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民進黨的信仰與政治認同
2019/06/19 00:45:33瀏覽256|回應0|推薦0

2013/08/25

2013年6月份以來,民進黨的天王天后有三種動向在躍動。第一種動向是黨主席蘇貞昌所召集的「中國事務委員會」正式開張,而且從7月4日開始,民進黨中央還在台北市的「華山創意文化園區」,召開了一連串的「華山會議」,討論的還是跟中國大陸有關的議題,為了區別「中國事務委員會」,外界就稱為「華山論劍」。

 

第二種動向是謝長廷帶著他的子弟兵和綠營人士,到香港和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舉辦一場「兩岸關係的發展與創新研討會」,會後謝長廷等人還到深圳與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會面。, 第三種動向就是蔡英文在她所創辦的「小英教育基金會」,邀請兩位大陸財經專家進行演講與座談有關「人民幣在未來國際貨幣體系的角色」。那麼了解大陸經濟為何要從人民幣在國際間的角色談起呢?這主要是一個大國的崛起跟它所主導全球貨幣有關。

在19世紀英國掌握的「百年和平」期間,英國以「金本位」做為全球的貨幣基準,所以黃金是19世紀最重要的貨幣。在20世紀美國所主導美蘇兩極對峙的年代,美國是以美元做為全球貨幣的指標,所以美元的動向,會影響到全球經濟的穩定性。


而21世紀中國崛起以後,中國雖然還沒有超越美國變成世界第一強,但是看世界的發展當然不能只看一時,所以先了解人民幣的走向,這是看世界經濟發展動向的最重要關鍵,這也是蔡英文願意請大陸經濟專家來台灣演講的主因。

 ●三個人的競賽

從上面簡單的分析,民進黨內雖然還是號稱有一堆天王天后存在,但目前有實力舉辦活動者,大概就剩下蘇貞昌、謝長廷和蔡英文,其他的幾位大概都已經彈盡援絕,無法在這一場攸關民進黨討論大陸議題的比賽中重新出發。


只是,目前三個人的比賽各有他們的路線可循。蘇貞昌由於掌握黨機器,所以他可以藉著黨的名義召集黨內菁英,不斷的探討民進黨應該用什麼樣的方式和理念,跟中國大陸展開交往。

而謝長廷沒有黨機器的包袱,所以他可以使用他自己提出的主張與方式,逕行跟中國大陸展開交往的模式。這一方面大陸倒是滿配合謝長廷的腳步,讓謝長廷可以在跟中國大陸交往的過程中,走得比其他人快,而且還能夠步步為營,佔有大陸的機先。

至於蔡英文,她不再像參選總統時必須提出一些說法,反而直接就搶佔經濟這一塊,也讓民共的對話不用像以往都只能跟台研單位才有對話的空間,這顯然是蔡英文想要後來居上的竅門之一。

事實上,從蘇貞昌、謝長廷、蔡英文三個人的新一波競賽,可以看出來是以中國大陸的議題為主,其他的議題已經無法主導他們討論的空間。所以,雖然從2008年馬英九執政以來,這5年之間兩岸簽署了19項協議,民進黨都站在反對的立場,但是民進黨還是不得不受到兩岸大交流的影響,想要掌大權者也不能不顧及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脈絡,所以新一波的民進黨內爭,還是以大陸議題作為黨內競爭的第一線。

所以民進黨有意爭奪2016年總統大選的人,兩岸議題是不能再採取模糊的策略以對,因為在胡錦濤時代,中共對台政策基本上已完成國共交流的模式。在習近平完全掌權以後,他不可能再停留在胡錦濤時代的國共交流,所以如何突破民共交流,應該是習近平時代對台政策的重要作為。

由於有這種思考存在,所以中共和謝長廷雖然沒有說好交往的政治前提,就可以派出國台辦副主任孫亞夫率團到香港跟謝長廷團隊進行研討與對話,這可以看出大陸跟民進黨交往有它的急切性,也是讓謝長廷可以搶得民共對話機先的主因。

