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天方授楚,大國崛起
2018/02/11 09:52:40瀏覽1434|回應0|推薦11
今天我們《左傳‧桓公六年》裡,第一次碰到春秋時代的另一個大國─楚國。

長久以來,我們一直習慣「成王敗寇」的思維,包括在解讀或應用一些文化遺產,或神聖不可侵犯的文化圖騰的時候,這個慣性始終瑩繞,陰魂不散。

比如說,像「漢」這個字。

這個字的用處可大了!我們是「漢人」,自稱「漢族」,用「漢」字,自瀆自嗨時用「大漢天威」「漢疆唐土」之類的字眼─特別是最近跟著「戰狼」系列電影爆紅的「明犯彊漢者,雖遠必誅!」而普遍認知的「漢」的來源,是因為漢朝,這個史上第一個延續百年以上,並佔有現今東亞核心疆域,讓華人足以揚眉吐氣的朝代。

但「漢」的由來可一點都不漢。漢族,其實應該是「楚族」。

秦末天下大亂,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在各地蠭起許多的反秦義軍,其中一枝的頭頭便是漢朝的建立者,「淮泗集團」的流氓無賴劉邦─他特別喜歡在儒生的帽子裡面尿尿。淮河泗水流域,在戰國後半,屬於楚國的疆域;所以劉邦是楚國人的後裔。

漢這個名字是由來於劉邦後來的封號─漢王。封他的「西楚霸王」項羽,也是楚人,還是舊楚國的貴族。在反秦的起義鬥爭中,他倆名義上都在復興後的楚國「楚懷王」麾下作戰,所以這二枝反秦的武裝力量,都屬於楚地或楚軍系統。「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是當時流行的說法。

所以,「漢」的創始人與王朝,其實一開始是「楚」到不能再楚的。

「漢」字聽來偉大,可當時劉邦被封的時候,可是老大不痛快─因為他要的頭銜與地盤是「秦王」或「關中王」;當時的「漢地」主要是漢水流經的地域─漢中盆地。項羽為了將這最可能的敵人封鎖在險惡偏遠的地區 (同時也為了羞辱他),而將秦時流放犯人之地,巴、蜀、漢中,封給了劉邦,並給他一個「漢王」的封號了事。不過劉邦因禍得福,他的轄地,就像諸葛亮《隆中對》說的:「益州險塞,沃野千里,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反而成了劉邦發跡的資本。

劉邦頂著滅秦第一功,本來一心以為「先入定關中者王之」,卻被丟到流放犯人的惡地,這口氣自然不能不出,這也是後來四年烽火遍地的「楚漢相爭」的時代背景。

所以,我們二千年來謳歌自詡的政治主流,源頭實是楚國這一系。我們的文化,也受楚國的影響至深。像《楚辭》的優美文句與瑰麗篇章,是華人最早的真正的詩歌。以結構、句法、詞語、或想像力而言,《楚辭》大大勝過源出黃河流域的《詩經》。「悲莫悲兮生別離」所形容的離愁是如何地淒慘愴恍?而「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的戀慕又是何等的幽微宛轉?

就連劉邦粗武之夫,他的《大風歌》不正也嘯出楚地男兒的豪壯?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可是中原民族在接納楚國或楚人時,表現地心不甘情不願,而且有事沒事還要展現一下文化的優越感。雖然楚國地大人眾,而且與中原的接觸相當早─聽說他們的祖先鬻熊是周文王的老師,但直到周成王時,才封了一個「子」爵的爵位給楚君─按公侯伯子男的順序是倒數第二,勉強算是承認了楚國做為一個諸侯的存在。

但亙西周之世,南北二方始終處在衝突的狀態中。西周昭王時,決定御駕親征楚國,不料反被楚人打得全軍覆滅,昭王橫死,屍骨無存。周人諱言此事,以至於史書故意模糊記載:「周昭王南巡不返」。(另有一說是西元前977年,周昭王北返時淹死在漢水中。)

到了周宣王時─此時已經接近西周末期了,乾脆在漢水北方,布置了一條由幾十個大大小小武裝殖民地構成的「鋼鐵長城」,阻擋楚人的北進。這就是所謂的「漢陽諸姬」。除了幾個國家是周公東征時所封的之外,大部分是周宣王南征後封的姬姓皇族。

這一大批姬姓諸侯在楚國的北方,分為兩條防線。第一條防線在漢水流域以東和長江流域以北,這裡既靠近楚國的漢水流域,又緊鄰原來的鄂國 (已被楚國攻佔)。周宣王在這裡封了隨國和唐國為主的諸侯,直接威脅楚國。

在這條防線以北,周宣王又封了息國、弦國為首的大批姬姓國,作為第一道防線的支援。同時,周宣王還將岳父申侯封到申國,加強第二道防線的力度。息國後來將以絕世美女「息媯」的坎坷身世而聞名;而申國也相當強大,它參與了使西周滅亡的政變,並擁立自己的外甥周平王為天子,開啟了東周之世。

可惜周朝這些苦心的經營,終究敵不過呈現上昇態勢的楚國,「天方授楚」,楚國終究佔了上風。這一大批「漢陽諸姬」的下場,也紀錄在《左傳》中─《僖公二十八年》,正當晉楚城濮大戰前夕,晉文公對和戰舉棋不定,還在考慮是否退任之時,臣下鼓動他開戰的理由之中,其一便是「漢水北面那些姬姓的諸侯國,全被楚國吞併了。想著過去的小恩小惠,會忘記這個奇恥大辱,不如同楚國打一仗。」(「漢陽諸姬,楚實盡之!」)

天方授楚。漢陽諸姬的螳臂,難當國力上昇中的大國,南方吹來的溫暖南風,帶著金戈殺伐的殺氣。

大國,崛起了。

我們下一篇來談楚國與「漢陽諸姬」中的隨國的事。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uyiutang&aid=11026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