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當美國與印度都打起「台灣牌」 大陸如何因應?
2020/09/13 04:08:48瀏覽248|回應0|推薦1

 


美國眾議院外委會首席共和黨成員、德克薩斯州的眾議員麥考爾(Rep. Michael McCaul, R-TX),近日在接受美國媒體的訪問時說:「對北京最嚴厲的懲罰就是承認台灣獨立的合法性」。這種公然主張美國承認台灣的說法,可說是投了民進黨政府所好,卻違背了美中之間的一些協議與默契,在美中關係越來越緊張對立的情況下,這種呼聲必然會越來越多,但也更會對兩岸關係投下更不確定的變數。
 
從1983年開始,當年的雷根政府知道兩岸關係的敏感性,所以那時就確立美國不再做兩岸之間的「協調者」。但是川普上台以後,由於走上國際民粹主義的道路,除了跟中國大打貿易戰、科技戰之外,「台灣牌」一直是美國恐嚇中國的一張「王牌」,尤其是蔡英文政府採取完全親美的政策,更是讓美國大舉的押注「台灣牌」。

美國意圖與台灣「結盟」

今年以來,由於新冠疫情從中國轉移到美國境內,川普政府在無力抗疫的情況,為了尋求連任,除了「甩鍋」責任給中國之外,更是把「台灣牌」當成是打擊中國的最佳武器。

美國這次打「台灣牌」已經比較傾向不再單打獨鬥,而是從地緣戰略上打出「台灣牌」,最顯著的就是把台灣拉入「印太戰略」一環。美國國務院所發佈的「自由開放印太戰略共用願景」報告中就明白的指出,川普政府正在加強和深化與印太地區理念相近國家的夥伴關係,包括同盟國、東協與印度等。此外,美國也和湄公河地區的國家、太平洋島國、南亞國家,以及台灣和其他夥伴共同面對新興挑戰。

報告在關於「雙邊夥伴關係」部分指出,美國對印太地區的願景和作為,是「緊密結合」(aligns closely with)日本的「自由開放印太概念」、印度的「東進政策」、澳大利亞的「印太概念」、韓國的「新南方政策」,以及台灣的「新南向政策」緊密結合。

為了把台灣的「新南向」納入「印太戰略」的範圍,美國就急於讓台灣在關島恢復設置辦事處,以做好美台更緊密連結的關係。

美國這次會把台灣納入「印太戰略」中的連結關係,俄羅斯學者沙特洛夫(Igor Shatloff)就認為,美國試圖說服盟國,一致批評中國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方面有錯。此舉類似於打造聯盟,以便通過多邊的方式要求中國提供後果補償。美國和德國已經向中國申訴數千億美元的款項,澳大利亞和瑞典也緊隨其後,實際是在支持美國所展開的指責中國的攻勢。

這是因為新冠病毒疫情把西方國家分裂了,失去互助希望後,所有國家都各奔東西,美國盟友可能產生的感覺是,單獨面對災難要比指望美國更有效。所以沙特洛夫認為,川普對局勢心知肚明,華盛頓擔心在此情況下,確實可能面臨孤立。因此,為了團結,需要共同的敵人。而中國,在美國看來,似乎是傳播世界性災難的國家,所以應該承擔責任。

沙特洛夫還說,川普拼湊某種聯盟的目標就在於此。他是為了恢復美國曾經擁有的地緣政治態勢。美國在很多方向失去領導地位之後,希望通過領導「反中政治聯盟」來恢復自己的領導地位。但問題是,只有美國經濟能夠與中國角力和競爭。歐盟經濟無法與中國對抗。在貿易制裁戰中,指望歐盟國家認真支持美國反中是不可能的。

就因為歐盟已經變成美國「不可靠的盟友」,所以美國為了反中,只能找一些美國更靠得住的盟友,像是澳洲就是美國最堅強,也是最敢跟中國嗆聲的盟國。

而台灣的蔡英文政府,也是緊抱美國的大腿,更是美國作為抗中的最前線陣地,所以,為了美國能實現壓制中國崛起的目的,非常時期就打出台灣這張「非常牌」,對美國來說應該是百利無害的「王牌」。

