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奇男子周瑜
2008/07/18 22:56:54瀏覽1749|回應0|推薦7

奇男子周瑜 

中國古代是不乏美男子的。在春秋時就有後來常被人用來形容美男子的「子都」,是鄭莊公的寵臣;還有一個和國君搞同性戀的彌子瑕,調情調到把吃了一半的桃子塞到 國 君的口中,而留下「餘桃之癖」這樣的典故。可是像周瑜這樣內外俱美,又會打仗又會音樂的美男子,倒真是不多。

周瑜是廬江郡舒地的人,大概是今天安徽南部一帶長江以北地方。此地可能自古就是民風強悍的所在,詩經裡就有「荊舒是懲」的記載,把舒與楚相提並論,可見舒地人民的武風。

孫家的骨肉姻親 

周瑜的外表是出類拔萃的,史書上說他「長壯有姿貌」,意思是:身材又高,體格又好,臉又長的英俊。十幾歲的時候就已經「英達夙成」,名滿故里。他事業的起頭與孫家密不可分:他只比孫策小一個月,是惺惺相惜的少年之交 (就像鐵木真與札木合那般的「安答」)。史稱他與孫策「獨相友善」,還把自己的大房子讓出來給孫策住,日常與孫家交通往來,互相周濟 (「升堂拜母,有無通共」),簡直是跟家人一般親近的朋友。不只孫策說他與周瑜有「總角之好,骨肉之分」,孫母還曾當著大家的面對孫權說:「周瑜與你哥哥同年,只比他小一個月,我看待他就像我自己的兒子一般,你要以對待你哥哥的態度對待他!」(原文,江表傳:「便推結分好,義同斷金,勸策徙居舒,策從之。」

這一層家人般的關係又因為二人的婚姻安排而加緊密。二十四歲的時候,二人一起迎娶了當時江東的二大國色:孫策娶大喬,周瑜娶小喬。孫策還開玩笑說:「喬公雖然必須和二位愛女分開,但得到我和你二人做女婿,他也該開心了吧!」然而周瑜在東吳政權中的地位絕不是家人或姻親而已。他在孫策脫離袁術陣營,起兵爭奪江東時,就是首先響應,並帶著自己的部下為孫家攻城略地的方面大將。因此不要誤會:周瑜絕不是個小白臉。他的英氣外放,十幾歲起便戎馬疆埸,並不是個柔弱書生。他的懂音律,恰足說明在他身上,陽剛與陰柔的氣質的完美融合。(原文「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堅定孫權的抗戰意志 

周瑜的事業因曹操勢力的南下而邁向高峰。先是六年以前 (202),曹操乘著戰勝袁紹的餘威,要求江東遣送「質子」,也就是要求孫權把自己的兒子送來,一則表示恭順,二則也做為人質之用。當時便在東吳宮廷掀起了二派的爭議。當時也是周瑜當著孫太夫人,提出:吳國其實就像戰國時的楚國一樣,擁有天時地利人和,而遣送質子就是一種屈服的表示。這樣受制於人,頂多不過封侯,有幾輛車、幾匹馬、十幾個僕人而已,萬不能和自己稱王稱侯,獨霸一方相比。

等到208年,曹操廓清了北方,又取得荊州,發書給孫權,威脅「以水軍八十萬,與公會獵於吳」的時候,主戰派與主和派的爭議又起。這一次,周瑜為孫權客觀分析主客的優劣勢,堅定孫權抗戰的決心。他提出:第一,曹操雖名為漢丞相,但所做所為,實是漢賊;因此抗曹並不代表違抗中央政府命令,為東吳的抗戰取得名義上的正當性。其次,孫家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兵精糧足,有內線作戰,以逸待勞的優勢。第三,曹操雖然據有北方,但關中的韓遂馬超是他的心腹隱憂,曹方未必能全力對吳。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北方的兵將不習水戰,新歸附的荊州部隊未必齊心;而隆冬時節長江的天候也構成曹軍的巨大挑戰。

據說孫權聽完他的分析,興奮的拔出刀來,一刀砍在前面的桌子上:「有誰再敢說投降的事,我就把他當作這張桌子一樣砍了!」

孫權並不完全信任周瑜 

之後的事大家都耳熟能詳了。在孫劉雙方的奮戰下,大敗曹操,確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只是有一點殊堪玩味的事:周瑜並不是三國演義裡的「大都督」,他和老將程普權力一樣,同時掌管吳方當時野戰軍的主力。