而蘇貞昌利用黨機器還在討論要以什麼樣的前提跟大陸交往,想必大陸對此已經不太有興趣,他們現在需要的是起而行,而不是還需要一堆空談。這跟2000年陳水扁剛執政時,大陸對陳的「四不一沒有」還要採取「聽其言、觀其行」的態度完全不同,所以蘇貞昌如果不能認識到大陸在這方面的轉變,等到他真的找到可以跟大陸交流的政治基礎,謝長廷和蔡英文跟大陸交往的關係,恐怕兩岸已過萬重山。

 ●政治、經濟的兩條路線

其實,如果從大陸的角色來看,過去大陸在操作兩岸關係的發展方面,總是「先政治、後經濟」,也就是要求民進黨必須先承認「九二共識」、「一中原則」,大陸才願意跟民進黨進行對話,儘管民進黨在2000年執政初期,也提出一些善意的思考,希望能打破民共關係。但是,大陸一直堅持「九二共識」的口號,導致民共關係一直難以打開,弄到陳水扁執政的後期,才推出許多「正名制憲」、「入聯公投」等作為,讓兩岸一直沈溺在「準戰爭」的氛圍中。

然而可以想像的是,2008年國共開始協商以來,馬英九雖然堅持「九二共識」,但是他也堅持「一中各表」,這是大陸沒有明白接受的口號。

如今,中國大陸如果跟民進黨交流,還要民進黨繼續接受「一中原則」,這顯然比對國民黨要嚴格了許多,當然也是民進黨所難以接受的條件。所以,不管謝長廷搬出「憲法各表」,或是蔡英文找來大陸經濟學家到她的「小英教育基金會」大談人民幣的國際角色,這是跟以往非要民進黨接受「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所難以比較的。

所以,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民共對話既然很難找到一個可以共用的政治概念,只要民進黨有意願談,那麼大陸也不一定要拒絕民進黨不可。由於大陸長期對民進黨保持相當的封閉性,所以,今年6月20、21日我到北京參加「兩岸統合學會」所舉辦的「北京會談」,私底下民進黨中執委洪智坤告訴我說,他那一趟登陸的壓力很大,也就是兩岸協商已經超過5年,但民進黨人想要登陸,還是有他們的壓力存在。

民進黨人士登陸壓力的來源,第一種壓力是民進黨內無形的限制,讓擁有民進黨黨職的黨員登陸參加研討會,都會有很大的壓力存在。另一種壓力所指的就是大陸對綠營人士的限制。像綠營人士被邀請參加「北京會談」,但他們的簽證必須先行到香港辦理,跟一般台灣人民可以落地簽不同,這也使得綠營人士想到大陸的意願就不強。

所以,大陸如果願意以政治議題跟謝長廷團隊對話,而以經濟議題作為跟蔡英文對話,這種分開實驗的方式,最後再比較哪種方式最適合於民共對話的方式,這可能是打破民共對話限制的最好作法。

這種政治和經濟的操作方式,起碼已經把大陸議題提升為民進黨內最重要討論的議題,沒有把大陸議題當成重心的天王天后,最後都可能會很快的被掃進歷史的灰燼裡。

 ●信仰與認同的關係

在跟大陸交往的過程中,不管是從政治直接切入,或者從經濟對話做起,這其實已經都在改變民進黨的意識型態。當然,過去大陸一直認為「台獨黨綱」就是民進黨罩門,所以民進黨只要不放棄「台獨黨綱」,就不願跟民進黨交往。

但是,以現在的台灣和民進黨,不管在跟大陸學者對話,或者選舉時候的選舉語言,都已經很少再提到「台獨黨綱」或「台獨」這個字眼。 即使民進黨在2013年6月初所做的民調發現,77.6%的民眾認為自己是台灣人,僅10.1%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對於兩岸交流最應該堅持的價值是什麼?31%的民眾認為是「國家主權」,

其次是「和平共處」,比例為27.5%,第三為「經濟發展」,比例是11%。, 但是這樣的抽樣調查,本身就不太具有意義,因為不同制度、生活方式的兩個同樣族群,他們不可能去維持相同的認同方式。這種情況就像台灣農村裡的每個自然村,他們都會建造一座廟宇,以做為這個農村的信仰中心。但是,如果細心的觀察,即使這個農村的廟宇蓋得再豪華,外村的農民寧願守著自己村裡的破廟,也不會去拜其他村子豪華的廟宇。