這也是美國國會議員不僅倡議要承認台灣,也更主張川普總統應該親自訪問台灣,對中國使出撒手鐧,以作為對抗中國「戰狼外交」最有力的工具。

雖然,台灣跟美國沒有「聯盟」的關係,但是美國的國會議員就一直利用模糊的國際操作,把台灣有意無意的稱為「盟友」。就以今年5月舉辦的世界衛生大會(WHA)操作為例,美國聯邦參眾兩院的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在5月初就致函超過50個國家,要求大家支持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因為為了對抗新冠肺炎疫情,需要盡可能廣泛的努力。

信上署名的包括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的民主黨籍主席恩格爾(Eliot Engel)及共和黨籍首席議員麥考爾(Michael McCaul),還有參議院外委會的共和黨籍主席里契(Jim Risch),以及民主黨籍首席議員梅南德茲(Robert Menendez)。這封信是發送給觀點相同的國家,有大有小,但都被視為是台灣的「盟友」或站在同一陣線,包括加拿大、泰國、日本、德國、英國、沙烏地阿拉伯及澳洲。

所以,由國會議員推動台灣變成是美國的「盟友」,已經是美國打「台灣牌」屢試不爽的操作模式,如果美國真的承認台灣,台灣自然就變成美國的「盟國」,美台「聯盟」也就水到渠成。

「武裝台灣」美國不變的策略

除此之外,美國一直在「武裝台灣」,這也是有目共睹的事。例如,美國國務院7月9日宣布批准有關「愛國者三型飛彈」的對台軍售案,總價值為6.2億美元。

這次軍售「愛國者三型飛彈」,主要是重新認證與測試的設備和技術服務,可幫助延長愛三飛彈使用壽命。美國國防部在7月9日發布的聲明中就指出,「軍售提案將幫助買方(台灣)維持飛彈密度,確保空中行動隨時可以進行。買方將利用這一軍事能力作為區域威脅的威懾力量,加強國土防禦。」

台灣的國防部對此表示:「此次軍售是川普政府迄今對台第7次軍售,充分展現對我國防安全的認識,並鞏固與美國安全夥伴關係,共同維護台海及區域和平穩定」。

台灣外交部也在7月10日發布聲明,感謝美國以具體行動履行「台灣關係法」及「六項保證」對台灣的安全承諾,讓台灣能即時獲取所需的防衛性裝備。「外交部未來將深化台美緊密安全夥伴關係,對印太區域長遠的和平穩定做出貢獻。」

這裡台灣外交部使用「台美緊密安全夥伴關係」與「印太區域」,可見台灣也是急於想跟美國建立「更緊密」的「盟友」關係,這種「緊密」的程度,如果依照麥考爾的主張來看,當然最好是承認台灣「獨立的合法性地位」。

只是美國如果真的這麼做,美中台會發生怎樣的「巨變」,這恐怕是大家都難以預期的事務。只能說美中台三方關係,將會形成「沒有最壞,只有更壞」的結果。

印度也打起「台灣牌」

打出「台灣牌」之外,跟中國邊境有衝突的印度,也開始跟著美國打起「台灣牌」。
   
印度會對台灣有興趣,主要是因為川普政府推出「印太戰略」之後,就把印度緊緊的拉在一起,儘管印度並非美國的「同盟國」,在是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是國際關係不變的真理。所以,印度和美國抱在一塊,也是為了共同「抗中」的目的,相互的結合在一起。
   
既然印度也因為美國推出「印太戰略」,而開始跟美國親近,所以遠在東亞的台灣,也是印度認為可以更加密切交往的對象。尤其是印度內部原本就有一派專家學者主張台印應更緊密的結合。

日本《外交學者》(The Diplomat)7月份就刊登印度智庫「觀察者研究基金會」(the 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 ORF)研究員賴潔希(Rajeswari Pillai Rajagopalan) 的文章,指出印度各界晚近公開討論各種挑戰中國的外交戰略,打「台灣牌」是在討論中聲浪最日益高漲的主張。

而《印度快報》(Indian Express)在今年5月也曾在社論主張,印度在考慮台灣在世界衛生大會中的觀察員地位問題時應務實,不應出於刻薄或恐懼而做出決定。賴潔希指出,儘管這篇社論並沒有要求印度改變對中國和台灣的總體政策,但反映出印度各界對於印度面對中國時的審慎政策普遍不滿。

《印度時報》(The Times of India)的社論對同一問題就更加直接,要求新德里當局「不要迴避支持台灣」。社論說,這應該仍然是世界衛生組織改革的重要方面,而且面對中國經常在聯合國和其他多邊組織中與印度鬥爭時,印度不應該再「過分地尊重北京」。

