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玫瑰之歌-薔薇花園的人生感懷
2008/07/18 20:19:27瀏覽953|回應0|推薦39

許久以來,看到玫瑰如見著美麗和愛情。古希臘愛神阿芙羅狄蒂和古羅馬愛神維納斯以玫瑰為化身。希臘神話中,宙斯曾向諸神誇示自己的能力,因為他創造人間傑作──玫瑰。但玫瑰這個詞在我國字典裡被指為「彩色石頭」,通常是為紅色石頭,一種紅色玫瑰油自國外輸入時,國人不知其所由來,認為是石油的一種;所以漢語留下的錯誤名稱──玫瑰油,往後又以此紅色的花為──玫瑰花,這更是一個美麗的錯誤。在以後的歲月,接受它的名字並且流傳至今。關於玫瑰的詩歌傳至人間甚多,其中歌德的《野玫瑰》感人至深。

  1770年,二十一歲的歌德,在史特拉斯堡認識了布里昂小姐,那段難忘的邂逅,讓歌德改編了一首十六世紀的詩歌,創作了這首感傷的《野玫瑰》(Heidenröeslein):

Sah ein Knab' ein Röslein stehn,
Röslein auf der Heiden,
war so jung und morgenschön,
lief er schnell, es nah zu sehn,
sah's mit vielen Freuden.
Röslein, Röslein, Röslein rot,
Röslein auf der Heiden.

Knabe sprach: "Ich breche dich,
Röslein auf der Heiden!"
Röslein sprach: "Ich steche dich,
dass du ewig denkst an mich,
und ich will's nicht leiden."
Röslein, Röslein, Röslein rot,
Röslein auf der Heiden.

Und der wilde Knabe brach
's Röslein auf der Heiden;
Röslein wehrte sich und stach,
half ihm doch kein Weh und Ach,
musst' es eben leiden.
Röslein, Röslein, Röslein rot,
Röslein auf der Heiden.

多重的寓意,是歌德這首詩的特色,野玫瑰如同年輕的少女,她拒絕了少年的追求並保衛自己選擇的自由。少年要採摘野玫瑰,意味著少年粗暴地想奪去少女的自由,這在文明社會是一種侵害的象徵。少年強烈的愛並沒法喚起野玫瑰回報,最後以玫瑰的離去和少年心碎,結束了荒地上的憂傷

1816年,奧地利音樂家舒伯特,一日在授完鋼琴課的回家途上,在一間舊貨店門口看到一位衣衫破舊的小孩手中拿一件舊衣服及一本書準備出售,舒伯特雖自己經濟上並不寬裕,卻將身上僅有的錢交換小孩了手上那本書,一看這書竟是德國大文豪哥德的詩集,隨意翻開書頁,看到一首詩──野玫瑰,舒伯特靈感湧現,急忙趕回家中,寫下腦海中的音符,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就因這樣產生了。這歌詞中譯有二:

蕭而化填詞,舒伯特作曲

野玫瑰

荒郊野生紅玫瑰,和露開得花滿枝,

艷麗原非為人賞,驕態卻被頑童窺,

自古美物為人愛,遭多橫奪苦推折,

玫瑰其耐頑童何。 

頑童但求孤意遂,指尖刺破心無悔,

從此容顏落萬劫,露熵盡作落淚垂,

自古美物為人愛,遭多橫奪苦推折,

玫瑰其耐頑童何。 

從未折花但稱心,不解憐花芳心碎,

可歎悲運清晨臨,荒郊野生紅玫瑰,

自古美物為人愛,遭多橫奪苦推折,

玫瑰其耐頑童何。

        

另一是周學普譯詞,威納作曲

野玫瑰

男孩看見野玫瑰,荒地上的野玫瑰,

清早盛開真鮮美,急忙跑去近前看,

愈看愈覺歡喜,玫瑰 玫瑰 紅玫瑰,

荒地上的玫瑰。 

男孩說我要採你,荒地上的野玫瑰,

玫瑰說我要刺你,使你常會想起我,

不敢輕舉妄為,玫瑰 玫瑰 紅玫瑰,

荒地上的玫瑰。 

男孩終於來折它,荒地上的野玫瑰,

玫瑰刺他也不管,玫瑰叫著也不理,

只好由他折取,玫瑰 玫瑰 紅玫瑰,

荒地上的玫瑰。

在旋律方面,舒伯特的作曲比威那較具輕快性,而周學普的譯詞比蕭而化的填詞較為平易性,同時它也經常被選作為音樂課上的練習曲

( 休閒生活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veritashero&aid=205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