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福德洋圳源頭之謎
2021/07/22 18:39:05瀏覽3711|回應1|推薦57

今日士林鬧區中,外雙溪南岸全都是住商區,在1950年代之前,只有士林舊街與新街兩處才是人口聚居之地,兩地之間全是水田,地方名稱為「福德洋」,意旨受到福德正神庇佑的平原,其灌溉水源來自福德洋圳,乾隆元年(1736)吳氏等人集資開鑿,從外雙溪上游攔河取水,灌溉士林福德洋大片農田。

福德洋圳管理文件

日本殖民政府在明治三十一年(西元1898年,光緒24年)完成最古老的台灣堡圖,在這地圖中描繪了福德洋圳的源頭在現今故宮對面婆婆橋上方,不過從源頭起,只見福德洋圳的南幹線(流到士林官邸與士林新街),不見灌溉效益最高的福德洋圳北幹線。這條圳路圖後來多份地圖都沿用,例如:大正10年(1921,民國10年)的台灣堡圖,完全沿用,同年1921年的台灣地形圖中,在1898年的地圖上加入了福德洋圳北幹線,1944年代美軍的台灣地形圖中,用藍色的線條標記福德洋圳。源頭與流向完全與1921年的地形圖相同。這些描繪福德洋圳起點的地圖,不符合更早年代的地籍圖。

1898年台灣堡圖

1921年台灣堡圖

1921年台灣地形圖

這些台灣堡圖或台灣地形圖都是很粗獷的描述,最精準的是要經過實際丈量,並標明地籍用途的台灣地籍圖。福德洋圳出現在雙溪(1919年,大正8年)、林仔口(1915年,大正四年)、福德洋(1940年,昭和15年)、士林(1940年,昭和15年)、洲尾(1919年,大正8年)等地籍圖中。為了瞭解福德洋圳的變遷,我們同時參考了不同年代的航照圖,航照圖顯示在1940年代之前,福德洋圳變動不多。

故宮博物院對面婆婆橋旁的水圳,我們姑且稱之為「婆婆橋水圳」(士林鎮誌與七星水利會的名稱為「過溪圳」)。我們以1919年雙溪地籍圖中這一段水圳為準,地籍圖顯示外雙溪故宮前這一片谷地都是水田,其他山坡上都是旱田,建地很少。新安溪在故宮位址東北側流下,橫過至善路,至東吳大門附近注入外雙溪,經過中影製片廠時,權充老城門前的護城河。婆婆橋位址外雙溪對面山邊有一長塊從北至南的農田,頂頭上有水圳把外雙溪的溪水引進,靠山邊而走,在農田的末端處回流到外雙溪。

1919年地籍圖,顯示婆婆橋水圳與附近溪流

1919年婆婆橋水圳取水口在婆婆橋上方

1945年美軍航照圖中,婆婆橋水圳與攔河堰

1945年美軍航照圖,顯示婆婆橋水圳與農地,和東吳校園的距離

1967年航照圖顯示婆婆橋、水圳與所灌溉的農地

我們走過故宮博物院的大牌樓,經過已經砌成水泥大明溝的新安溪,進入對面至善路二段266巷,很快就走上婆婆橋。1945年的美軍航照圖中,還沒看到這條小巷,也沒有看到橋樑,不過攔水堰很明顯,朝北北西方向。1947年、1956年以及1967年的航照圖中,都可以看到婆婆橋與隱約的攔水堰身影,1973年航照圖就看不到攔水堰了。不過直到1973年,這一長條農田依然需要灌溉用水。後來這片農田改經營青青休閒農場,據說還可以騎馬。現在改經營「青青食尚花園會館」,為婚紗攝影與婚宴的專門會館。

地籍圖上的新安溪已經變身為水泥大明溝

走上婆婆橋

婆婆橋上方竹林處便是原來的取水口

現在農舍後方尚存一小段水圳明溝

進入青青會館,館內設計了各種西式的婚紗攝影、婚禮與婚宴場景,中間還有游泳池與白色的西式樓房等場景,不過這些建物的後方山邊處都不見水圳遺跡,可能被雜物、小池塘等遮蔽了。

