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智慧與我(28)定心(魏世賢) ~ 淺談智慧法門身心靈綱常倫理之推廣
2012/09/03 16:33:27瀏覽2369|回應0|推薦166

淺談智慧法門身心靈綱常倫理之推廣

撰文/定心(魏世賢)

儒家綱常倫理釋義

「即使打了六連勝,成了媒體焦點,但林書豪始終謙虛,並把勝利歸功給教練與其他球員。除了西方文化思想及虔誠的基督教信仰,對他的處事態度與人生價值觀有很深遠的影響外,在林書豪身上可以看到深受儒家文化思想熏陶的温良恭儉讓等特質。」當「林來瘋」的狂潮席捲全世界時,智慧法門潘添盛宗師曾以儒家的綱常倫理塑造林書豪的謙卑來勉勵學生。(註一)

提到儒家倫理道德,一般人都會覺得八股,或是認為那是封建中國時期的產物,更有人認為,儒家綱常倫理不問是非、絕對的服從,是專制的糟粕。(註二)孔子曾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作為人倫道德規範,(註三)孔子的本意是要求君臣、父子各自盡到自己的本分與禮儀,像「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父慈子孝」等。而孟子曾提出「仁義禮智」等德目,(註四)強調作為君的人要行仁政,人民要成為有道德的人,這樣社會才能穩定和諧。

及至漢朝董仲舒根據孔孟道德規範,提出了三綱原理和五常之道。(註五)三綱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要求為臣、為子、為妻的必須服從於君、父、夫,同時也要求君、父、夫為臣、子、妻作出表率。五常指「仁義禮智信」,是董仲舒根據孟子「仁義禮智」等德目,再加上「信」而成的,用以規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等人倫關係的行為準則。而從宋代朱熹開始,才將三綱五常聯用。後人竟曲解儒家綱常倫理,提到「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父要子亡,子不敢不亡」之思想,其與原始儒家仁愛思想相距甚遠。

四運動對儒家綱常倫理之批判

「五四」時期的知識份子認為,儒家綱常倫理的禮教雖可使傳統社會有秩序,但卻付出了犧牲個人尊嚴和主體自由的代價。於是高舉「打倒孔家店」(拆掉孔夫子的招牌),提出「德先生」(Democracy)與「賽先生」(Science)口號,主張全盤西化,並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全面反思。(註六)

魯迅用「吃人」兩字來形容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弊端。(註七)「吃人」是指對獨立人格和個人精神的束縛、否定和壓制。在魯迅的小說〈藥〉裡,寫的是秋瑾的故事。「當時村子裡有個孩子生了肺病,村人相信醫治肺病唯一的方法,就是以用饅頭蘸了剛剛被砍頭的人所噴出來的血,吃下去。」(註八)五四運動所要對抗的就是這一種存在於群體文化中,愚昧到驚人的東西,使孤獨的秋瑾走上刑場,值得嗎?她的血只能救助一個得肺癆的孩子?(註九)

雖然五四時期這些反孔批儒的知識份子,對儒家綱常倫理進行無情的批判,但在面對帝國主義對中國的鯨吞蠶食時,仍然不自覺的承續著「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的儒家傳統,這批知識青年由文化啟蒙走向政治救亡圖存。(註十)顯然傳統文化的根,仍然深植在知識份子思想情感之中。

五四時期的青年嚮往一種理想的社會,即不僅要超過當時黑暗落後的中國現實社會,且要超過當時雖先進卻弊病百端的西方資本主義社會,「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禮運大同篇的理想,成為某些知識份子的追求主張。蘇聯革命成功,新文化運動領導人陳獨秀、李大釗以及許多新知識青年,轉而接受馬克思共產主義,期望在中國建立「紅色的天堂夢」。(註十一)

當代新儒家

五四時期的知識份子主張全盤西化的思潮,一批學者堅信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仍有需要,認為中國本土固有的儒家文化和人文思想存在永恆的價值,如方東美所說:「返宗儒家,融合中西哲學,以建立新儒學」。(註十二)牟宗三說:「凡是願意以平正的心懷,承認人類理性的價值,以抵抗一切非理性的東西(包括哲學思想、觀念系統、主義學說、政經活動……),他就是儒家,就是新儒家。」(註十三)當代新儒家的共通點是一方面對傳統文化作出新的詮釋及應用,另一方面是擷取現代西方思想,冀望融合東西文化思,發展出新時代的儒學。

智慧法門提倡身心靈綱常倫理

潘添盛宗師創立智慧法門以「道」為「本體」,「道」即為「真理」。於「天」為「天理」、「天道」;於「地」為「大自然之道」、「養生之道」;於「人」為「人倫之道」。(註十四)可見,智慧法門創立之宗旨,即欲以「倫理道德」重建宇宙與人生之間的關係。

