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無奈的禮教殺人--我得癌症的原因
2010/12/28 20:23:24瀏覽2515|回應4|推薦11

近日一則震撼人心的新聞.是曾身為工程師的高級知識份子.在可帶紅花的高壽之年.親手用釘釘頭的方式.結束了牽手數十年愛妻的生命.只為不忍看愛妻長年受病痛之苦.而自覺年邁.再也無力好好照顧愛妻.所以在兩人同意下.結束了摯愛的生命....雖然社會一片譁然 .好事名嘴也不免還是會說些無關痛癢的後話. 但是對於時時發生在社會每一個家庭的老人照護問題. 卻沒有任何的實質幫助. 事件發生後至今. 社會充滿一片無力的沉默. 而最無力發聲的.就是扛起照顧長輩的那位晚輩....

 就以我家來說 .父親以前是中央級的公務人員. 他自己平時私底下也會以此地位成就自傲自豪.因此.小他九歲.來自地方客家農家的妻子的家族.在他眼中也只是鄉下人.我家就是這樣.士農工商階級觀其實在父親身上看得極清楚.而家是他建立的專屬城堡.母親扮演的角色.是個典型任勞任怨.服侍父親無微不致的客家女子.在我的印象中.常會聽到鄰居媽媽們對母親的稱頌與疼惜.在家裡.母親也會很保護子女的把大部分的工作攬下來.但是.母親是連生三個女孩之後才生下唯一的獨子.父親自然的會比較寵年齡較小的兒女.尤其是那個難得才擠出來的兒子.真是寶貝啊!!至於兩個年齡較大的女兒.從小就被訓練得早熟幹練獨立. 雖是女兒.也常能在朋友同事間.不經意的拿出來比較炫燿. 因此家裡四個小孩.就分成兩種不同的教化心態與手法.而任何一種心態與手法.其實都有偏頗.年幼的子女們也只能一點一滴的概括承受. 相對的.同是父母的子女. 為什麼要受到明顯差別對待?在潛意識裡.對這個老弟就有莫名的忌妒.也比別人更清楚的認知. 所謂比較就是一種量化的衡量.有了這個觀念.一切都可以解釋了.所謂禮教教化.其實似乎也都用對價的觀念說得通了.應該不應該.也自有一套自己的觀念與想法了.

父親的如意算盤是母親小他九歲. 這大半輩子都不愁有人伺候差使至終老.我們年輕時.也羨幕廣告中.在夕陽裡相扶的老夫婦身影.我們也始終很依賴由母親照顧父親的生活起居.但是父親對於我進入社會後的每一份工作. 都會訂出 : 不能離家太遠.不能有太多的加班.更不能有太多的出差.如果這工作不能如他規定. 都叫做沒出息的濫工作. 就必須換工作.如果不從.就是不肖..但是.倉卒換了一個陌生的工作.不一定適合我. 那這表示其實原來的工作是我運氣好. 因為人不會一直的好運.現在做不好.表示我的無能與不爭氣. 為家裡丟臉.為此.我在職場一路自悲茫然的跌撞到四十歲.直到發現身邊一些其實能力比我差的人.都在她們生命中掌握住機會.發光發熱的時候.再加上有人提醒我.我身邊的至親.每一個都精於算計時. 我才驚覺到.我並非他們口中的一無是處.是家中的累贅. 才毅然決然的跳脫她們的束縛.自己出來找想做的工作.但是她們對於我如此遲來的叛逆期.感覺完全不能接受.也不能接受我這個弟弟為什麼常會跟她們回嘴?我氣憤的情緒.被她們文明的定義為暴怒症.她們也對於我漸漸不受控制感到不安.基於關心.會找人調查我的公司工作與同事主管.甚至是我平日往來較多的朋友. 也常會在我不經意之時.突然拿出來一一質問.奚落一番.....這些都是基於她們對弟弟的關心.其他外面的陌生人.她們還懶得理呢!!.....我該跟她們說謝謝嗎? 說至此的瑣碎一切.都只限於門內.不足為外人道也. 母親一切看在眼裡. 卻也對丈夫與這兩位能幹的女兒.感到自悲的無能為力. 也因此. 母親在死之前.又再問過我.我為什麼不婚?我告訴母親自己的感受.也告訴母親.恕我對家裡的自私.因為我不希望這種的生活壓力與感受.要另一個不相干的女人來承擔.我會為此感覺欠她一輩子.與其如此.就讓此悲劇只在我身上承受吧!! 母親默然已對.....

出乎父親大人意料之外的. 母親大人因勞累過度.得了肝癌.為此.父親始終不願面對母親是得了極危險的癌症.生命可能在瞬息間銷逝的事實.即便是母親已到癌末病重住院. 父親還是會在家裡.對我咆哮. 責怪母親是躲在醫院裡. 沒病裝病的偷懶(為此.當我離開父親房間後.我躲到另一個房間.崩潰痛哭. 我不懂.對一個結髮數十年的妻子. 怎會有此等人夫如此無情漠視?.) 隔日.換我去醫院照顧陪伴母親時.那夜半.她神清氣爽.要求我用輪椅推著她.在醫院的樓上樓下走走. 對於經過的每個護理站與每一個認識經過的人.她都深深的表達謝意....黎明時.她告訴我.她今天要出院回家.看著她那乾瘦的臉龐.卻有著粗腫出水的雙腿的身軀.我有萬般的不捨!!我也很疑惑 父親無理的交代.我並沒有對母親說. 母親怎會在這時候說要出院的? 母親出院回家了. 父親也親眼看到母親如此不堪的病容.他當下沒說什麼?但是.當我跟姐姐向他提出.是否可請外籍女佣同時照顧母親時. 他憤怒的大聲回嗆 : 女傭是我的名額請的.她憑什麼用?那年正逢SARS侵襲全球.我原先兩岸交流的小生意.也不得不停擺.閑賦在家.照顧母親的工作.就理所當然的落在我與家姊兩人身上. 白天臨時請鄰家太太來幫忙照顧.夜晚. 我就與家姊輪流上下半夜的照顧母親.如此折騰一週餘. 母親走了 說真的.我心中對母親有萬般的不捨與遺憾.但是身為人子.我還能如何?

