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第13回[紐西蘭。坎特伯雷] Lake Takapō 蒂卡波湖
2020/05/16 22:29:21瀏覽320|回應0|推薦1
旅行日期:109.02.12
關鍵字:蒂卡波湖鎮、蒂卡波湖、好牧羊人教堂、蒂卡波湖步行橋(the Lake Takapō Footbridge)、Dark Sky Project
駐足於蒂卡波湖(Lake Takapō)湖濱,眼前湖水鑲嵌於大地之中,天空鑲嵌於山岳之間,在這浩渺無垠的天地裡,一座石砌教堂傳遞百年的福音,慕名前來的旅人不止息,祈禱不止息,環繞教堂的湖水,仍舊是一派醉人的土耳其藍。
歷經三小時的奔波,終於駛入蒂卡波湖鎮,當地人也曉得,此地距離皇后鎮或者基督城都相當遙遠,加油站前特別提醒往來駕駛,記得在這裡補給汽油與食物,一旦離開小鎮,想要再度遇見人煙可不容易;離開加油站,度過小橋,依循Pioneer Drive的指引,我們趕在天黑之前到達湖畔的好牧羊人教堂(Church of the Good Shepherd)。
1.
好牧羊人教堂始建於1935年,是鎮上唯一的教堂,至今仍然是當地居民的禮拜場所。教堂的基礎是由英國格洛斯特公爵(the Duke of Gloucester)H.R.H所奠定,不久之後,基督城建築師Mr. R.S.D. Harman依據當地藝術家Mrs. Esther Hope的素描創作,設計出今日的建築,是為了榮耀上帝而建,也是為了來到麥肯齊開拓的先驅而建。
捨去過度的精雕細琢,建築物保持原有地形不受破壞是設計者的堅持,甚至周圍的matagouri灌木叢也獲得保留;除此之外,牆線上的岩石不予清除,打造牆壁的石材則必須在距離基地五英里(約八公里)的半徑範圍內採購,並且儘可能保持石塊原有的形狀。教堂屋頂本來是木瓦,1957年時替換成石板。由於建築材料就地取材,讓好牧羊人教堂顯得樸拙自然,與天地合而為一。
2.
正當我們走上教堂前,其中三個日本遊客似乎好不容易遇到東方人的面孔,看見我們時鬆了一口氣,走上前請我們幫忙為她們合照,她們也協助我們與教堂合影,發現言語不相通,最後只以簡單的英文互相道謝。教堂前的人們屬於不同族群,來自不同國度,但是攝影、微笑,以及虔誠的心是彼此之間共通的語言。

許多人朝向湖邊走去,由於開放時間即將結束,我決定先走進教堂參觀。室內空間不大,一個婦人正在屋內整理書櫃,見到我時笑著說;「歡迎參觀!」隨後又繼續整理書籍;光線昏暗的緣故,我隱約只能看到兩三個人影,正坐在排列的教堂椅上冥想,但是在十字架背後,卻是明亮的湖景:土耳其藍的湖泊,深藍色的南阿爾卑斯山,牛奶藍的多雲天空,視野左下方的草叢,在傍晚的微風中搖曳。

為了讓祈禱、冥思的人們不受打擾,室內攝影是不被允許的,儘管如此,我們還是站在門外,拉長鏡頭捕捉下這方寧靜。

普卡基湖畔矗立的是喜馬拉雅塔爾羊雕像,蒂卡波湖畔則是矗立一尊青銅製牧羊犬。設置於1968年3月7日,麥肯齊地區的居民共同捐資打造這尊銅像,表達對牧羊犬的敬意,「如果沒有牠的幫助,不可能在這片鄉野放牧,所以當地居民以這座銅像,感謝牧羊犬的忠誠。」我將銅像底下的英文解說翻譯成國語,向姑姑一一解釋。

「謝謝!如果沒有你的講解,我可能看一下就離開了,也不會了解這麼多。」這時候,身旁路人也用國語向我道謝,我不禁嚇了一跳,後來才知道,他們和我們一樣是臺灣人,一樣前來紐西蘭自助旅行。

3.

