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也來說說遼寧號好了 之二
2017/01/15 14:02:53瀏覽5108|回應0|推薦2

既然同一位軍武專家用了兩篇的篇幅來解釋一些事情,在下也就野人獻曝,寫上第二篇來解釋一些想法。

和第一篇一樣,紅色是原文的部分。

"中長程飛彈廣義的說有兩種:一種是彈道飛彈(ballistic missile)及一種是巡弋飛彈(cruise missile)。

彈道飛彈就是──飛彈是向高空射的。理論上這可以譲飛彈跑得最遠,燃料也最省,下降的速度最快,不過準確度也最差。因為速度很快,如果偏失了一點點,要再調整常常會比較困難。

不管是中國、蘇俄還是北韓,中長程飛彈都是以此為主,他們的核彈也都是這一類。"

上面提到的兩種飛彈,都應該是以對地面或水面與水下目標的,才能夠這樣分,這樣的區分,也是因為它們飛行路徑的特性,對空飛彈是不列入這兩種類別當中。

彈道飛彈的特性就是要打入高空,利用重力的影響,讓飛彈在沒有動力之後,逐漸降低高度,以一個圓弧的飛行路徑,抵達目標。彈道飛彈在控制彈頭的落點上,是依靠飛彈有動力推進的時間來控制,在頂點之後,除了大型多彈頭洲際彈道飛彈會有很小的火箭做局部修正,彈頭在回到地面的過程中,是沒有導引,也沒有可控制的修正方式。換句話說,彈道飛彈在最終階段,需要依靠先前的修正以及彈頭的設計,來維持最小的誤差。曾經看過一種說法,美國海軍的三叉戟彈道飛彈的彈頭,依靠特殊材料,在高速返回的過程中會耗損,用這種方式來控制和維持精確度。

下面這張圖,就是說明一個多彈頭的彈道飛彈的飛行過程。

和巡弋飛彈相比較,目前的洲際飛彈是以彈道飛彈為主,但是,以前也是有洲際巡弋飛彈喔。像是下面這一款,美國過去使用過的SM-64 Navaho洲際巡弋飛彈,可以達到三倍音速,距離接近8000公里。也是個龐然大物。

無論是美國,俄國,北韓還是中國,就算是英國,法國,巴基斯坦,伊朗等等國家,也都是以彈道飛彈為主要的戰略嚇阻武器,並非只有前面四個國家。也因為長程彈道飛彈在彈道末端沒有進一步修正路徑的可能,所以是以核子彈頭為主。可是,中短程的彈道飛彈就不一定了。而且,中短程的彈道飛彈因為飛行速度較低,捨棄酬載,添加第二種導引系統和控制方式是可以達到修正的可能。這裡就不多談。

"中美在這一方面的差異可能只是準確度。美國目前認為,中國已經有相當完整的人造衛星技術,假以時日,中國在技術上應該可以追上美國。"

彈道飛彈,尤其是長程的彈道飛彈,在準確度的改進上面,和衛星的關係並不如這裡所描述。簡單的說,彈道飛彈依靠的是地球重力的影響,而地球不是一個完美的球形體,因此,對於各地點的重力的測量掌握很重要,這個可以透過衛星來協助。此外,慣性導引的核心,也就是陀螺儀的精確度很重要,這方面與製造工藝有關係,和人造衛星沒有關聯。

上面也提到,彈道飛彈在調整路徑主要是依靠推送階段,火箭推進的時間,尤其是對不同距離的目標,同一種飛彈在切斷推力的時間點上,會決定最終的誤差,而這方面,也和衛星無關。

至於在彈頭的材料,設計,以及大型洲際彈道飛彈的底座上,很多是比較機密的技術,在下所知有限。僅能就比較容易找到資料的上面三點加以解釋。

"中國開發出的彈道飛彈為東風系列飛彈,包括可以攻擊船艦及航空母艦的。到去年都還在測試,應該和準確度有關。這種飛彈及發射器體積都很大,航空母艦都不裝載,都是在陸地發射。"

中國的彈道飛彈,從早期的液態燃料就是叫東風-3,不是最近的幾款才是東風系列。最近在測試的是新款的東風,包含可能可以攻擊水面上移動目標的系列。此外,中國還有潛艇發射的彈道飛彈,只是不稱呼為東風系列。這些才是比較完整的中國彈道飛彈的體系。

彈道飛彈不是不能裝在船上,比航艦要小的潛艦,美國,俄國,中國,英國和法國都有,體積重量是很大,但是,並不是因為這樣,所以航艦不裝載。而是任務需求與必要性。中國的東風固然是在地面發射,他們也有潛射的彈道飛彈,所以,說是因為體積很大,所以不裝在航艦上,是說不通的。

這裡提點歷史。水面艦艇裝長程彈道飛彈的例子是很少,不過,二戰期間,德國就試驗過V2在海上發射的可能性。二戰之後,算是比較夢幻一點的,當屬義大利海軍的輕巡洋艦 Giuseppe Garibaldi號。1960年代,這艘船在整修的時候,有預計在後方配備四枚美國提供的北極星彈道飛彈,發射管的樣子如下圖。

改裝之後,順利試射成功北極星飛彈。只是在古巴飛彈危機之後,美國改變主意,因此,這艘水面艦艇成為極少數的例子。如果有看過早年翻譯自日本的書籍,應該會對這艘船有點印象。

既然其他水面艦艇都不裝中長程彈道飛彈了,單獨把航艦提出來,也並不合理。而且,航艦的艦載機在攻擊目標的選擇上,要比彈道飛彈方便多了,體積和重量並不是阻止彈道飛彈裝在航艦上的理由。

"巡弋飛彈是沿著地面低空跑的,碰到高山或建築物等地型變化時,會升降飛行,變化高度。不管是中國、蘇聯或今日的俄羅斯,都沒有能力發展出能隨者地型變化升沈的飛彈。他們的巡弋飛彈只能在高空飛行,到了目的地才「轉向」目標,準確度當然很差。"

巡弋飛彈的定義是說,這種飛彈的飛行過程都在大氣層內,而且是依靠空氣動力控制面在改變飛行路徑。飛行的高度和巡弋飛彈的性質無關,只是現在很多巡弋飛彈都是以低空飛行為主。

要說蘇聯或者是俄國沒有能力發展出能夠隨地形變化,改變飛行路徑的巡弋飛彈,哪還真是小看俄國了。俄國在1987年準備要推出編號RK-55的陸射型中程巡弋飛彈,這款飛彈與空射反艦飛彈Kh-55很接近,如下圖所示。RK-55已經有地形比對導引系統來協助,怎麼能說做不出來呢?

各位也許會問,可是沒有看到服役啊?那是因為,這款飛彈在剛剛要服役階段,就被美俄兩國的中程核子武器協議給封掉了,同時期被封掉,還有美國的陸射版戰斧,可能還有朋友對這款戰斧有印象吧。美國到現在為止,中程的對地巡弋飛彈,也只有海上和空中發射的,而且,多數是傳統彈頭版本,而非核子彈頭版。要說俄國做不出來,是不對的,只是時間太次巧,後來又沒有錢,所以就緩下來了。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cobrachen&aid=88724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