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習外交思想強碰川普美國優先
2018/08/02 17:51:15瀏覽49|回應0|推薦0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71924日,前往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塞內加爾、盧安達、南非訪問。緊接著25日至27日出席在南非召開的金磚國家高峰會。這是習近平從今年3月連任以來首次出訪,也是在6月底召開的中共中央外事工作會議,正式確立「習近平外交思想」指導地位的一次實踐。

今年6月底召開的中共中央外事工作會議,確立「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導地位,其中外交主線已由2014年的「堅持和平發展、促進民族復興」,轉變為「服務民族復興、促進人類進步」。而在強調中國本位之外,更著力於國際主義,例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積極參與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

改革全球治理體系

這項轉變曾被外界擔心,中共外交是否會脫離鄧小平「韜光養晦」的指示,甚至走向「輸出革命」的舊路線。其實,習近平2009211日訪問墨西哥華人聯誼會時,就曾在會上發表演說指出:「有些吃飽了沒事幹的外國人,對我們的事情指手畫腳。中國一不輸出革命,二不輸出饑餓和貧困,三不去折騰你們,還有什麼好說的」。

而「不輸出革命」是指不干預別國政治和別國人民的選擇,不會採用舊帝國的殖民主義和門羅主義,也不會支持恐怖主義,這是中國國際政治觀的中心,同樣是反對別國干預中國內政的理論依據和前提。

現在習近平又為何要強調「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甚至要走「國際主義」的路線呢?從1997年中國推出「大國外交」、「新安全觀」的國際戰略以後,中國的外交路線就已經在逐漸脫離「韜光養晦」的範疇,特別是在美國要求中國應該在國際社會扮演一個「負責任的利益攸關者」之後,中國就更積極的介入國際事務。

而中國介入國際事務最重要的兩個國際機制,就是「上海合作組織」與「博鰲亞洲論壇」,前者是中國所建構的一個國際組織,後者則是由日、菲等國所推動、中國接手建制的對話平台,這兩個機制是中國在進入21世紀以後,更為積極介入國際事務的管道,但中國在推動國際事務的方法,並沒有脫離「平等、協商、國際關係民主化」等中國傳統的外交原則。

積極走向國際主義

中共18大以後,習近平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以及推動「一帶一路」政策,中國對國際事務就必須更積極的參與,尤其是美國總統川普上台以後,走向民粹主義路線,習近平2017年在瑞士達佛斯舉辦的「世界經濟論壇」中,就率先高舉全球化旗幟,使得中國變成是國際社會引領全球化的大國,這也是促成中國必須更積極走向國際主義路線的緣故。

當然,中國要引領全球化路線對抗川普的國際民粹主義,甚至美國一再推出的貿易戰,就必須牢牢的掌握「全球治理」的原則。畢竟「全球治理」是通過具有約束力的國際規制解決全球性的衝突問題,以維持國際政治經濟秩序,它也是促進人類社會產生休戚與共精神的方法,而這種精神最終是導致「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由之路。

所以,習近平的外交思想是由江澤民時期的「大國外交」,胡錦濤時期的「和諧外交」一貫相承而來,只是以往的國際社會還是建立在經濟自由主義的原則下發展,如今川普卻強調美國優先,走向經濟民族主義,甚至更強烈的祭出國際民粹主義,習近平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國際主義思維就更顯得重要。這種直接與美國碰撞的國際戰略,最後會產生怎樣的結果,值得拭目以待。

(本文寫給旺報,2018.7.25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725000212-260310)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88899&aid=113822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