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雜貨店(原載聯合文學雜誌元月號)
2017/02/06 17:40:35瀏覽3866|回應0|推薦36

 何仔金獅的雜貨店。吳敏顯/攝

 店仔川的雜貨店(左)已被斜對角的宜春超商取代,由店仔川的後人經營。吳敏顯/攝

1

小時候,祖母常帶著我回鄉下故居,那是我出生到四歲之間所住的大瓦厝。一趟來回,要在泥土摻雜大小石子的路上徒步走五六公里,幸好途中會經過兩家雜貨店,可供路人歇歇腳。

有這麼兩個休息站,把我們祖孫倆去程回程各一個多小時路途,裁切成三段,讓老小走來輕鬆不少。

到雜貨店買東西必需花錢,雖然能夠賖欠個一年半載,只把帳記上牆壁,可最終還得設法清償。但若僅僅路過,走累了想歇腳喘口氣,坐進店裡的長條木凳,順手倒杯茶水解渴,則不收分文。那茶水是店家大清早用桑葉或青草熬煮的,偶爾會加點冰糖,大多時候味極苦澀,喝下喉嚨卻清涼解渴。如果碰巧老板閒著沒事幹,他也會倒杯茶水在手裡,主動陪客人聊天。

早年宜蘭鄉下雜貨店,不作興懸掛招牌。村人通常以店主人姓名、綽號或坐落地點做為辨識,無論大人、小孩、警察、郵差都這麼辦。開設這兩家雜貨店的士紳,分別叫何金獅和游榮川,兩店相距約十幾二十分鐘腳程,房舍緊挨著不同的三岔路口及十字路口。

其中第一個休息站「何金獅雜貨店」,位於壯圍鄉農會倉庫區和古亭國小附近三岔路口,外觀是棟水泥磚造平房加蓋一層木造洋式閣樓,比一般民房更具姿色,前些年被影藝界相中,做為拍攝影片場景。播映時,常遭誤認係因劇情需要而刻意搭建的道具房子。

大家提起這間雜貨店,都說「何仔金獅那間店」。我們鄉下人會連名帶姓叫一個人,還習慣於姓名之間添加個「仔」字,主要取其順口也能教人聽得明白,這裡當然不例外。

至於第二個休息站,村人稱它「游仔榮川那間店」,但普遍仍以「店仔川」叫得最響亮。似乎認同拿店仔川三個字,已足夠簡明扼要地標示出來,這間雜貨店是叫什麼川的人所開設。

鄉下雜貨店開始懸掛招牌,是向市區商家學的。市區商店喜歡在牆壁懸掛橫的豎的招牌,且刻意在牌匾炫耀自己是幾十年上百年老字號。鄉下店家則無論開設多久,也要遇到有人追問,才可能告訴對方這小小店鋪是他阿祖、阿公或老爸手裡創設。當時若有鄰近村民在場,肯定會熱心幫忙證實,說自己父親、祖父、曾祖父還是個小孩時,就經常光顧這家老店。

我祖輩搬過幾次家,才選定離山海都不算遠的田野間興建大瓦厝定居,平日要往宜蘭街購物,或者到鄉公所鄉農會辦事,總會經過這兩家或其中一家雜貨店。後來因為父親成為鄉公所職員而搬新家,將大瓦厝分由兩房伯父繼續居住。

祖母隨我們一起住,難免思念昔日全家族在大瓦厝的群居歲月,時不時會抽空回去看看,每趟回去總不忘帶我這個「從大瓦厝孵出來的雞仔囝」隨行。所以連我這個小跟班,都知道何仔金獅及店仔川兩家雜貨店。

2

我讀小學到高中期間住的連棟住宅,整排房屋座落在鄉公所對街,緊鄰五岔路口而形成一個聚落。左鄰右舍全是住宅兼理髮店、蔘藥房、碾米廠、斗笠店、自行車行、棉被店、製冰廠、小麵館、雜貨店。甚至外地來的傳教士,修鐘表師傅,布匹販子,魔術師、賣跌打損傷膏藥的……

─以上為節錄,全文已收錄在 2018年 6月九歌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腳踏車與糖煮魚》書中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um330&aid=91168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