三國志裡說「權遂遣瑜及程普等與備並力逆曹公」;可以解讀成周瑜與程普的品位是相同的。另一個證據是呂蒙在西元219年向孫權進諫時說的話:「從前周瑜程普二人同時擔任左右總司令官,率軍進攻江陵,雖然周瑜有實質權力,但程普仗恃他是老將,而且都是總司令官,並不能和睦相處,幾乎使軍隊潰敗,現在應該引以為戒。』」(柏楊版資治通鑑)

孫權與周瑜,君臣之間是否相得,長久以來的定論是:周瑜像是孫權麾下的一軍,他的膽氣志略,才智議論,都是孫權心中一等一的角色。但能力往往不代表主子心中的信任。赤壁之戰時,程普與他分庭抗禮;戰後收取荊州的戰爭中,又是他與程普各統一半兵力。最後為吳國擘劃擴張的計畫,想要先平蜀,再攻漢中,然後進攻襄陽,北定中原時,周瑜還得牽拖上孫權的堂兄孫瑜,「讓我跟孫瑜一起帶兵進攻,攻下四川後由他來鎮守」。這些蛛絲馬跡似乎並不是一對「如魚得水」的君臣該有的現象。

史書上也記載,劉備曾警告孫權:周瑜智略拔群,器量恢宏,不像是個久為人臣子的角色。固然這可能是劉備的挑撥離間,不過無風不起浪,連劉備也能感覺出這二人間的微妙關係。

至於為何君臣間並未完全相得,我們只能猜測:或許這與周瑜是孫權哥哥孫策的人馬有關。前面談到孫太夫人要孫權把周瑜當做兄長一般尊敬;而當孫權剛繼位的時候,也只有周瑜,一開始便對孫權畢恭畢敬,以臣屬自居;而太過的禮節恰可說明二人間的生疏。可能到底孫權心中始終覺得這位能力超群的大哥對他不是心服口服吧!

赤壁的周瑜與與利班多的約翰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大規模水戰,而周瑜周旋在劉備關羽等盟軍,與程普黃蓋等宿將之間,他一定為化解彼此的嫌隙煞費苦心。就以程普來說,他一直以年歲較長,資歷較老,「數陵侮瑜」。而周瑜始終恭敬忍讓,終於感動老將軍,留下「與公謹交,如飲純醪,不覺自醉」的佳話。而指揮背景不同,利害各異的聯軍作戰,正需要這樣成熟的人格特質。
        在西方海戰史上,1571年的利班多海戰,西方聯軍擊敗土耳其艦隊,被視為基督教世界的一大勝利。其中的英雄西班牙的約翰 (Don John of Austria) 與周瑜的作為若合符節。
        利班多之戰時約翰只有二十六歲,是西班牙國王菲力二世的異母弟弟,史書上說他「不僅英勇過人,也是一個具有磁力的領袖。」而且「他似乎使教皇的十字軍精神人格化了。他的熱忱能感人,使人暫時忘記了一己的私利,而為共同的目標犧牲。」

約翰雖然年輕,可是意志堅定而身段柔軟。戰前一度有人提議暫時退卻,是他獨排眾議:「諸位紳士們,商議的時候已經過去了,戰鬥的時刻來了。」聯軍是結合威尼斯、西班牙,與教皇等三方的海軍力量共同組成的。恰好在戰前,威尼斯官兵與西班牙官兵發生了一些鬥毆,威尼斯的指揮官費尼羅在未報告約翰的情形下處死了一些西班牙人,這件事使得聯軍幾乎瓦解。然而就在開戰前夕,約翰作為總指揮去巡視艦隊,發現費尼羅正在甲板上,於是他「友好地向他揮手,立刻把過去的舊嫌隙都消除了」。就是這樣的風範,才能萬眾一心,締造全殲土耳其艦隊的大勝利。

讀著這段歷史的時候,我似乎看到了約翰與周瑜臉上泛著同樣的笑容:朋友,忘了過去吧;一齊向前的時候到了!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uyiutang&aid=2053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