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第312章[新北市雙溪區] [*淡蘭中路*]灣潭古道
2021/02/27 22:57:57瀏覽466|回應0|推薦1
旅行日期:109.07.05
關鍵字:張家莊露營地、灣潭古道、夢潭、灣潭

坪林與雙溪之間,一條產業道路連接兩地,兩年前的四月,父親和我曾經取道攀登獅公髻尾山,同時參觀山腰上的南山寺,以及山腳下的虎寮潭,那時除了攝影愛好者前來南山寺拍攝可遇不可求的低海拔雲海,或者少數登山客跋山涉水,探索深山裡未知的山徑,此外盡是大自然的寂靜;隨著近幾年淡蘭古道系統的修復,這段名為「坪雙路」的蜿蜒道路,竟然不知不覺間開始熱絡起來。

在坪林市區採買茶粿和茶香豆干之後,我們途經國道五號坪林交流道下方,再次取道坪雙路東行。同樣沿途所見的茶園,對未曾造訪的弟弟來說卻十分陌生,經過漁光分校以後,眼前所見的溪谷與山岳,對我而言也不再熟悉,接近闊瀨吊橋的地方,Google導航指引我們轉入更曲折的小路,歷經約50分鐘的車程,終於抵達張家莊露營地──灣潭古道的起點之一。

1.

淡蘭北路、中路,以及南路,三者各有特色,灣潭古道連接三水潭與灣潭,全長4.5公里,是淡蘭中路最經典的路段之一。淡蘭北路入蘭正道開通之後,往來臺北與宜蘭的交通獲得保障,然而全長約200公里,舟車勞頓,於是人們不斷地尋求往來兩地的捷徑,直到清光緒年間,駐守頭城的噶瑪蘭營守備黃泰廷千總招佃入墾雙溪泰平,泰雅族勢力逐漸退至坪林,更省時的淡蘭中路才開始成形。

無論三水潭或者張家莊,兩個露營地皆酌收100元停車費,相較於三水潭,張家莊露營地可以省去約20分鐘的路程。依照路標指引,首先順著柏油路度過一座水泥橋,緩步上升到達古道入口,懷抱著滿心期待,拾級而上,走進有著蓊鬱樹林懷抱的山徑。

古道時有起伏,偶爾出現階梯的殘跡或者石塊,樹林向溪谷傾斜,枝幹上棲居山蘇或者苔癬,樹林下則有蕨類或者姑婆芋生長;較特別的地方在於,步道採用生態工法復舊,有時可見兩行堆砌的石塊,那是簡易的排水設施,可以避免過多的雨水溢出毀壞路基。

2.

步行約半小時,視野豁然開朗,此處原本有農家興築梯田種稻,如今早已荒蕪,被層層雜草所覆蓋,至於左側樹林外,可以取小徑到達溪畔,溪水在此形成一彎翠綠,風光旖旎,被賦予「夢潭」美名;只不過,受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出國旅行受限,不少人紛紛走入山林,灣潭古道小有名氣,因此中途上的夢潭也不再寧靜,或者烹煮茶水於水濱,或者嬉戲於潭中,喧鬧的人聲使我們賞景的雅興頓失。

不只夢潭,山友絡繹於途,時常必須在狹窄的山徑上與人錯身而過,度過一段乾溝,我們在一處瀑布前遭遇一支健行隊伍,等待他們合影留念,一一渡橋,才放下背包,瀑布前稍作休息。亂石堆疊,瀑布自上方的叢林流瀉,穿過散佈的石塊,又在橋下墜入溪谷,跨過水流的小橋以石板搭建,顯得古樸且沉著,有些像是墨硯般散發溫潤的光澤,我索性稱石板橋前的瀑布為「石橋瀑布」。

離開石板橋,復越一乾溝,又見一處較為細長的瀑布,隔著溪谷對岸另有一段落差較大的瀑布,水量較小,所以並不明顯。沿途不時可見小而雅緻的風光,這正是灣潭古道廣受山友喜愛的緣由,我們有時觀察路旁的菇蕈,有時聆聽溪水的聲響,卻發現眼前光線漸暗,倏然間,山谷開始傳來陣陣轟鳴,雨絲穿透樹林縫隙落下;幸好,趕在大雨滂沱之前,及時趕到一座鐵板搭建的涼亭避雨。

3.

