第二個大踏步的時機點上,才可能會水到渠成。

畢殿龍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xinluzhiyin&aid=6298883

 回應文章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個公民的心聲
2012/04/06 15:23

擬開征證券稅這回事,若未擬好方案便"見"消息。那麼,是媒體本領高強,探得內幕;還是政府有想法,未具體計劃,卻先放風聲,看反應,再擬稅收內容呢?又或內容已在那裡,卻未宜多說,提參考他國,即表示放心啦,會慎重並借他國經驗和成効來參考的,必有萬全準備的。若是前者的先放風聲,或是後者的回應情況,大概都不宜了。媒體素來窮追,欠善意的還猛打,既决心大刀闊斧,就應全然準備好了,才發消息,這樣才見魄力啊。否則,民間印象不會以為謹慎,只有錯覺政府擬事粗疏和被動的。政府既無連任壓力了,"專業"行政內閣做事,在周詳計劃之後,就肯定的全盤掀開,讓民眾看到公義理想和大計,細節可隨反應修改,但總不好籠統只拋出一個名目來探風啊。窮追猛打得多,民間錯覺就覺政府無能軟弱了。

政府必須給民間一個有能有為印象,人民才夠信心追隨領導的大方向。臺灣必須團結,沒有比這更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