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智慧 ( 8 ) ~ 大智慧功法之特質 ~ 靜禪與動禪合為一體
2010/04/11 00:05:23瀏覽10816|回應2|推薦18

大智慧功法之特質~

靜禪與動禪合為一體

l    作者:潘添盛

一片樹葉的飄落,就像一顆掉落在科學家牛頓頭上的蘋果一樣,除了地心引力,也在於自然因緣的成熟。

在因緣尚未成熟之前,即使再強的地心引力,也無法將樹葉吸引至地面上,除非這棵樹本身的生命力有了問題,才會有不正常的凋落。否則,在正常狀況下,樹葉的自然飄落就代表樹葉之生命的結束,也是樹木該休息的時候了,就像「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自然循環法則一樣。

在秋天,樹木的生命開始起了變化,而樹葉也一片片的飄落,待到冬天,就只剩下光禿禿的枝椏,葉子全沒了,這就是一種自然的演化。

就像一隻翱翔天際的鴻鳥,或許牠可以不休息的持續飛行好幾天,達幾千公里之遠。但不管牠飛得多高、多久、多遠,那都是鴻鳥以忍耐的方式在飛翔,那不是一種常態,而是一種賦有特殊任務的飛行。

否則,在自然法則下,牠一定是白天出外覓食,晚上回到巢裡休息,即使是夜行性的鳥類,雖然牠們活動時間正好晨昏顛倒,但也一定有其正常的起居作息。

而人也一樣,不管白天如何辛勤的工作,晚上也一定要回家休息。在白天,屋子裡有可能充滿了各種的聲音,進行著各種的活動,有電視節目的播放聲,廚房裡的炒菜聲,小孩子的嬉鬧聲,大人的談笑聲……。但是到了晚上,一切又恢復了平靜、自然。不管外在如何動盪不安,如何雜亂,最後也一定要回歸於自然而有次序的運作。

因為唯有在有秩序,自然循環的狀況下,所有的細胞才能做一個更有秩序的排列組合與新陳代謝,也唯有如此,才能讓思緒重新理清。而這一切就是為了明日的再出發而做準備、充電。

因此,一個人不管如何動,最後一定要復歸於靜。反之,若一直處於靜態,缺乏活動時,也將因動能不足,而讓生命力無從展現。就像一顆種子播入土中,它的發芽、成長,也有一定的時間性,它必須要動、要發芽,讓它的嫩芽穿出地面。否則,生命歸於靜止狀態,最後一定死在土中,化為春泥,回歸塵土。

除非,它是一顆非常特殊的種子,要經過很久很久的時間的孕育才會發芽。否則,一旦播入土中,就只有努力的吸收養分、長出嫩芽和生命搏鬥。這就是它生長的規律及自然法則,也是它生命的轉輪。

細看大自然的一切,都是那麼有次序的運作,而我們所接收及放射的思想、心靈、靈魂的頻率,亦是如此。同樣接受著宇宙中心磁場有秩序的頻率控制、牽引、影響。因此,在習練功法、心法上,必須了解動靜配合的真理,對於動禪和靜禪的習練不應有所偏廢。

雖然古代的修行有很多的法門以靜禪為主,但那是因為農業時代身體的勞動已經非常足夠,加上所做的工作多半只是勞力而非勞心。因此,一般人的心思比較單純,容易入靜。

反觀現在的社會潮流,則正好相反,出門開著車子,長期坐在冷氣房中辦公,身體缺乏適度的運動,加上在心靈上又異常的勞累、焦慮不安、恐懼、悲傷……,種種負面情緒充滿每一個人的心靈。此時,如果再以靜禪的方式來修道、練功,那就很危險了。

再者,以往道家的修道士之所以被稱為「煉氣士」,也是因為除了禪定之外,必須同時配合武術的習練;而少林寺的師父們,也有他們必須習練的拳法或劍術,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挑水、砍柴等鍛鍊肉體的方式,這都是深得動靜配合之禪理的修練方法。

一個人如果永遠只侷限在靜禪的習練,而忽略動禪,或許由於過去修持不錯,因果病苦尚未啟發,身體還能承受,也能讓氣非常飽滿,但如果沒有嘗試讓己的身體去運動,如:走路、跑步,甚至做重力的訓練,則體能、肌力還是會持續的萎縮、退化,最後,或許他的身體只是退化得較常人慢一些,甚至達到無病而已!而若要達到身心靈真正的健康,及開發內在的潛能與智慧,其難度是比較高的!