賴潔希還指出,這不是《印度時報》第一次對台灣採取這樣的立場。2019年,該報便曾經發表社論指出印度應加強與台灣的合作。

賴潔希說,這樣的觀點越來越引人關注。曾任印度外交部顧問、現在於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擔任研究員的莎娜(Sana Hashmi)主張,在印度的印太戰略構架中應該讓台灣發揮更大的作用。她認為,最近在加爾萬發生的中印邊境衝突是印度開始更認真地與台灣接觸的合適時機。但是她警告說,不應僅從中國的角度來處理印台關係,而北京最近的舉動為發展新德里和台北之間的關係提供了更大的機會。

另外,印度「中國分析與戰略中心」( Centre for China Analysis and Strategy)研究員哈西婭(Narrata Hasija)也呼應這樣的觀點。她斷言,印度必須停止透過中國的角度來看台灣。她認為,現在是印度在經濟和戰略領域與台灣發展獨立關係的時候了。

印度前外交官帕特薩拉薩西(G. Parthasarathy)強調,台灣是最早運送醫療設備到印度的國家之一,並提出了印度加強與台灣關係的理由。他補充說,台灣提供了在幾個關鍵領域進行合作的機會,尤其是在印度的半導體行業,這也可能會減少印度在電子和通訊行業對中國的依賴。他補充說,這也與其他印度戰略合作夥伴(如美國,日本和韓國)實現全球供應鏈多元化的總體目標十分吻合。

而台灣輿論也支持與印度的更緊密聯繫。例如,《台北時報》便呼籲台灣「加深與印度的關係,特別是經濟,軍事和情報關係,以遏制中國的擴張主義。」 這也與蔡英文總統的新南向政策非常吻合,這項政策特別關注印度。
   
就因為印度有這些打「台灣牌」的呼聲,所以印度政府為了回應,決定派遣一位知美派的資深外交官、現任印度外交部美國司司長戴國瀾(Gourangalal Das)擔任駐台代表。尤其是這位戴國瀾能說流利的中文,2001至2004年曾被印度外派駐北京。戴國瀾的任命或將成為代表印度駐台的最高使節。
   
事實上,在中印發生邊境衝突後,如前所述,印度多數智庫與戰略專家都不斷呼籲印度政府,提升印台實質關係。戴國瀾曾受委託設立內部智庫當代中國研究中心,專門研究中印部隊洞朗對峙後的中國動態和中印關係,並在擔任印度外交部美洲司司長期間,促成印美關係不斷提升,被視為升級印度與台北關係的適合人選。

美台印提升關係應對疫後情勢

可以見得,美國也希望台灣與印度能加強關係,以應對新冠疫情之後更為複雜的印太關係。為此,台灣也派了一位跟印度軍界、學界都有高度接觸的「知印派」學者陳牧民擔任台灣駐印度公使。
   
陳牧民從陳水扁執政時代就擔任總統府參事,不僅積極參與當時陳水扁極力推動的「台印日退役將領論壇」,在卸下公職之後,陳牧民擔任中興大學國際政治所教授,他一直把學術關注的焦點擺在印度,這幾年多次往返印度進行學術交流,也在印度打下札實的人際關係,所以台印都派遣既親美,又相互親善的官員、學者互駐代表處,對美台印三方關係的連結,必然更加深厚。
   
在這種現況下,如果美國承認台灣的合法性,雖然可能引來中國大陸的強烈反應,但是美國只要拉住跟中國都有衝突性的台灣與印度,那麼中國大陸就要在對印度和台灣做出因應方案兩頭燒,這也是美國在大型的印太戰略中,要另外建構一個美台印小三角關係的原因。
   
可見,美國透過結盟,把台灣、印度變成印太戰略中的「鐵桿兄弟」,這也是美國遏制中國的另類戰略構想,一旦美中台發生變故,印度這張牌,美台會怎麼打,以及印度可能有什麼反應,只要印度繼續在中國大陸的南境發動小型的攻擊行動,那麼就可能讓中國大陸牽一髮而動全身,這也是中國在面對美台印關係新變化一個必須重新思考應對的新方向。

(本文刊登於祖國雜誌,2020.8月號)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88899&aid=1506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