蒂卡波湖匯集來自南阿爾卑斯山的雪水和冰河石粉,又將湖水匯入下游的蒂卡波河,蒂卡波湖鎮也因此分隔成東西兩岸。為了聯絡往來人群,早年採用渡輪接駁,但是夏季的洪水與西北風常使交通中斷,河上因此搭建木造的吊橋,1880年9月7日啟用,仍然無法承受西北風的侵擾,勢必重新建造一座新橋,而這項計畫直到2009年9月才實現。

「蒂卡波湖人行橋協會」(the Lake Takapō Footbridge Society Inc.)由建築師、同時也是當地居民的科林.麥克拉倫(Colin Maclaren)召集一群當地居民,費時六年時間,花費230萬紐幣(相當於4600萬新臺幣),直到2015年10月完工。人行橋全長125公尺,使用鋼鐵55公噸,以及635片木板,也被稱為「麥克拉倫人行橋」(Maclaren Footbridge)。

4.

登臨人行橋,湖水彷彿伸手可及,而土耳其藍的色澤並不因為身處位置高低,或者距離遠近而轉變,這令我們驚嘆不已!人行橋的左側是一面水壩,1938年開始興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擱置,直到1951年啟用,是國內重要的水力發電來源,右側面向南阿爾卑斯山脈,是觀看蒂卡波湖與好牧羊人教堂最美的角度之一。

下午八點,蒂卡波湖鎮的旅館在暮色中燈火通明,樹下棲息著倦鳥,而人們紛紛走向餐館林立的街道。Kohan Restaurant是一家日式餐館,Our Dog Friday提供漢堡等速食,再往前走幾步,Dark Sky Project則是國際暗空保護區經營的餐廳,天文臺造型的外觀吸引我們的目光。進入餐廳內,櫃檯前的服務生親切地向我們招呼,廚房裡來自世界各地的店員們正忙碌著,其中似乎也包含臺灣人,接待我們的則是金色捲髮的男服務生,「請坐。」他甚至以簡單的中文和我們溝通。

「Can we sit in line(a row)?」(我們可以坐成一排嗎?)
    「Sure!」(當然!)
後來,在我們面前的一對老夫妻正好用餐結束,一個貌似印度籍的服務生將桌上剩下的冰淇淋與餐盤收拾乾淨,又導引我們改坐到比鄰湖景的落地窗前。

5.

奧拉基.麥肯齊國家暗空保護區(Aoraki Mackenzie International Dark Sky Reserve)成立於2012年,蒂卡波湖是保護區的一部份,更是世界上第一個獲得「金質」的暗空地點,正如同保護區設置的初衷:人們習慣了都市霓虹的絢麗,卻忘記滿天星斗的純真。在臺灣,合歡山於2019年亦獲得國際暗空協會(International Dark-Sky Association)認證,成立銀質的暗空公園,如此更可以想見做為金質的蒂卡波湖,幾近無光害的環境是多麼難能可貴。

位於南島的這處暗空保護區,由當地人Graeme Murray和日籍人士Hide Ozawa在2004年推動,「Dark Sky Project」則是為了增加遊客與星空互動的機會,提供觀星與餐飲服務;其中,鎮館之寶──布拉赫爾望遠鏡(Brashear Telescope)製作於英國維多利亞時代(1837~1901),由黃銅、鐵、鋼和木頭打造,高九公尺,望遠鏡內18英寸的折射鏡,則是由美國賓州著名眼鏡商約翰·布拉赫爾(John Brashear)在1894年打造;1962年,為了推展南半球天文計畫,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與坎特伯雷大學(University of Canterbury)合作,將望遠鏡運送到蒂卡波湖旁的約翰山(Mt. John),卻因為資金不足而無法使用;因此,Dark Sky Project團隊從2016年起接手修復計畫,希望能重現望遠鏡的榮耀。

夜晚悄悄來臨,而湖水依然透出一派土耳其藍,在窗外漸漸變暗的天空底下備顯鮮明。希臘神話當中,女神謨涅摩敘涅(Mnemosyne)是大地之母蓋婭和星空之父烏瓦那的女兒,主宰世間所有的記憶,天地間水波盪漾的湖泊,是否是她意外遺落的綠松石(Turquoise)?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illiamluo1227&aid=135478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