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孟母三遷(詠史二百三六)
2018/03/19 09:09:15瀏覽1263|回應0|推薦33

 

擇藝三遷就,能知順序周。

不明精學道,得斷織麻由。

識禮明姑婦,齊家無遂攸。

教賢成德業,亞聖名儒流。

①《列女傳·鄒孟軻母》:鄒孟軻之母也。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遊為墓間之事,踴躍築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戲為賈人衒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也。」復徙舍學宮之傍。其嬉遊乃設俎豆揖讓進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及。

 孟子長,學六藝,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謂孟母善以漸化。《詩》云:「彼姝者子,何以予之?」此之謂也。

孟子之少也,既學而歸,孟母方績,問曰:「學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斷其織。孟子懼而問其故,孟母曰:「子之廢學,若吾斷斯織也。夫君子學以立名,問則廣知,是以居則安寧,動則遠害。今而廢之,是不免於廝役,而無以離於禍患也。何以異於織績而食,中道廢而不為,寧能衣其夫子,而長不乏糧食哉!女則廢其所食,男則墮於脩德,不為竊盜,則為虜役矣。」

孟子懼,旦夕勤學不息,師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謂孟母知為人母之道矣。《詩》云:「彼姝者子,何以告之?」此之謂也。

孟子既娶,將入私室,其婦袒而在內,孟子不悅,遂去不入。婦辭孟母而求去,曰:「妾聞夫婦之道,私室不與焉。今者妾竊墮在室,而夫子見妾,勃然不悅,是客妾也。婦人之義,蓋不客宿。請歸父母。於是孟母召孟子而謂之曰:「夫禮,將入門,問孰存,所以致敬也。將上堂,聲必揚,所以戒人也。將入戶,視必下,恐見人過也。今子不察於禮,而責禮於人,不亦遠乎!」

孟子謝,遂留其婦。君子謂孟母知禮,而明於姑母之道。

孟子處齊,而有憂色。孟母見之曰:「子若有憂色,何也?」孟子曰:「不敏。」異日閒居,擁楹而歎。孟母見之曰:「鄉見子有憂色,曰不也,今擁楹而歎,何也?」孟子對曰:「軻聞之:君子稱身而就位,不為苟得而受賞,不貪榮祿。諸侯不聽,則不達其上。聽而不用,則不踐其朝。」今道不用於齊,願行而母老,是以憂也。」

孟母曰:「夫婦人之禮,精五飯,审酒漿,養舅姑,縫衣裳而已矣。故有閨內之脩,而無境外之志。《易》曰:『在中饋,無攸遂。』《詩》曰:『無非無儀,惟酒食是議。』以言婦人無擅制之義,而有三從之道也。故年少則從乎父母,出嫁則從乎夫,夫死則從乎子,禮也。今子成人也,而我老矣。子行乎子義,吾行乎吾禮。」君子謂孟母知婦道。《詩》云:「載色載笑,匪怒匪教。」此之謂也。

頌曰:孟子之母,教化列分,處子擇藝,使從大倫,子學不進,斷機示焉,子遂成德,為當世冠。

②《國小國語.孟母》

    孟子三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由母親撫養他長大。他們住在山腳下,附近有座墳場,經常有送葬的隊伍從家門口經過。孟子就模仿送葬隊伍哭哭啼啼的樣子,孟母看到這種情況,認為這樣的環境很不好,就把家遷到了城裡。到了城裡,住在市場附近,殺豬聲、叫賣聲吵個不停,孟子就和鄰居家的孩子,玩起了殺豬、做買賣的遊戲。孟母覺得這個地方也不好,於是,決定再搬家,搬遷到一所學校旁邊。孟子跟著學校的孩子讀書,而且學習一些禮儀。孟母看了非常高興,認為這才是孩子應該學習的,便在這裡定居了下來。

   有一天,孟子從學校逃學回家,孟母正在織布,見到以後,非常生氣,就拿起剪刀,把織布機上正在織著的布匹剪斷了。並且對孟子說:「求學的道理,就和我織布的道理一樣。你不好好學習,就像我把這塊布剪斷一樣,前功盡棄了。布織到一半,把紗剪斷了,就不能織出布來。讀書讀到一半,荒廢了學業,學業便難以成功。像你這樣不用功,將來怎麼能夠成就大業呢?」孟子聽了非常慚愧,從此發奮向學,最後成為名揚天下的大儒。

( 創作詩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veritashero&aid=111169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