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表面功夫的故事
2017/12/18 09:53:57瀏覽1224|回應1|推薦6
關於不可思議的地鐵碧山隧道積水事件,探討與究責的文字已經很多。底下我只想分享一則蔣夢麟《西潮》裡的,類似的故事。

北京在十三世紀建城之初,就已經預見了城市排水的重要性,所以除了全城遍設規模宏大的下水道系統之外,還規定:一年一次,每一街區負責的官員必須跳進下水道,從這一頭走到另一頭的出口,然後在眾目睽睽之下爬回地面,確保排水系統的暢通。

後來時間久了,管制的螺絲鬆動,許多下水道都有淤積,官員沒法子或是根本懶的清理。於是窮則變,變則通,他們竟想出了李代桃僵的妙計:人還是照樣進去,然後,算好視察的高級長官腳程,讓另一個打扮得一模一樣的人再從另一頭的出口跳出來。如此年復一年,儀式照舊搬演,但維持水道暢通的原義與功能已然全失。

如果程序只剩表象而無實質,而肉食者又在「和諧」的名目下心甘情願地被騙,那麼設計再怎麼完美,控制再怎麼週到,規模再怎麼宏大的組織,也都只是一團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裱糊紙牌屋而已。

平心而論,一個運行超過三十年的系統,總會有些大大小小的毛病。特別是在試著安裝新東西到舊系統上的時候,從機具壽命、零件規格,到人員的訓練與表現,都可能會有新舊扞格的問題。

幾千年的中國歷史上,這種問題或痛苦,通常發生在「變法」或是「維新」的時候。

最近的一次該算是十九世紀後半的「自強運動」─旨在富國強兵,建設新海軍是指標性的工程,而李鴻章的北洋艦隊更是指標中的指標。它是一個「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新舊夾雜的典型案例。海軍是個科技含量高的新兵種,而北洋艦隊,更是除了擁有亞洲最大主力艦之外,還有高素質的官兵─比如說它的高級軍官全部留學英國,軍中號令全用英語。另一方面,你又可以在衣服器用軍紀規章上看到舊中國的影子,像水兵的軍服是「淺檐草帽,緊身襖褲…隨身各配小刀一柄」;軍歌則「須以中國樂器演奏」─可惜當時沒有錄音設備,不然一首純以笙簫箏琴彈奏的古樂軍歌該有多新奇!

關於「舊」的痕跡,還有一個蹊蹺之處:軍官們可以帶「師爺」上船!原來每個軍官都是「官老爺」:艦長相當於知府,士官長相當於知縣。結果甲午戰前,許多軍官紛紛違反規定,在岸上自蓋衙門,一逞威風。幾千年的醬缸文化,當
個官兒光宗耀祖的想法是如此地根深蒂固,也就無怪乎在西方的外表之下,出現了種種光怪陸離的扭曲現象。

當軍風精神紀律蕩然無存的時候,腐敗也就理直氣壯起來:
-軍艦從事商業營運─甚至大量從朝鮮走私人蔘,導致艦船鍋爐過度使用瀕於報廢。像「廣甲」軍艦平日便專職送荔枝給「老佛爺」!
-「我軍無事之秋,多尚虛文,未嘗講究戰事……平日操演炮靶,唯船動而靶不動……奉行故事,唯求演放整齊。」也就是:軍事演習,純粹講究好看與表面功夫。目標容易,大家一體達成,皆大歡喜。這簡直是把國防軍當作玩具兵在耍了!
-「將士紛紛移眷,晚間住岸者,一船有半。」一條船的戰備兵力只剩一半,這種戰力可想而知。
-閱兵的時候人數不足,於是臨時雇用當地農漁民甚至地痞無賴湊人頭,只要「風吹不倒」即可。上下交相賊的結果,便是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的全軍覆沒。

我們要認知的是:變法不易,新舊事物要兼容並蓄的難度最高。但人心不變,精神不存,再好的制度或成就也無由賡續。而人的惰性更讓在上位者容易習狃於「祖宗成法」。

雄才大略的唐太宗李世民,在身登大寶,天下粗定之後,就曾詢問功臣們到底是創業難,還是守成難。「房謀杜斷」的房玄齡主張大唐天下是百戰而得,所以創業維艱;而「以人為鏡」的魏徵卻提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帝王馬上得天下,而人性好逸惡勞,人君多能慎始但鮮能克終,因此守成才是大大不易!

讓我們祝福新加坡捷運吧。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uyiutang&aid=109563659

 回應文章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12/18 12:03

滿清海軍不打仗,軍艦拿來走私人參與運荔枝,這叫物盡其用貨暢其流

一打仗,北洋水師就完蛋

台灣海軍不打仗,颱風水災就拿來救災,這叫人力資源調配

兩岸一開戰...

.

兩岸怎麼可能會開戰呢?

兩岸一家親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