潘添盛宗師認為:「宇宙之運作大抵不離「四大法則」-自然循環法則、自然平衡法則、能量不滅定律、相對感應定律。當前台灣社會出現政治紛亂、經濟犯罪、法律不彰、道德淪喪,都是違反宇宙四大法則,而出現心靈毒素。只要能提供我們身體健康、心靈快樂、潛能智慧開啟、明白真理,亦即能同時提升我們身心靈、弘揚綱常倫理的團體,將成為時代的主流。」(註十五)顯見弘揚身心靈之綱常倫理即是智慧法門未來努力的目標。

何謂身心靈之綱常倫理呢?潘添盛宗師解釋:「靈魂來世是追求自身的淨化、進化與究竟解脫,然而個人的情慾往往追逐物質的享受。而當心欲與靈魂發生衝突時,往往由七情六慾戰勝靈魂的渴望,此時肉體僅是執行的工具而已。果若一個人由慾望主宰,身心靈一定會失去和諧,身心靈一旦失調,健康就會出問題。有些人富貴名利皆有,但仍整天鬱卒、悶悶不樂,失去人生方向,究其原因,這些人沒有進入心靈世界,沒有了解自己來到人間的目的,所以無法明心見性。修道即是一門如何明心見性的功課,人生之功課即要修正我們的身心靈達到和諧,當身心靈達到和諧時,潛能與智慧就會被開啟出來。」(註十六 

如何找回身心靈的和諧呢?潘添盛宗師進一步解釋:「宇宙有綱常之序,天有蒼穹之父,地有大地之母,天為乾(陽),地為坤(陰),靈為父(君),身心為子(臣)。天地合春,陰陽合一,身心靈和諧,宇宙萬物自然和睦相處;天地失序,陰陽失和,身心靈失調,宇宙萬物必然錯亂流離。目前台灣社會道德敗壞、價值混淆,個人家庭破碎、心靈空虛,究其因乃綱常不彰、倫理泯滅、利益薰心。那麼如何找回真如本性呢?答案是:可藉由修行,息下妄心,徹見真性,以達到明心見性。」(註十七

結語

自五四運動以來,中國知識份子對儒家思想展開嚴厲的批判,認為傳統文化泯滅人性,阻礙人格發展。然而當時西方帝國主義宰制中國,割地賠款,強食鯨吞,使中國知識份子追求西方思想產生情感上的莫大頓挫。在中國知識份子心靈處於「中國文化傳統絕不能要,西方文明制度卻不敢要」的徬徨時期,蘇聯革命成功,一個來自西方思想,卻反對西方貧富不均、階級對立的馬克思主義正好迎合中國知識份子的追尋。

廣大人民對士紳劣豪、貪官污吏的厭棄,加上對共產主義平均財富、工農兵當家做主的理想憧憬,註定中國政權更易。究其實,人民對共產主義的期待,是希望新政權能夠實現禮運大同篇的理想,其底蘊仍是中國傳統知識份子實現理想社會的傳統文化思維。可惜中國共產黨並沒有帶給廣大人民及知識份子的殷切期待,反而推行反文化的文化大革命。

不同於歷史文化之思維,異於當代新儒家之路徑,智慧法門提出身心靈之綱常倫理,強調生命以「靈」為掌舵,「身心」依附「靈」而航行。詳言之,五官所見、所聞,波動心思欲求,身體(生魂)隨心(覺魂)所欲,將身心俱疲。靈(主魂)磊落光明,自誕生以來,以求淨化、進化與究竟解脫為目的,不為五色所盲,不因五音而聾,不嚐五味滯爽。以靈為父(君),以身心為子(臣),君父臣子和諧,家和國興,主魂、覺魂、生魂合一,明心見性。但如何證明世間有「靈」?如何闡述「靈」(主魂)不同於「心」(覺魂)?如何達到「三魂合一」之境?如何了悟「靈」之渴求,而讓「身心」歸依「靈」而行?將是大智慧未來面臨的課題,也必遭來爭論。此「真理」之弘揚,應超乎五四運動以來有關儒家傳統綱常倫理之辯證。

注釋

註一:潘添盛,《林書豪的力量》,台南道場演講,2012.2月。

註二:陳獨秀,《吾人最後之覺悟》,《青年》第一卷第六號。

註三:出自《史記・孔子世家》。

註四:出自《孟子・告子上》。

註六:金觀濤、劉青峰著,興盛與危機,天山出版社,19876月出版。

註七:魯迅,《狂人日记》。

註八:魯迅,《藥》。

註九:蔣勳,孤獨六講,聯合文學出版社,23頁。

註十:李澤厚,中國現代思想史論,三民書籍出版社, 200911月,13-14

註十一:周策縱等箸,周陽山編,五四與中國,時報文化出版,240-254頁。

註十二:方東美,新儒家哲學十八講,黎明文化出版社。

註十三:林安梧,當代新儒家哲學思想史論,台灣學生書局。出版社。

註十四:大智慧未來之展望,潘添盛老師講述,台南道場,2008.10.16

註十五:同上。

註十六:同上。

註十七:同上。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isdomlohas&aid=679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