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再談雷達搖頭和探測距離的關係
2009/04/13 07:15:02瀏覽1965|回應0|推薦0

筆者在稍早寫過一篇題目是雷達搖頭看得更遠?的文章裡面提到楊可夫斯基在他的文章中認為雷達天線的擺動可以增加搜索的距離的說法是有誤的。這位作者當然不會認為他的研究是有錯誤的,於是他就寫了一篇反駁的文章,摘要部分內容如下:

"藉由機械裝置補償旁邊距離的衰減",是有這樣的俄製雷達沒錯,就是Su-30MKI上用的Bars。該雷達因為一些天線設計問題,電子掃描角只有+-40度,搭配機械掃瞄而達到+-70度。相較之下,其他相位陣列雷達電子掃描角就有+-60或+-70度。因此在Bars身上,電子+機械掃描的範圍,別人單單用電子掃描就可以辦到。

不過,在Irbis-E雷達上,電子掃描視野是+-60度,機械掃描也是+-60度,這樣就可以達到水平+-120,垂直+-60度的視野,如果先偏轉60度,然後旋轉台啟動,那就是上下左右各120度了。

主動陣列雷達可以靠什麼另外的波數合成去探到+-90度以外?莫非用了主動陣列以後雷達波會自己轉彎?還看到後面去?如果真的有這種Cobrachen牌雷達,那還真的可以拿諾貝爾獎了。

首先,我找了一下曾經寫過的文字,看看是不是有任何地方提到主動陣列可以達到左右90度的掃描範圍。不過到目前為止並沒有發現我曾經寫過這樣的字眼。而且,的確以目前的技術也不可能達到,也因此要擴大掃描的範圍,不是需要多幾片固定天線,不然就得要讓天線可以旋轉。

那麼,這個+-90度的說法就不清楚來自何處。

而我在前文提到雷達天線的擺動,改善的是對兩側掃描距離上的衰減,而不是去延伸,同時,也可以改善天線能夠涵蓋的角度範圍(這個相信不難看得出來)。在該文中我有這樣一段文字提到涵蓋範圍上的改變:

換句話說,天線旋轉與否和提高偵測空中目標的距離並沒有關係,只是涵蓋的角度範圍比較大,加上這種被動陣列天線本身的波束涵蓋角度比傳統的機械平板天線要大而有利。

所以對照他所撰寫的反駁文章當中的解釋,摘錄如下:

因此在Irbis-E上,機械掃描裝置是要辦到單一的相位陣列天線無法辦到的事情,而且用旋轉方式資料更新率很快,幾乎相當於"凝視"全空域。因此Irbis-E搭配旋轉雷達後具有的視野根主雷達+側視雷達幾乎等效,甚至探距更遠,因為側視雷達口徑通常更小因此探距較小。

因此,他也承認是對於涵蓋角度上的增加,而不是對於主天線上的探測距離可以提高。

那麼上面這一段提到的側視雷達因為孔徑較小,所以有效探測距離較短的說法是否正確的?基本上的方向是合理,但是不能一概視之。主要的原因是要看這個側視雷達安裝的位置,使用的被動或者是主動陣列,功率以及後端的處理能力有關係,如果後端處理能力好,還是可以彌補前端一些因為孔徑或功率較低導致的性能衰減。不過側視雷達因為它的位置不需要配合鼻端的雷達罩,孔徑上是不是一定比較小也得要看設計的位置。這方面我不是專家,因此在沒有其他資料參考時,我的看法是這樣各有利弊。

回到上面的陳述。既然我當初講的是偵測範圍的涵蓋,以及補償兩側角度較大時損失的偵側距離,而無法進一步的延伸搜索距離時,這與楊可夫斯基的解釋有多大的不同?各位可以自行判斷。

而在他當初的描述當中,是認為一個可以轉動的天線能夠增強對匿蹤目標的偵側,那麼,涵蓋範圍的增加能夠增加對匿蹤目標的偵側距離嘛?他也沒有提出其他合理的解釋或者是資料。

不過,當雷達的天線進行轉動或者是擺動的時候,對於同一個範圍內的更新率還是會不如固定電子掃描,畢竟機械和電子掃描的速率還是有差異。此外,機械驅動的部分容易故障的缺點也還是存在。

所以,在他的文中提到的這一段:

如果看了筆者原文跟這位大師的言論還會去相信他的人,那只能說是連中文閱讀都有問題的腦殘人士,對這些人,筆者也不需要去解釋什麼。再說Cobrachen大師在文中列舉的好歹也是還算正確的雷達知識,那就罷也。

不過就在最近,Cobrachen大師又發表言論抨擊"搖頭雷達"之說,所用到的言論卻明顯是偽科學,這種言論在據稱專家雲集的ptt軍事版,沒一個人敢放屁,就知道這個版專家群的水平怎樣了。

似乎台灣的讀者與對軍事有興趣的人的程度與閱讀理解能力在他的眼中都是有問題的。這樣的看法留給各位品味好了。

如果有任何疏忽或者是寫錯的地方,還請各位不吝指正,假如各位發現我的確提過+-90的掃描角,還請告知,我好知道過去犯下的錯誤在哪裡,以後不會繼續下去。

(後記:有人要猜猜前三篇回應的會說甚麼呢?希望我會猜錯。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cobrachen&aid=284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