因此,只習練靜禪的效果有限,而且在肉體沒有真正適度的運動下,禪定產生問題的機率相當高。因為在自然法則裡,靜動本須相互配合,「靜極而後動,動極而後靜,靜而復歸於動,動而復歸於靜,靜而後能生智慧」。最後,一切達到完全極靜時,又復歸於自然流動,這才是宇宙間自然循環的法則!

宇宙自然的運轉,本來就像日出、日落、黑夜、白天不停的更替,循環不已、生生不息。就如一朵花,亦是如此,它並非一整天都綻放著美麗的花朵,到了晚上,它也會輕輕的闔上花瓣,含苞等待白天的再次綻放。

只要用心,我們將會發現大自然的一切運轉法則,皆離不開動靜配合的真理。

而大智慧的功法,從暖身心法、爆發力、十大功法、無極拳法、靈動到最後之靜心,是一套非常完整的修行方法,透過之前的暖身心法、爆發力等準備功夫,再進入十大功法靜禪的習練,就能避免純粹習練靜禪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但如能配合動禪的習練,收效厥偉。

在大智慧的功法、心法中,十大功法的靜禪,主要的目的就在培氣、養氣、靜心、反省,而半靜半動之無極拳法及動態之靈動禪定方法,則在導氣、行氣、運氣、合氣,靜禪與動禪彼此就是要相互配合。

當體內之細胞更活化,氣血循環更順暢,身心靈更和諧之後,再切入深度之靜禪裡面,行自然觀照之法,繼而開啟人體內在之偉大的潛能與智慧。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isdomlohas&aid=3931394

 回應文章

山居的隱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3/04 13:59
  原來大智慧的譬喻, 是信手拈來, 引向熟能生巧, 因此不在形式, 而是知道不能忽略小處的機轉...正確地說,是能面面俱到, 更可說八面要玲瓏, 人事物可皆大歡喜...
  的確, 修持不是單一或靜止的活動,  以一能撼百或千的力道來呼之欲出, 同理觀之, 真理的奧妙亦然, 生命的形式同宇宙包羅萬象, 是齊頭式平等, 彼我缺一不可...
      淺見合十感恩祝福
大智慧(wisdomlohas) 於 2022-01-29 05:41 回覆:
山居的隱士您好:
道之所在是無所不在,看似無為卻是無所不為,靜默無言中自然流行演化,其妙無窮。
功法之精妙,需跳脫架式格局,融入心法應用在生活之中,動靜一如,以達平衡和諧、身心靈合一、天地人三位一體之意境。
人人皆有無限的潛能和智慧,只要修持得法,對身心靈之維度提升是值得期待呢!
歡迎您的來訪,並感謝您分享美好體驗心得,獲益匪淺,要常來喔!

大智慧 敬上

感恩
感恩
2010/04/11 12:13

學習大智慧功法

身體狀況改善

腦筋清楚

不再忘東忘西

最重要的是:

不再暈車

不必再吃暈車藥

感謝大智慧

大智慧(wisdomlohas) 於 2010-04-11 22:20 回覆:

感恩您好: 

有兩個柴夫到山上砍柴,一個是年輕柴夫,另一位是老柴夫。 

到了傍晚,年輕的柴夫發現,老柴夫雖然比他晚來,砍的柴卻比他多。於是,他暗暗下了決定,隔天要更早到山上去砍柴。

 
第二天,年輕柴夫很早就到林子裡工作。沒想到,老柴夫所砍下的柴,還是比他的多。

 
第三天,年輕柴夫決定,他不但要比老柴夫早到,還要比他晚下山。沒想到,這一天老柴夫砍下的木頭,竟然還是比他多。第四天、第五天也是一樣。

 
到了第六天,滿腹疑問的年輕柴夫終於忍不住了,他問老柴夫:「我不但比你早到,甚至比你晚下山,而且比你年輕有力氣,為什麼我砍的木頭還是比你少呢?」

 
「年輕人啊!」老柴夫微笑著說:「我每天下山回到家後,第一件事就是磨斧頭,可是你下班回到家後,卻因為太累就只顧著休息,斧頭都被你砍鈍了。所以,雖然我比你老,工作的時間也比你短,但是我的斧頭卻比你利,我只要砍五刀,樹就倒了,你卻要砍十幾刀,樹才會倒呢!」年輕人終於恍然大悟。 

找對方向或方法,比認真努力更重要,這是很重要的觀念。因此,當您認真習練了殊勝的大智慧養生功法後,讓自己的身心靈有著明顯的改善,這也是必然之結果了。 

歡迎感恩的來訪,並分享練功之美好心得,看到您的進步,真替您高興呢! 

                                        大智慧 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