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古道行
2008/03/26 21:12:20瀏覽4332|回應1|推薦48

● 天地劇場

  在台灣,所留下兩條較完整的古道。一條是中部的「八通關古道」,由清朝總兵吳光亮在一百三十幾年前(清光緒元年、西元一八七五年),動用兵工所闢建的國防道路;另外一條古道,就是草嶺古道。據考據,這條連接台北和宜蘭之間,深具歷史文化意義的「絲路」,闢建時間應在清朝乾隆年間,迄今至少有二百年歷史。

  早年的草嶺古道,只是先民從淡水到宜蘭之間「淡蘭古道」的一段,現在卻成了僅存的遺跡。它從宜蘭縣頭城鎮大里天公廟(慶雲宮)後方,蜿蜒伸入山區,翻越草嶺(嶐嶐嶺)後,由台北縣貢寮鄉遠望坑下平地。以郊遊尋幽的心情,走完全程約三個小時。

  大里天公廟後山,一片老榕樹構成的幽境,正是古道入口。出小徑接上產業道路,這條以之字形上山的產業道路可走小型車輛,通到縣界平台,所以沿途把古道攔腰輾過好幾次。在產業道路步行約二十餘分鐘後,左側岔出一條上坡小徑,有古道入口標示牌,即可拾階而上。這時,兩旁常有松樹迎客,夏日更有蟬嘶高歌,一路伴你到遠望坑。

  這一段路的坡度爬起來很費力氣,令人汗如雨下,但各色各樣的蝴蝶,經常在你前後左右穿梭,彷彿招來些許微風。老經驗的人都說,這一段古道像蝶道,有些蝴蝶在一般圖鑑上還不容易見到。

  經過一座木造的觀景亭後,再鑽進小徑便會發現這一段古道石階與眾不同。大小不一的石塊參差排列,稜角也不那麼銳利,相傳這段石階是未經後人整修過的遺跡。

  這時,回頭可看見海中的龜山島;若朝前抬頭向上,春夏可瞧見滿山的芒草隨風翻滾著綠浪,而秋冬芒花盛開,望見的則是白髮蒼蒼的嶐嶐嶺,隘口的縣界平台上有第二座觀景亭。如果秋冬來此,就像你乘坐的船艇,正被四周白茫茫的浪濤湧過來又湧過去。

  這座觀景亭是古道的最高點,位於北宜縣界,是看山,看海,看龜山島,看大里、大溪濱海沿岸風光的地方。

  亭下方的石造小土地公廟是先民所建,原本古樸拙趣,曾經被「熱心人士」給油漆得花花綠綠,廟裡的石雕土地公、土地婆,也被穿戴上金光閃閃的衣冠。古道從兩座芒草山之間,緩緩滑下台北縣界,步行約一百公尺處的路左側,便是「虎字碑」所在,虎字碑和四十分鐘腳程外的「雄鎮蠻煙」碑,都是一百三十九年前(清同治六年、西元一八六七年)台灣總兵劉明燈所書而鑿在岩石上的。前者用以鎮風暴,後者則在壓制山魔。

  兩石碑之間的一段路,順著山谷下坡,途中有一座木造亭台做為野餐區。風在山谷裡逛來逛去,也為遊客捎來野花的清香,和夏蟬的嘶吟。在「雄鎮蠻煙」碑附近,蟬嘶中間雜鳥鳴,其中最悅耳的歌手,應當是俗名叫「森林花和尚」的鳥兒。

  這時,蝴蝶又忙碌開來。古道左側就是小溪流和梯田,野芋和薑花成為路旁群芳譜的主角。印有仙人足印的「仙跡岩」,是路邊臨澗的一塊巨石,可不要忘了去數一數神仙有幾個腳趾哦!
  天地劇場裡的配樂,在接近謝幕時,竟更為繁複。古道旁的小溪不時彈奏起輕快的曲調,腳邊的野牡丹開著比錢幣大些的淺紫花,倒地蜈蚣也湊熱鬧的吹起深紫色花蕾的小喇叭。昭和草不甘寂寞,在風中舉著一小團一小團的白絨球,快樂的應和。

  從小溪畔的一棵老榕樹經過時,古道的石階就此停住腳,這是古道的出口,也是另一端入口。再往前走,山路小徑會跨過一座名字饒富趣味的石砌拱橋「跌死馬橋」,繼續前行,很快就可以接上能夠行駛汽車的道路。

● 魷魚公廟拜土地爺

  草嶺古道形成的年代久遠,是早年宜蘭、台北間陸上交通唯一孔道,無論官員履新他調、商旅過往、書生趕考,都必須走過這一條羊腸山徑。因此,在古道上所發生的故事,也就不少。

