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是文化救星,還是墓碑?
2008/04/28 05:42:34瀏覽2745|回應6|推薦43

 

看到一座座博物館(或文化園區)成立,會讓你燃起文化保存的希望嗎?

位於信義區精華地段、也是台北市第一個眷村——四四南村改建成現在的公民會館,這是當年在文化界人士奔走之下,才得以保存其中部分建築,而非像其他眷村改建一樣,全都炒起高樓大廈。

現在的四四南村已轉型成為藝文空間,和鄰近的一0一大樓形成強烈對比。迥異於一般硬生生的展覽館,四四南村的保存方式是自然呈現他的原貌(當然有部分眷舍還是經過改建),這讓不管來此參觀、辦活動、或即使路過而已,都可以比較不突兀、也不用抱持特別緬懷的心情,看著一段歷史遺留的的特殊產物。

 

 

                

                          四四南村改建成現在的公民會館

                         圖片來源:台北市信義區公所網站

 

有參觀過四四南村的人不解:既然要保存眷村文化,為何四四南村裡頭不加上細緻的解說標語,好讓外人更加瞭解眷村的意義?

參與過眷改計畫、也一直紀錄著眷村樣貌更迭的柳慧燕建築師說:「我不想看死的東西,看一堆這些鍋碗瓢盤還是什麼的解釋,那就是文化死了。比起看死的東西,我更願意現在這樣去看一個活生生的眷村可以融入在信義精華區裡繼續保存。」

還在日常生活中不斷被傳承運用的,我們不會刻意想到要去保留,因為我們仍不斷在「使用」它,是面對那些離生活遠去的文化,才會燃起我們「搶救」的使命。

目前世界上有六千多種語言,根據語言學家的說法,有九成以上的語言會在二十一世紀末死亡,平均來說,每週至少會有一種語言宣告掰掰。我們即使都知道保存母語和方言的重要性,問題是,當人不再使用某些語言時,你要怎麼保存?是把這些文字用紙本展示在博物館中?或像現在把客家話列檢定考試?

同樣的邏輯,在原住民文化的呈現上,有很多也是「名存實亡」。九族文化村這類的經過特殊規劃經營的空間,對大部分的人來說,可以吃喝玩樂、又可以「增廣見聞」瞭解原民文化,沒啥不好。我要質疑的正是:這才不是什麼原民文化!

文化,不是演給你看的東西。

但很多人(包括外人和原民)都會覺得,比起不保存,這還是好的。

保存和死亡之間,真的只能有天秤兩端的選擇:要嘛硬生生地畫出一個範圍,叫那些瀕臨絕種的所有全都關進去保護;否則就是任其自生自滅?

我想,應該不是這樣的。

圈出一個特殊空間(博物館、展示館)或方式(語言檢定),美其名之保存,實際上背後常常是不脫離當權者自身利益的考量,簡言之,就是為了政權和選票。已經要被談及「保存」的文化,往往都是弱勢,弱勢在面對權力大網時,往往很容易被牽著走。若非為了粗俗地宣示政績、或為自身利益考量,文化保存還是有很多細緻的方式可以進行。

下回走進裝潢華美博物館(「博物館」三字我是存疑的,絕大多數只是敷衍了事的陳列館),別以花錢買門票、看著玻璃窗內看到陳列物品而喜孜孜地以為收穫很多,因為你可能本來還有機會讓它活生生地在你四周穿梭不息。

 

 

 

 

 

 

( 時事評論雜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itchirene&aid=1821098

 回應文章

好宅豬大叔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回應
2008/05/05 03:52

博物館的功能除了陳列文物,還有教育的功能,不過,究竟要藉著陳列的"死文物"呈現文化以達到教育的目的?或者,要舉辦什麼樣的活動,才能讓參觀者"體驗文化"?這些都是我們平常在博物館裡可以看到的狀況.

如果撇除掉某些博物館在意義上,只是用來陳列過去透過殖民侵略的戰利品展示,現在轉型成某些研究者的"寶庫",到底博物館要怎麼才能和普羅大眾產生比較親密的互動關係,這會牽涉到博物館設立者的目的.

