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孤獨求勝的贏政與東方求敗的秦始皇
2020/01/25 08:44:10瀏覽225|回應0|推薦3

孤獨求勝的贏政與東方求敗的秦始皇

 壹、背景

   前249年,秦莊襄王以呂不韋為相邦,封文信侯,東周君主聯合諸侯滅秦,呂不韋奉命誅殺東周君,滅東周國。前247年,秦莊襄王病故。

公元前246年,嬴政十三歲即位,年齡尚幼,暫由相邦呂不韋執政,嬴政尊呂不韋為仲父,以蒙驁王齮麃公等為將軍。

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國力強盛秦軍強悍,野心勃勃,儘管嬴政年齡尚幼,各國依然戒慎恐懼,想方設法折損秦國國力。韓國得知秦國善於大興土木,便派細作水工鄭國,潛入秦國伺機遊說秦廷,以興水利灌溉農田為由,促秦國投入10餘萬人力,由涇河從北方山谷,流入關中平原,把部份河水引入櫟陽渭水總長約三百餘里。

關中平原一向多旱災蟲害,相邦呂不韋,一聽可改善灌溉農田,增加糧草生產,便接納水工鄭國建議,公元前246年,開始建造鄭國。後來秦國發覺,原來是韓國的陰謀,打算殺掉鄭國鄭國辯稱,自己雖然是韓國派來的細作,但建渠對韓國並沒有好處,確對秦國農業發展大為有利,呂不韋認為有道理,鄭國得以續建。後來鄭國果真發揮灌溉農田作用,使秦國糧草生產豐足,六年間蓄積統一的國力。

    公元前239年(秦王政八年),嬴政弟弟成蟜,率軍攻打趙國,成蟜在屯留(今山西屯留縣)叛秦降趙。最後秦軍攻占屯留後,成蟜及其部下因連坐均被處死,屯留的百姓被流放到臨洮(今甘肅岷縣),至此呂不韋自認地位鞏固,因此效法戰國四公子,大力招攬食客,重金禮聘博學人士,其門下食客達三千人之多。

 

、孤獨求勝

一、嬴政爭奪實權

    秦莊襄王亡故後,呂不韋跟太后趙姬(嬴政的母親)私通行跡,引起嬴政十分不滿。呂不韋亦深恐日後難逃殺身之禍,為了擺脫太后糾纏,安排假宦官嫪毐,作為太后侍宦。公元前239年,嫪毐在太后與呂不韋呵護下,藉平定成蟜叛秦之名封長信侯,門下家僮門客千餘人。嬴政更為憤怒在心,自己雖為君主,卻無實權。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21歲的,按照慣例舉行冠禮(成年禮)。這是被壓抑已久的本土臣僚,反彈翻身的機會。便有臣僚告發,太后侍宦嫪毐假宦官,與太后趙姬淫亂生兩子,甚至試圖改立所生之子為秦王,擾亂朝綱。這應該是嬴政積怒已久,所安排爭奪實權計畫的開始,嬴政實質下令徹查,事關王位,太后呂不韋不便表態嫪毐被逼先發制人,遂偽造文書印信,策動門客和欺騙少數軍隊發動政變。嬴政令相邦呂不韋。調集「楚系外戚」昌平君昌文君率兵平叛。嫪毐軍本是烏合之眾,不堪一擊。生擒嫪毐送至咸陽,處刑車裂三族」,所生二子裝入麻布包活活打死,其童僕門客皆流放蜀地,太后趙姬則被軟禁在。約二、三十個諫阻臣僚被處以死刑。這是嬴政展現爭奪實權的第一步。

    這時,齊國人·茅焦勸諫嬴政,指稱自古幽禁母親,是為大不孝,有損帝王聲名,難以讓天下人信服;殺害諫言忠良,阻斷廣納賢能之路。嬴政已有偉大抱負,欣然接受受,從此領會政治進退拿捏,先厚葬已殺大臣,又親自前往雍都,迎接太后回咸陽·甘泉宮,茅焦因此事被尊為上卿

    成年禮後的嬴政,經此一役,嬴政親政更加有信心。其次欲奪實權,便得排除占據國政大權近十年的相國·仲父呂不韋次年,呂不韋引薦太后釀嫪毐淫亂故,罷拙相邦職位,改用李斯為相邦。迫命呂氏家族及家僮全部遷蜀,後來呂氏不願嬴政背負弒父之名而自殺。秦國這段糾纏不清的宮闈鬥爭才告落幕,也開啟了嬴政的完全執政時代。