  目前,有石碑為證的故事,是說清朝台灣總兵劉明燈於同治六年冬天,出巡宜蘭時,官轎行到草嶺附近,突然天昏地暗,鬼哭神嚎。劉認為是山魔作怪,乃書「雄鎮蠻煙」勒石立碑,以鎮山魔;未料繼續走到草嶺北宜縣界平台,又遇狂風大作,直貫隘口,使官轎無法前進,劉明燈原疑有什麼冤魂投訴,下轎勘察後,才斷定是隘口地形導致強風作怪,便大筆一揮,取「風從虎」之義,寫下「虎」字立碑以鎮風暴。據說,這個隘口的風勢,果然從此減弱,不再侵擾過往行旅。

  四十幾年前,宜蘭市有一位對文物有研究的國小老師,曾對草嶺古道做過一番仔細踏勘。據他說,目前的「虎」字碑,可能已經移位,方向也變動過,推斷曾因地勢被雨水沖刷或崩塌,後人整修時不察,所以這座碑現址地勢,就像是在一條小溪溝裡。

  這位老師同時告訴我,在草嶺平台上的土地公廟旁,當年還殘留有一間草棚涼亭。涼亭柱上的對聯是清朝宜蘭籍舉人林廷儀所書,對聯寫的是:「鐵肩應擔千年業,巨掌當推萬里潮」。氣勢雄壯,是林廷儀用以勉勵鄉關子弟的。對聯尚附跋文說:「草茅一所,佔地半畝,放眼鄉關,應有斯志」,足證該茅亭應是清朝年間所建,再由後人延續整修者。柱子的另一面,留有未署名的對句寫著:「出外朋友好,歸來父老親」,也說明了宜蘭人愛鄉土、重情義、與人親善的個性。可惜這座茅棚涼亭,早已毀圮不存。

  土地公廟據說原先不是供奉土地公、土地婆,建廟時本稱「魷魚公廟」。這也有一段極富人情味的故事。

  故事說,有個書生從宜蘭要到台灣府(台南)應試,行經草嶺縣界平台時,發現有一隻活生生的兔子遭獵人陷阱夾住,他心生憐憫,放了那兔子。兔子逸入草叢後,這名書生心裡卻忐忑不安。他想到那獵人說不定是窮苦人家,一家人就等著獵物充飢,如今兔子被他放走了,獵人一家人便得餓肚子。於是,這名書生從行囊中掏出兩條魷魚,掛在陷阱上做為補償。

  書生離開以後,獵人發現自己在山上佈機關所得獵物,竟然是海裡的兩條魷魚時,大為驚喜,以為神明顯靈賜食物給他這個窮人,當即跪拜天地謝恩。消息傳到獵人所住村子,村人也加附和,集資在平台上建了一座小廟,稱為「魷魚公廟」。隔不久,風聲輾轉傳到掛魷魚的書生耳裡,他立即趕到村裡澄清誤會,但民俗只建廟不拆廟,折中結果,便把「魷魚公廟」改奉土地爺,就成了今天的土地公廟。

  縣界平台附近,還有一則與跛腳書生有關的故事。話說宜蘭地區有一個青年書生,考秀才不知考了幾次,直到人都考老了還是落第。每一次趕考回鄉路過平台,望著龜山島心裡頭便滋生無顏見江東父老的愧疚。幾次心底暗地發誓再也不考了,到最後還是斷不了求取功名的念頭。

  有一年,老書生考完試返鄉,要從草嶺平台下山時,他終於下定決心對天立誓,從此不再應考,同時搬來一塊大石頭擺在古道中間,表示「斷去後路」,然後下山。未料才走下幾步山路,心中萌生悔意,準備回頭搬開石頭之際,只見那石頭骨碌骨碌從平台上朝小路下方滾落下來,砰一聲竟把老書生的一條腿砸跛了。老書生從此想考也不能考了,真的被自己搬來的石頭斷了後路。

  從前走古道,無論坐轎步行,宜蘭到台北通常得走兩天一夜,夜宿地點在台北縣雙溪。由於古道難行,大家視為畏途,商旅書生在出發時,總要向大里天公廟求一個「平安符」裝香火袋掛在胸前,請神明保佑。所以在雙溪河中洗澡的商旅中,只要是胸前掛香火袋的,必定是宜蘭人。雙溪當地因此流行一句話:「宜蘭叛仔,掛香火」(叛仔意為鄉巴佬)。而在雙溪一家專做「宜蘭叛仔」生意的小酒店,更以誇大口氣張貼門聯說:「酒味沖天,飛鳥聞香變風;賓客下馬,游魚得味成龍」,竟也由草嶺古道傳進宜蘭,當年宜蘭有些小酒館,也學樣貼著這樣的門聯哩!