當然,把博物館或文化園區當成文化救星,是滿誇張的,也過分誇大,不過,換個角度來看,有些文化因為某種因素,無法產生流動性,最後,除了給它一個墓碑,以供後人瞻仰憑弔,實在也找不到更好的做法了.

但是,換個角度來看,墓碑的存在,對於現在的人來說,意義不大,只是證明有什麼東西消失在這個世界上,不過,墓碑能夠存在,對於後代的人來說,有個很大的福音,那就是透過墓碑可以知道過去的人幹了什麼事情,中文有一門領域就是專門透過墓誌銘的研究,分析當時的社會人文狀態,或者用來輔證或推翻文字紀錄的真實性.

有時候,博物館的存在真的是不容易兩面討好,就像到故宮去看翠玉白菜,每個人只是希望能夠看到,對於某些人來說,看的是玉的雕工,或者注意的是那幾顆不同的翠玉白菜在禮儀上的意義,當然,也有估價王看到的會是一顆翠玉白菜有若干市價的大事件.不過,有時候博物館要是失去一點娛樂性質,可能就會距離普羅大眾太遠,到時候,真的會變成墓碑收藏館,不知道,在墓碑與救星之間能否取個中間值呢?


神豬格言:癢天地瘴氣,法古今玩人!!!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墓碑是一種紀念
2008/05/01 10:37

""保存""其實就是一種紀念,就像我們旅遊時照相一樣,把照片保存起來,提醒自己""曾經有過""那樣的經驗與回憶。難道就因為過去的經驗與回憶不會出現在目前生活週遭,我們就認為照片沒有意義嗎?

文化隨著時間的推進會漸漸地改變,當時間一久後,會發現現在跟過去竟會如此差異。當然我們不可能再回到過去,因此,保存""古蹟""變成提醒我們有過去那樣的歷史與文化。就如同你保存你年輕時的照片一樣。年輕的你只會片段殘缺地出現在那一本照片簿中。儘管不公平,文化的演化使得優勢文化終將主導一切。""保存已淘汰或弱勢文化""只是片段地讓我們知道過去。就像我們保存過去的照片一樣。保存""文化""要與社會階級衝突相連也未免太悲哀一點。你會為時光的消逝感到感傷,然而你會為過去的一切不再出現在你目前生活中而感到憤怒嗎?


陳心怡(witchirene) 於 2008-05-01 20:17 回覆:

我不能接受的不是墓碑的紀念

而是墓碑被拿來當政績消費


zuyan
博物館
2008/04/30 23:15

博物館...那是存放已經消失物品的地方..

文化...是要用心去感受的...,如果沒有溶入生活怎會知道文化是如何..


char..大中華共和國政府總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很有感覺,也很無奈
2008/04/29 06:12

文化是生活的展現

脫離了生活

文化自然沒有依靠

文化流失,只有墓碑作憑弔

不然能如何

至少保留其中智慧

有時還可以挖出來用

不然發思古之悠情功用

已經很了不起了

台灣人不在乎文化不在乎歷史

連文化墓碑都不要留下

算了吧

陳心怡(witchirene) 於 2008-04-29 21:00 回覆:

這些年的混戰中

台灣在文化的認同上

迷失了好久....

去中 但又說不清楚何謂本土

去中  某種程度把自己鎖了起來

台灣文化.....我從各種刪去法   還是看不到台灣的輪廓

(剩下的只是很粗糙的形象而已)


和風(前世今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消化
2008/04/28 17:40
或許是為了消化預算吧!
陳心怡(witchirene) 於 2008-04-29 20:58 回覆:

消化預算也有

標榜政績也是其一


安歐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沒文化的搞文化
2008/04/28 08:08

沒文化的人搞文化,不是作秀,便是生意。

硬體絕非文化,而是笑話。

沒有人,哪來人文?


沙塵人間.難滌心垢.虛擬世界.反見真情.

陳心怡(witchirene) 於 2008-04-29 20:58 回覆:

但是硬體設施

是掌權者最容易拿來操作標榜的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