走到最後的大草坪區,周圍種植了一群五六年齡的落羽松。落羽松的後方山邊處發現原始的水圳,可惜水圳長滿雜草,無法辨認構築的材料。這水圳完全依照地籍圖走向,在這一片農地末端的大榕樹旁回流到外雙溪。

青青會館婚宴場景

青青會館大草坪落羽松林

在大草坪靠山邊處發現原始的水圳

這段原始水圳雜草叢生,難於辨識建造的材料

婆婆橋水圳在大榕樹旁回流到外雙溪

從剛剛的婆婆橋水圳回流到外雙溪處,經過自強橋底,至東吳操場邊,依照1898年與1921年的台灣堡圖與地形圖,這裡應該有一長條廊道,讓水圳經過,不過從1919年的地籍圖到今天,這條廊道是不存在的。如果兩百多年前福德洋圳選擇在婆婆橋位址上方取水,是要經過這長條風險極高的山邊水圳廊道。如果福德洋圳的取水口蓋在東吳校園旁,唯一具有難處的地方是東吳校門外至至善路一段138巷,這一小段水圳腹地小,容易受到溪流的衝擊。當然,不能排除乾隆年間這裡的地形與今日有很大的差異,要說福德洋圳的源頭在婆婆橋上方,則1898年至1919年之間,這條水圳廊道必然發生過極大的坍方事件。當然。外雙溪的溪水進入故宮與東吳所處的谷地後,容易因為水勢衝擊而造成改道。不過,查看《士林大事紀》等文件,看不到明確的地貌變動記載,比較接近的是康熙33年大地震,那時士林還沒有明確的漢人移民,還沒開鑿水圳,另外還有明治41年(1908年)的地震,不過那在舊街只倒了兩戶房子,1908年的地震並不在台灣總督府的紀錄中,另外1909年發生了震央在觀音山的地震,還有發生在台灣南部,對台灣傷害很大的1906年梅山大地震,都沒說明這些地震曾破壞這裡山腳的水圳廊道。

婆婆橋水圳回流到外雙溪後,這裡山腳還有一條野溪,野溪邊是現在的「瑞明山莊」。那裡是民國五十年代蓋起來的一片克難住宅。依照地籍圖,瑞明山莊旁就有一條野溪,野溪口靠北的一邊原有一片建地,建有房舍,附近有小徑可以連通,直到1973年的航照圖,仍可見野溪與外雙溪交會上方的建物,可惜現在那片建物已經變成頹垣敗瓦。這一帶除了欠缺水圳通過的廊道外,要平安地跨過野溪,除非迂迴,或通過水圳橋,都是有難度的。1921年的地形圖記載了這一段水圳,但是卻不見於實際測量的1919年地籍圖中,怪只怪早年只記載取水自「雙溪」、或「外雙溪」,沒有講清楚外雙溪哪裡?如果說福德洋圳的源頭在婆婆橋上方,需要更多確實的資料證明。

1919年婆婆橋水圳末端至東吳的取水口,跨過野溪,沒有水圳廊道

1919年東吳大學位址旁的福德洋圳取水口

1967年航照圖,顯示婆婆橋水圳與東吳大學之間,瑞明山莊

婆婆橋水圳末端至瑞明山莊,這一帶山形不可能容納水圳廊道通過

瑞明山莊入口處,此處就是小野溪匯入外雙溪的出水口

瑞明山莊是民國五十年代蓋起來的克難住宅區,就小野溪南側而建

瑞明山莊旁野溪對面古老建地上已經廢棄的建物。

「福德洋圳源頭之謎」短片

請參考

士林的血眽-福德洋圳 

士林發展的影音紀錄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onghc70&aid=165633351

 回應文章

其正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8/29 09:49
我是1964年從東吳畢業的.你說的婆婆橋附近我沒去過;但攔水壩,我有印象,就在東吳運動場靠山那邊,後來聽說錢穆搬去住那附近.另外,現在已開發建了好多住宅那附近有一個衛勤學校為什麼都沒提到了.是搬遷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