● 轎伕兼信差

  現代人走古道,一路有石階拾級而上。從頭城鎮天公廟到草嶺縣界平台,甚至有產業道路可供行車,腳程和心情都輕鬆愉快。這種風光,決非早年先民們走淡蘭古道時,常掛嘴邊的「走過三貂嶺,就不敢想某子」(某子,意為妻子兒女)所能比擬。這句話意思是古道荒僻艱險,還有劫匪出沒,走古道就得要有把性命豁出去,可能一去不回頭的心理準備。

  早年商旅走的古道,沿途大都是坑坑窪窪的泥巴石頭小路,部分則荒草沒脛,蛇蟲橫行,還得提防翦徑的盜匪。落單步行的趕考書生或商人,固然害怕;熟知路徑的轎伕,也會在轎槓中暗藏防身刀械。

  基隆市前市長張春熙的母親陳德昭,是頭城鎮秀才陳書的女兒。當年嫁到基隆時,就是坐轎走草嶺古道,花了整整一天多的時間。有一張兩頂轎子要上草嶺古道的老照片,據說領前一頂坐的是陳秀才,後一頂坐的就是張前市長的父親張添進。兩人有師生關係,陳秀才很欣賞這個得意門生,才把女兒許配給他。

  當年草嶺古道上的轎伕,所充當的角色非常「多元化」,因為他們南來北往見過不少世面,不但是北宜之間的交通服務業者,還擔任新聞傳播、快遞信差、物價會報人員、南北貨交流站等角色。

  早年宜蘭地區封閉,許多台北大都會消息只有透過轎伕傳述。村頭村尾的秀才、書生要買聖賢書,左鄰右舍要買「白仔布」(纏小腳用的裹腳布)和時髦的胭脂花粉,也得央請轎伕從台北帶回來。當然轎伕們自己還會帶點蜜餞、南北貨,賺取外快。

  轎伕大都穿草鞋,渴了就喝山澗溪水,他們也能自得其樂,說他們所從事的行業是「一天一雙新鞋,餐餐喝生鮮香魚湯」,其他行業哪能如此好命。

  轎伕們穿梭古道時,有許多「行話」,不但用做前後轎伕間的連絡,也通告乘客注意事項。例如,乘客是新娘子,轎子要上坡後仰,前面抬轎子的就會說:「妳要坐得正」,抬後面的轎伕立即接上:「才會得人疼」。遇下坡前俯,前面必喊:「妳要坐得好」,後面就應:「才會長生保老」。如此一呼一應,讓抬後面的轎伕了解路況,也讓乘客注意抓好扶手,坐穩身子。

  有些轎伕還能唱唱歌謠小調,甚至吟詩,讓轎中乘客解悶,通常他們最擅長的是說故事。而幾乎所有的轎伕都懂得一些基本的青草藥理,方便在蠻荒古道上自救救人。

  傳說草嶺古道上有名轎伕,曾經協助官府破了一樁命案。話說某街坊一名商人的老婆紅杏出牆,這商人一直想設圈套收拾姦夫和自己的妻子,卻苦無脫身計策。

  某日,這商人在古道入口託一名轎伕捎信回家,向太太表示他將從古道到台北談生意,要一星期後才回家。事實上,他並未上轎子走古道,反而在當晚摸黑回家,衝進家裡持剪刀把嚇得正要逃跑的男子髮辮剪下,然後掐死太太,將髮辮塞進太太的左手心,剪刀塞在太太右手,佈下「一石兩鳥」的狠毒計謀。

  凶案發生後,官府很快就找到髮辮被死者「抓在手裡」的「兇手」。如此正符合那商人心意,一下子可以把那姦夫也除掉。

  眼看那商人就要得逞,受託充當信差的轎伕出面,說出受託送信經過,才使殺妻嫁禍的商人難逃法網。

原載《老宜蘭的版圖》一書,宜蘭政府文化局出版。

照片說明──(我拍了很多草嶺古道的照片,但在這個網誌上,我不懂得如何處理才能貼出比三張更多的照片。抱歉)
上圖:這座石板土地公廟原係魷魚公廟。下圖一:虎字碑。下圖二:雄鎮蠻煙碑。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筆記阿本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好文,的確需要更多圖片註解
2008/03/27 17:37

很值得細覽的好文!

您可先將電腦圖檔的相片下載至網誌相簿,接著點取欲要插入內文的相簿圖片,待圖片展開再按右鍵出現最底下的"內容"功能,點"內容"會出現圖片位址,將其複製後,再至文章處點右上角的"修改",然後將游標移至欲置入的內文位置,再點上頭功能排"口"框形的插入圖片功能,最後將圖片位址放入功能空格按確定即可.

如欲縮圖,可於圖中點左鍵出現虛線,再將游標移至四個直角處呈箭頭狀指標,再按住左鍵直接裁切即可.

您的好文,的確需要更多圖片註解.

吳敏顯(wum330) 於 2008-03-27 18:03 回覆:
謝謝您教我的貼圖方法!只要時間允許,我會去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