這就是因為宗教信仰所造成的村與村之間「不認同」的現象,如果政治人物強行要把兩個鄰近的農村整合成一個廟宇的認同,這個政治人物恐怕也別再參選了。這就是台灣農村信仰最有意思的地方,政治人物大多知道這種情形,所以不會強行去製造兩個不同村的共同信仰。

而比較有意思的地方是,台灣民間信仰媽祖者,則是以中部地區為主,而信仰媽祖者,他們也會信仰湄州的媽祖廟,也願意到湄州去拜媽祖。因此,信仰媽祖的台灣農村,就顯示出沒有台灣的媽祖和中國的媽祖之分。在統獨意識上比較不會有強烈的分歧。這也是為何在台灣中部地區,尤其是雲林以北的縣市,藍綠可以輪流執政,不像南部地區幾乎都是綠營執政為主。這到底又是為什麼呢?

台灣民間除了信仰媽祖之外,南部地區卻以信仰「五府千歲」為最,而「五府千歲」源自於台南市的「南鯤鯓代天府」。

南鯤鯓代天府所供奉的「五府千歲」,在台灣南部農村的廟宇幾乎都是由此分身出去,所以是影響南部農民最重要的信仰象徵。

五府千歲」的來源,相傳是明朝末年,有一艘王船漂流至台南北門南鯤鯓沙汕附近,其中船內供奉有「李大亮、池夢彪、吳孝寬、朱叔裕、范承業」等5王神像及中軍府神像,被漁民迎接後而建草寮供奉。

後因神蹟顯赫廣布流傳,在清朝初年,被當地信徒倡議建廟,於永曆16年(1662年)初期創建落成,而稱為「南鯤鯓廟」,又叫「開基廟」,風水上稱為「浮水金獅活穴」。後因南鯤鯓沙汕淹沒衝毀,信徒決定遷徙,再重建神廟。改在北門地區的穅榔山建廟,該地據傳於風水學上稱為「虎穴」。

當然,這「五府千歲」後來就成為「李府千歲」、「池府千歲」、「吳府千歲」、「朱府千歲」、「范府千歲」等。我在高雄的老家就是信奉「池府千歲」,除了「池府千歲」之外,我老家的農民是不拜其他的神明的,包括其他的「千歲」也是不拜。

所以,如果問農民的信仰「認同」誰,他們當然可以很容易回答這個問題,如果轉向問農民認同台灣或中國,那就要看他們信仰的是媽祖或「五府千歲」了。由於「五府千歲」大陸很少聽到信仰這些「神明」,所以信仰「五府千歲」者,對大陸的認同比較低,也就是「獨派」的意識比較高,這就是台灣農村宗教信仰與政治信仰有所差異的地方。

 ●宗教信仰與統獨關係

還有一個比較有趣的地方是信仰「五府千歲」者,一般的性格都是比較剽悍,跟信仰媽祖的溫和是不同的,這也是台灣南部因為宗教信仰影響到農民性格的地方,為此,為了不影響到不同信仰的農民,許多政治人物可以說是逢廟必拜,不至於讓村民有差別待遇的感受。

如果要問為何信仰「五府千歲」的村民比較剽悍,這可能要到台南的「南鯤鯓廟」去做調查才知道,不過初步可以比較的是,信仰媽祖的廟宇,很少有「乩童」存在,但在「南鯤鯓廟」卻有相當多的「乩童」存在。

在每一個「千歲」的誕辰來臨,「南鯤鯓廟」就會有很多外地村子的信徒前去進香,這時就會有很多「乩童」出現,他們會拿很多神器往自己的身上刺,儘管血流如注,但是「乩童」只要起乩,就看不到這些「乩童」有痛的感覺,因為他們有神明附身,所以「乩童」只要起乩,他們就不是常人了。