母喪期間.父親表現出來的鎮定與處之泰然.令我門作子女鬆口氣. 但是母喪過後.父親就對我說 : 你媽死了. 你以後就不要工作了.在家陪我.家裡不缺你這副碗筷.

我不便對他明說.委婉的回問 : 那以後..我怎麼辦? 他也回德很直接簡潔 : 那是你自己的事.  為此.我向兩位姊姊求援.她們的回應是 : 我們是女生.難道爸爸要我們照顧嗎?你是男生耶!!! 以後?那是你家的事?誰要你以前沒出息..從此.我就是鄉里眼中.人人稱頌.照顧父親無微不致的孝子. 我們家也是別人眼中父慈子孝的模範家庭. 姊姊們也常在父親電話要求下回家用餐.但是關起家門後.她們常會將父親無端找她們回家的不滿情緒.轉嫁成對家裡的合理關懷挑剔數落. 這種情形每每上演.大家卻永遠心照不宣.突留我帶著一肚子悶氣上床睡覺.在家憑誰吐?無言...............反正家裡出了不順的大小事.都是我處事不週.連累她們.她們是女生.為什麼要跟著受累?沒辦法儒家禮教嘛.即便是長幼有序.都能成為在她們與我爭理無言時.突然冒出來一句 : 我是你姊姊.你是用什麼態度在跟我說話? 父親也常會用無理的要求測試我孝順的底線 : 譬如說.2004年.320總統大選揭曉的那夜.他突然對我說.從明天開始.你都不准出門了.明天的廣播節目也不准在去作了!!我蘊怒不解的追問原因. 他的回答是 : 連戰宋楚瑜都選輸了.你還要出門哪?.......那夜.我磕頭跪拜.負氣離家出走.

說至此.相信我再說 : 當我確知我是得到癌症時.反而有種釋然的寬慰.你們就能理解了.因為.癌症的人是面對有限的短站生命.我決定不顧別人怎麼說怎麼看?跳出原來生活圈.一個人過過想過的平靜日子. 相對的.照顧父親的責任.就交到要求甚高的姊姊們的身上....一年半後.父親過世.她們至今不能原諒.我為什麼要把父親丟給她們.她們是女生啊!!

之後.我也的確因病.走過一回生死.突然.對於人間世事.似乎我全看透.其實一切都是因果.只是每個當局者.因為我執而產稱喜怒哀樂.甚至貪瞋痴.離別苦.求不得等情緒起伏.這一切超出我們當下思緒脈絡.所發生的轉變結果.全部叫做意外.我很慶幸從生死關走過來.也能對世事看透. 但是. 我畢竟還存活於人世.每個當下.我還是會有因意外而發生而有情緒表現.只是.我會讓自己面對生氣時.快速提醒自己.意外發生是自己看得還太侷限.未能來得及思索到這個可能的發展.這種發展其實也是自然的一種可能的必然. .沒啥好氣.相對的.當我會大笑時.我就當下不去多想.盡情享受當下這種歡樂喜悅.至於因果?以後有控再去想吧.

( 休閒生活雜記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u500522&aid=4741270

 回應文章

h
h
2011/02/17 12:52
你說的對,   改變自己, 別人會感受得到!

h
h
2011/02/09 12:22

沛翁媽媽真是完美女人的活字典, 溫柔賢慧任勞任怨, 誰娶到她誰好命. 我大概只有她的三分之二(從剛結婚的0到  1/4到 1/2)就冤氣重重.我相信一 切沒得改變, 人與人的關息自古至今一直重複著同樣的故事, 只是不同的人名,不同的年代和地點.


h
h
2011/01/05 13:49

心有同感  ,   無奈,     物性有強有弱,        強者弱者都說自己不快樂,     但我還是希望強人能收起唯我的武器 , 讓平庸自在的人繼續平靜,    唉, 好難 , 我和你有同樣的童年, 這引響了我的自信和能力 ,     婚姻更是一路被丈夫沒有拳頭的家暴 ,   你說的故事一直在世間發生,    而且在不同人身上相同的輪迴,    好無奈,   這就是生命的全貌嗎?     ,  

沛翁(wu500522) 於 2011-01-18 18:31 回覆:

母親的偉大在於對丈夫與家人無私無悔的付出又甘之如飴.他永遠是扮演著委曲求全.希望一家和樂的角色.也許是這樣心境與人生觀吧?他至病終.始終是抱持著平靜與感恩的心態面對生命的結束.

人生在世都有屬於自己的功課.這些功課又多是來自於自己每個當下的選擇之後的因果.我的經驗是理性的改變自己的想法與態度.並且讓你的周遭也能感受到你的改變.當然.我們也需要一些時間.讓別人習慣我們的改變.並摸索出新的生活應對方式.

因為理論上.你不打算離婚對吧?試著給他點時間.讓他必須去接受你的改變


h
h
2011/01/05 12:21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