望著亭外彎曲的溪流,雨絲在有如錫箔的水面上激起一圈又一圈的漣漪,中間有一水壩,溪水滑落陣陣轟鳴,這時我才突然想起,從張家莊一路走來陪伴在旁的溪流名字正是「灣潭溪」,是翡翠水庫水源北勢溪的上游;隨著雨勢加劇,伸向溪流的枝葉任憑雨絲拍打、搖擺,其下水面上漲,一些溪石沒入水中,只見一派矇矓的光亮。

眼看雨勢沒有減緩的跡象,我們從背包取出茶粿和茶香豆干當作午餐果腹,許多山友和我們一樣,為了躲雨聚集在涼亭之下,有些人氣定神閒,有些人倉皇失措,七嘴八舌討論著,究竟應該繼續等候,還是冒著雨淋折返?幸好,約莫一小時後陣雨漸息,步出涼亭,我們選擇繼續前行直到古道終點。

涼亭面對溪流,山壁一側則豎立一座有應公廟,相對於土地公廟,有應公廟鮮人聞問,甚至因為有應公廟多半祭祀意外遇難的孤魂野鬼,人們避之唯恐不及,然而,讓每一個生命都能有所歸屬,卻是傳統社會展現人情味的地方,而我們也因為廟前的涼亭,得以在午後雷陣雨中獲得庇護;因此,在離開前我們凝視有應公廟一會兒,並且投以滿懷感激。

4.

花費兩個半小時,我們在下午四點半抵達灣潭。自有應公廟到古道終點,為了便利行動不便人士行走,民國101年(2012)經濟部水利署臺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局整治河岸,隨後因為引發爭議而中斷,遺留下來的地磚步道固然行走輕鬆許多,卻也距離溪流越來越遠了。路過指標,古道終點銜接柏油路,一片山明水秀的景象映入眼簾。

正對著海拔942公尺的鶯仔嶺,灣潭位於新北市和宜蘭縣的交界,無論前往最接近的交通樞紐──雙溪車站,或者最鄰近的海濱──大溪漁港,都需要大約一小時的車程,每日往返雙溪市區的新巴士F815更僅有四個班次,不禁令人好奇,當地居民究竟從哪裡遷徙而來,又為何選擇定居在此?雨後群山雲霧繚繞,更洗滌出小村莊的靜謐。

5.

趕在太陽下山之前,我們循原路折返,一場大雨不僅洗淨山林間的空氣,原本摩肩擦踵的健行隊伍也因為陣雨紛紛撤退,只留下古道幽靜。隨處可見倒映陽光的水灘,枝葉上垂掛點點滴滴的水珠,雪山山脈尾稜本來多雨霧,此時的灣潭古道更透露出清新又質樸的氣息;除此之外,沿路走來遇見的瀑布變得豐沛許多,就連原本溪流對岸的岩壁,也灑下絲絲縷縷的銀絹。

原先幾處乾溝化成湍急的野溪,這時必須借助繩索橫越,弟弟三步併作兩步輕鬆通過,擔心滑倒淋濕的緣故,脫去鞋襪,我赤腳踩過溪床小心翼翼地走到對岸,但是父親卻沒那麼幸運,被溪石絆倒跌入溪中;儘管如此,他仍扶著繩索重新站起,笑著說溪水真是舒服、涼快。

黑夜降臨之前,夢潭除了我們沒有其他人,駐足一陣子,最後平安返回古道入口。灣潭古道來回十公里,沿途翠綠溪水時常相伴,又有數座水瀑得以沁人心脾,想到走過的每一個起伏,都同樣乘載著前人辛勤的步履,接續著百年來流傳的故事,心中更充滿靈性的感動。最讓我們驚喜的,是在古道入口的岩壁上,發現象徵淡蘭古道的符號──雙扇蕨。雖然稀有,雙扇蕨卻經常出現在縱橫山林的淡蘭古道,而我更相信,此後的探索旅程,必定能再度與雙扇蕨巧遇。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illiamluo1227&aid=156880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