二、嬴政完全執政

    權臣呂不韋被罷拙,多年以來,遭呂氏壓抑的本土臣僚,臣僚托詞以韓國細作鄭國為例,型塑「外國出身的客卿,不值得信賴」信念。嫪毐呂不韋圈養的客卿合計約有三、四千人。嬴政需要清除這兩股餘毒,因此(公元前237年)頒布「逐客令」,驅逐外來客卿而出身楚國的相邦李斯,就是外來客卿,也在被逐之列。為了避免被逐,李斯嬴政上書,就廢除了「逐客令」,這就是著名的「諫逐客書」,由「逐客令」至「諫逐客書」,反覆之間,可見此時嬴政並非「剛愎自用」卻已是「獨攬大權」的人。

    清除內部阻力,鞏固皇權後,嬴政便展現吞六國野心,從前235年開始攻打趙國,先後消滅前230年韓、前228年滅趙、前225年滅魏、前223年滅楚、前222年滅燕,到前221年滅齊國結束,歷時15年統一六國,那時嬴政才39歲。

三、建設永垂不朽國家

    統一天下後,秦始皇繼承了商鞅變法郡縣制度中央集權,統一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及典章法制,奠定了中國政治史上兩千餘年之專制政治格局。

1、建築官道網路:

春秋時代諸侯爭霸,戰事不斷。當時戰爭以車戰為主,各國注重修築運兵道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 為了迅速鞏固統一局面,提高行政管理效率,貨暢其流,當然也須有平亂,調兵遣將功能。第二年便下令,以咸陽為中心,將原有既成運兵道路,選擇高利用價值,連接貫穿而成,通往全國各地的馳道,完成車同軌的官道,新舊道路總里程約8,900公里。

a、出今高陵通上郡(陝北)的上郡道;

b、過黃河通山西的臨晉道;

c、出函谷關通河南、河北、山東的東方道;

d、出今商洛通東南的武關道;

e、出秦嶺通四川的棧道;

f、出今隴縣通寧夏、甘肅的西方道;

g、出今淳化通九原的直道等。

 

2、五次出巡:鞏固邊防及安撫民心為目的,夾雜遊樂及求長生不死藥。

第一次出巡(前220年), 秦始皇統一六國次年,即展開穩定政權的,安撫一向是秦國邊患,隴西郡和北地郡的西戎遊牧地區。

第二次出巡(前219年)。在統一六國的爭戰中,既經亡國的各國菁英都逃往齊國,只望齊國打敗秦國,但是齊國卻未經大規模戰爭而滅亡。所以,秦始皇此行以「頌秦德」為目的。泰山封禪刻石,成山刻石,琅琊 (與青島隔海相望) 刻石,展示秦朝強大,確立天下一統的地位。在成山只见海市蜃楼美不勝收秦始皇久居咸陽,野心占據大部分時間,何曾見過如此心曠神怡景象,不知覺間在此留連三個月。 

第三次出巡(218):距第二次出巡後幾個月,又第三次出巡,而且前段行程與第二次出巡路線一樣,顯示這次出巡,雖計畫安撫「趙地」子民。秦始皇心裡卻記掛著,徐福尋仙求葯,尚無回報。為了正當性,出巡沿令人陶醉的燦爛海景,向東前往東觀刻石立碑揚威為名,但經過博浪沙卻遇張良變賣萬貫家財,招募大力士行刺。

 

第四次出巡(216):視察的重點是秦朝北邊防線,(公元前215)終點站碣石刻石。戰國時,黃河洪水肆虐,下游的韓、趙、魏、齊等國,為使河道穩定,各自在國境,修築了堤壩。一是防洪水泛濫,二是引導洪水禍害鄰國。這是「以鄰為壑」的由來。秦始皇下令拆除,禍害鄰國地域安全,又妨害用兵的堤壩,開始經營討伐匈奴的戰場。所以始皇帝才在歸程中巡視了秦朝北部,並從上郡歸咸陽。一則是為秦朝修築長城做一次親自勘探,二則了解下匈奴的邊患程度。這一年,始皇帝命蒙恬發兵三十萬驅逐了匈奴,奪取了陰山河套地區,

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為防匈奴再犯,再次下令從雲陽 修造一條通往九原郡的道路,作為邊防撥補兵力糧草的補給線為「秦直道」 ,全長700餘公里,並修建河套段長城。該工程由蒙恬負責修造,由於路線地形複雜,道路險峻,工程進展緩慢。直至蒙恬於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被賜死時,秦直道仍尚未完全修通。這次出巡,完全著眼於防禦匈奴入侵,卻遭後禮記˙檀弓」「說苑˙善說篇」列女傳」「黃初六年令」等著名古籍,不斷扭曲,到唐˙貫休和尚的詩作「杞梁妻」,終於把550年的故事,移植到336年後,變成「孟姜女哭倒萬里長城」,使秦始皇終成暴君。

