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家族到民族》/ 客宁
2016/04/11 17:49:26瀏覽345|回應0|推薦5

最近坊間熱議小王和家族長輩們在家族聚會問題上的困擾,引起了我的思考。

幾 千年來的中華文化傳統,個人是以家族為歸屬的。個人奮鬥,成功了是“光宗耀祖、福蔭子孫”;個人獲罪,則是“褻祖辱宗、禍延子孫”。甚至於直到上世紀七十 年代的改革開放前,當時特定條件下,族人還有被株連的。如家族裏有人是“反革命分子”、“右派”、“裏通外國者(海外關系)”等,在社會上,政治、經濟、 教育等方方面面的待遇,無不低人一等。

每 個民族都有他自己的立族之本。中華民族的立族之本就是團體的力量。在遠古大禹治水時期,中華先民們就知道各地各部落團結起來,才能戰勝洪水、化弊為利,順 利由狩獵文明進入更先進的農耕文明。遠古時代的一個個部落,可能就是一個個家族。何以見得?時至今日,中華大地上還有一些村落是一村一姓的,全村同姓,根 據族譜記載,就是同一個祖宗、同一個家族,何況幾千年前先民的遷徙、雜居、融合遠遠不如近現代。當時分散的部落,即家族聯合起來,就是後來的中華民族。

家 族的團結在生存競爭中甚為重要。在浙江、福建的不少地方,直到改革開放前,還存在村與村之間的械鬥。這是以村為單位的一個家族或幾個家族聯合起來,與另一 個村的家族團夥的火拼。這些械鬥的起因往往是因為水源引用和土地劃界的糾紛。這種械鬥爆發的力量,除了家族與家族相拼,個人出頭根本沒有相持之力,更無勝 算。為了生存,個人必須以家族為歸屬。

明 代的戚繼光受命抗倭,他注意到了浙江義烏一帶民風驃悍,鄉勇械鬥不怕流血犧牲,正是:戍土親兄弟,保家父子兵。族人連敵愾,奮勇鬼神驚。於是戚繼光到義烏 招兵,以義烏兵為骨幹,組成新的部隊,經訓練遂成倭寇聞風喪膽的“戚家軍”。請注意這裏“戚家軍”的“家”字。戚家軍的名頭,說明了在古代,當一支軍隊形 成了家族般團結、家族般的力量,往往戰無不勝。

義烏鄉間家族械鬥的戰鬥力,在民族英雄的引導下,成為民族的戰鬥力,實現了保境安民。後來戚繼光移師薊北,其防區一改之前北方少數民族騷擾、烽火不斷的局面,一連十多年無戰事。

在當今的世界上,民族的競爭最後還是落實在家族的競爭。民族是家族的集合體。家族強,則民族強,否則,民族的一時之強、一代乃至幾代之強,終將難以為繼。

以世界頭號強國美國為例,美國由經濟而政治、由政治而軍事,基本還是控制在幾個金融寡頭家族手裏。在很多情況下,人們都知道國有企業的競爭力不如私人企業。私人企業發展到後來,很多就成了家族企業。日本財團就是例子。私人家族企業強,則民族強。

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一個民族要生存得更好,必然需要更多地占有和利用資源。為什麽中國的崛起、中華民族要生存得更好一些,必然要遭受到美國的阻遏呢?其中資源有限、此長彼消的爭奪奧妙,不言自明。(資源爭奪包括、但不限於自然資源。)

美 國等西方發達國家以宣揚個人利益的集合就是民族利益,突出個人主義的訴求,刻意淡化家族為民族之本的本質,實有迷惑、蒙騙民族競爭對手之嫌。以美國彰顯個 人主義的民主為例,如果幕後沒有金融寡頭家族的財力支持,哪個政治家能上主政?削弱別的民族,遏制別的民族的崛起,首要是削弱他們的家族認同和家族凝聚 力。中華民族的個人聯合體,無法和西方的家族聯合體相抗衡。民族的復興,必然要依賴於家族的復興。

參加家族的聚會,有利於家族產生凝聚力。家族的凝聚力,有利於家族的復興。家族的復興是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

如果小王能認同我的思考,那麽,他覺得與長輩們缺乏共同語言,不願意參加家族聚會的行為,將能得到根本的扭轉。至於小王經常借故缺席家族聚會,引發長輩們的不滿和困擾,亦將隨之煙消雲散。

                                                           /克寧

 

  此文發表於 04-11-2016菲律賓《世界日報》廣場版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y7308&aid=532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