另外,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在台灣中南部只要信仰媽祖或「五府千歲」者,一般的民間就不會再去信仰「活人」,像謝長廷以前曾經信仰「宋七力」,那在北部比較可能存在,中南部因為村村都有自己的信仰中心,所以不可能有「活人」可以取代神明。

一般信仰「活人」者,在北部地區比較盛行,所以北部地區的住宅區,常會有一些活人主持的「宮」存在,他們不需要有廣大的信眾,只要有小部分的信眾提供的香火,能夠維持這個「宮」的生存就可以了。

而這類的「宮」大部分都屬於「陰廟」,也就是人死以後變成大眾拜拜的地方,所以他們的「廟會」都會在晚上舉行,跟一般的媽祖廟、五府千歲廟這種「陽廟」不同,所以一般的政治人物並不熱中拜這些「陰廟」,因為一般民間傳說,信徒跟「陰廟」要什麼,就要還祂什麼。

尤其是碰到一些居心不良的廟祝,可能還會遭到騙財騙色,在我所認識的一些主持這類「宮」的廟祝,一般都會有兩三個老婆存在,至於為何會這樣,信眾是不好問的。

還有我有一個很要好的同學,過去很信一個「宮」的廟祝,所以他都幫他在求學期間一帆風順,最後更在一所國立大學找到教職,但是幾年前他正值壯年卻過世了,也許這也驗證了你跟「陰廟」要什麼,祂也會跟你要回什麼的意思吧。

同樣的,如果要嚴格的區分台灣民間的宗教信仰與統獨的關係,那麼可以見得越是信仰溫和的媽祖,統獨意識可能不是那麼明顯。反觀,越是信仰剽悍的「五府千歲」,統獨的意識就會更明顯。

事實上,台灣民間信仰跟政治的關係,跟傳統中國每一個朝代中葉以後,由盛而衰的關鍵,大多出在宗教的問題上,如早期東漢末年的「黃巾教」之亂,晚清以後的白蓮教與太平天國等,這些宗教和政治的關係,通常有扯不斷的絲縷存在。所以要弄清台灣政治,就不能不深入農村去了解宗教信仰的關連。

 ●信仰與民進黨的內戰

當然,談了那麼多的台灣民間信仰,也要回頭看看民進黨的意識型態。一般都認為民進黨應該是信仰「獨」,但是現在很多人開始懷疑統獨是否是一種意識型態,如果從馬克思所稱的意識型態來看,統獨本來就不是一種意識型態,因為統獨無關階級對立的關係。

所以,統獨嚴格來說,應該是藍綠信仰的一部份,就像台灣民間信仰的宗教一樣,中部信仰媽祖居多,所以統獨現象不會太明顯。南部因為信仰「五府千歲」,所以獨的現象比較明顯。至於雙北市普遍也是信仰媽祖,再加上外省族群偏多,所以統的意識就比較明顯。

在這種情況下,從民進黨的政治人物來類比,如果謝長廷是站在南部來拉選票,他必然會偏向獨的立場來和大陸博感情。但是謝長廷既然是站在北部來玩政治,那麼採取統派的角度來促成民共關係,這對他爭取2016年再次出馬挑戰總統大位會比較有利。

若從蘇貞昌的立場來看,他是操作整個黨的黨主席,而且他出身屏東,票源也集中在南部,所以走一條偏向獨的路徑,顯然對他比較有利。所以,無論如何,蘇貞昌利用黨機器透過「中國事務委員會」,努力爭取民進黨專家與卸任官員的支持,這是對他只賺不賠的作法,尤其在同一時間他又推出「華山會議」,在民進黨內大搞「華山論劍」,以吸引台灣媒體的耳目,這顯然蘇貞昌幕後有高人在下指導棋。

至於蔡英文,由於她的民調還是在民進黨內居高不下,所以她不必像謝長廷的激進,也不用跟蘇貞昌一樣的做大戲,蔡英文只需要溫和的推出一些政策,仍然可以維持她的政治溫度就可。至於2016鹿死誰手,其實不用猜,也大概知道一個梗概。

(本文寫給中評月刊,8月號)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88899&aid=127582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