詳見http://blog.udn.com/wsx7613 加油添醋與抹黑文化由來」

 

第五次出巡(公元前211),不過,這次出巡也是秦始皇的最後一次出巡。和前四次一樣, (公元前210) 會稽進行了刻石活動。不過途徑沙丘的始皇帝卻意外病亡,並留下了一個隱患重重的帝國。

3、焚書坑儒

a、焚書

    商鞅為了變法,曾教秦孝公「燔詩書而明法令」,開啟倡導「焚書」思想。

秦朝設置「博士」70人(諸子、詩賦、方士等博士),掌管全國古今史事以及書籍典章,相當於現代的國立圖書館。

    秦統一中國第八年,(公元前213年)秦始皇置酒咸陽宮時,博士~齊人·淳于越,以「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建議實行分封制度,當時不少大臣都支持實行分封制度。

    相邦˙李斯力排眾議,主張實行郡縣制,認為時代變化,制度應該隨之變化,不應該以古事今。並建議:史書只保留秦國史書史書、律法、詩經、四書、五經諸子百家詩書,留存朝廷圖書館。農業、工藝、醫藥卜筮等書,民間可以保留。

也就是說。為了統一歷史,焚毀其餘已消滅的各國史書,第二項相關書籍,民間所持有者一律焚毀。為社會安定,統一管理書籍典章,禁止民間持有傳播叛逆思想,這便是史稱秦始皇「焚書」。

   這政策雖限制民間藏書,但朝廷保存完好,只焚毀其餘已消滅的各國史書。後來項羽進入咸陽之後,火燒咸陽城,大火三月不止,卻連朝廷圖書館留存圖書全部燒毀。此事件,戰國主流學派儒家,歸糾秦國焚書無道,其實項羽才是「燒城滅書」真兇,儒家從無言語。

b. 坑儒

    秦始皇自認待博士客卿諸生不薄,徐福花了巨資、大批人力物力「入海求神藥」,78年沒消沒息,盧生、侯生卻又如此誹謗自己,遂命羈捕兩人,並徹查涉嫌誹謗皇帝的博士諸生。被告發「犯禁者463人」全部挖坑活埋,就是所謂「坑儒」事件。真相卻是坑殺「誹謗皇帝」的博士諸生,並不是針對「儒家」。

 

叁、東方求敗

一、求長生不老仙葯的緣起

    相傳,始皇帝第二次出巡、逗留芝眾、成山、琅琊間沿海三個月。聽說東海邊,經常有位「千歲翁」賣藥。自己歷經世代撕殺戰亂,才統一六國。為天下永固,興建全國交通網。長途跋涉出巡,檢視邊防,建立永世安全、安定,繁榮的國家。此時的秦始皇自視甚高,無所不能,唯壽命有限,徒呼奈何?如今竟有千歲不死老翁,自然有非常好奇。於是派人招請見面。原來此人便是安期生,人稱「千歲翁」,他師從河上丈人(代表不知其所出的「高士」之名),乃黃老道家哲學傳人,方仙道的創始人。始皇帝於阜鄉亭與安期生見面。對安期生非常的禮遇,談論間,自以修道成仙長生不死為題,始皇帝聊得開心,賜給安期生黃金和玉璧。後來,安期生離開時,把受賜黃金和玉璧,原封不動留置亭內,並且還留下了一封書信及玉鞋。信中寫道「幾年後,若是有所求,就請到蓬萊山吧!」。原意:以後如果要學修道,就來蓬萊山吧。

 

二、方仙道眾鼓吹求葯

   之後,與隨行伺侯方士,茶餘飯後論道修行,将眼前海上美景,形容成傳說中,存在不死神仙住所。隨行御醫齊人·徐福,順安期生留言,乘機啟奏:「海中有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山,有仙人居住,可以求得到長生仙药」。秦始皇龍心大悅,既有仙药速達長生,自然最好,遂命徐福入海尋仙求葯。

徐福出海已到達九州,遍尋不著長生不老仙葯數月後,始皇帝第三次出巡,到達琅琊招見徐福,徐福知道無功而返,便是欺君死罪。為謀死裡逃生,經過一番計較,認為只要備足生存條件,在先前到達的「平原廣澤」之地(九州),就有生機,於是動了移民的念頭,故覆旨時誆稱:「神仙要求他,帶五百男女及百工同行,即可得神藥」,秦始皇欣然照准。徐福攜帶五百童男童女及工匠數百,出海到達「平原廣澤」之地。徐福帶來的人群,在有限區域內,形成文化群聚的部落,徐福自然就是首領,可說是就地稱王。部落中原文化给土著帶來了文字、農耕和中醫药技術。徐福自然成了,土著心目中的「農神」「醫神」。

 

三、求證徐福出海

    故事最早古籍記載,是西漢淮南王劉安,於西元前139年以前成書的「淮南子」.原創書名「鴻烈」所記載,距第三次出巡後,最多79年,可說記憶猶新的傳說;另據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遺志,完成撰述「史記」,司馬談(歿於110) 略晚劉安30年。史記·卷六〈秦本紀〉記載,齊地出身的方士徐福上書,跟秦始皇說海中有「蓬萊、方丈、瀛」三座神山,他想「入海求神藥」,並且請求皇帝提供數千名童男童女,一起出海求仙。        

    現今,山東榮成市有座成山,山腳不遠處河口,海邊有一座龍王廟。據廟內的道長導攬說明,秦始皇曾先後兩次登臨成山頭,並派遣徐福率數千人東渡入海求仙藥。道長說,有傳說徐福率八千童男童女入海求仙,也有的說是率五百童男童女入海求仙。

把「淮南子」及司馬遷「史記·卷六-秦本紀」所記載,加上龍王廟道長導覽說明,可拼湊出徐福東渡,入海的起因及過程。

    據說,日本留有接近四、五十個與徐福有關的史跡,如祭祀徐福的「徐福廟」、「徐福大權現」、「徐福祀」等,主要集中在九州島西、北部,但最遠的到達了本州島北端的青森縣。不論那些史跡,建立於何年代,都足證徐福曾涉足該地區,而且在島上作為,足令人們感念。所以後世、祭墳、建廟、建祠,尊徐福為「農神」「醫神」。而中華「醫神」卻是「嘗百葯」的「伊耆石年」,「農神」以「神農氏」,代表長時間發展農業技術的「神農氏族」,包含「伊耆石年」在內。

 

四、徐福與神武天皇毫無瓜葛

    另一傳說,「神武天皇就是徐福」,日本傳說中的神武天皇享壽百廿七歲,並於辛酉年一月一日(公元前660211日)即位,建立日本朝廷,被尊為日本開國之祖。徐福於前218年之後入海,正是日本第7孝靈天皇在位第72年時期 ,是神武天皇建立朝廷之後442年。徐福一行人口眾多,以開化的維生方式,進駐九州地區,自然形成一個部落,徐福就是部落首領,就地稱王之說並無不當,稱王與「神武天皇」卻毫無瓜葛。

 

五、盧敖求葯

    秦始皇第四次出巡再次東遊。公元前215年到達碣石後,有個燕地.方士盧生,對秦始皇吹噓羨門高誓兩位神仙,如何修道成仙之事,秦始皇信以為真,遂命盧生去尋找這兩位神仙。盧生無法說故事是假的,因為那是欺君死罪,只能奉命尋找仙人,自是一無所獲。盧生明白,空手而歸只有死路一條。盧生思索脫罪自救的方法,必須改變秦始皇注意力,遂欺以獲得仙人賜給的「錄圖書」覆旨。「錄圖書」即古代預言未來「籤書」,書上說:「滅秦者,胡也」。秦始皇認為海上神仙示警,本來秦始皇就怕匈奴犯境,既是仙人所賜,更信以為真,立即決斷於公元前212,派蒙恬修建秦直道,率30萬大軍出擊匈奴,之後修建河套段長城。

    前此,秦始皇四度險遭刺殺,盧敖建議,秦始皇以修道人身分,不自稱「朕」改自稱「真人」,洩露皇帝行蹤者死罪論處。當時,韓人˙侯生與韓終、石生一起為秦客卿,再次奉命尋求不死仙藥。侯生與盧敖討論:「秦始皇大權獨攬,編制博士70人管理典章律法,卻專斷獨行剛愎自用,以刑殺立威,官員畏罪階避盡忠,事無小大皆待皇帝決斷,秦法不得,兼方不驗輒死。貪戀權勢至如此,未可為求仙藥。」兩人相約各自逃命而去。

    西漢˙劉向「說苑」記載,侯生後來被捕,秦始皇與他當面對質。質問有何面目來見?侯生坦言:「皇上奢靡無度,將要敗亡」。秦始皇默然良久,問他為什麼不早說?侯生說:「皇上自負,盡忠難活,如今反正必死,忠良死諫之名留傳後世。秦始皇最終沒有殺他。

    另據「史記集說」記載,盧敖逃往山東諸城˙盧山盧敖洞避禍。

 肆、結論

贏政在位(246年~210)獨攬大權、專制獨裁,成就他偉大抱負,統一六國,建設強盛國家是「千古一帝」的人生勝利者。卻崇信方士長生不老邪說,耗資巨大出海求葯,成為自毀「千古一帝」的秦始皇。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sx7613&aid=131602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