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正在危害台灣競爭力的的美國式教育:作業篇
2006/02/18 04:54:11瀏覽1637|回應0|推薦14

正在危害台灣競爭力的的美國式教育:作業篇

台灣盲目祟美教改可以從一九九四年起算,雖然沒有百分之百照抄,但同樣的制度和作法,已經產生了同樣的結果。其中一項,就是讓許多學生沒有能力自己完成老師交代的作業,這個現象的背後是很嚴重的問題和一個似是而非的教育觀念。

什麼問題很嚴重?學生不能自己完成回家作業,表示了幾個可能性,第一,課堂的教學效果不佳,以致學生無法掌握要義,回家無法自修。第二,課堂的教學效果不一定不佳,但是作業出得太深太難,超出大部份學生的能力範圍。第三,課堂的教學效果不一定不佳,作業也不一定太深太難,但是出的作業超出學校上課範圍,學生必須另行學習,否則無法解決。

無論是那一個可能性,都不是好事。教學效果如果不佳,必然有很多學生被犧牲,當然通常是來自教育程度較差或較貧窮家庭的小孩,因為他們得到家庭的「補習」機會最少;作業出得太深太難,必然有很多學生,無法將之和學校所學得到關連聯想,這種作業,失去了加強和復習的功能,;最後,如果作業超出學校上課範圍,要完成這種作業,往往必須求諸「外力」的幫助,這個外力,可能是家長,可能是補習班,也可能是網站,只有很小部份是同學,運氣好的,學生額外學到了很多,但相信大部份學生沒有這樣的好運氣。

那一個似是而非的觀念呢?有很多批評台灣教育的文章裏,痛切地指責台灣的教育死板,不求變化,尤其是出的作業不靈活,扼殺學生的創造力,而考試的題目,只是在要求學生「背多分」。在他們批評的同時,許多人又舉美國為例,告訴大家,美國教育多麼得有彈性,作業出得多麼有創意,題目出得多靈活等等。

我們當然不希望教育太死板,我們當然想要靈活有彈性的教育,我們當然也不想要製造一堆只是會死讀書,不懂變通的書呆子。但是,很多人卻是把死板的教育和一個明確而實在的課程內容和標準劃上等號;把作為加強上課學習效果的作業,當做是扼殺學生創造力;把測驗學生是否具備所要求要有的知識,當做是在鼔勵死讀書,總是以負面的語氣,來形容「背多分」。試問,「背多分」如果不對,難道要鼔勵「背少分」或是「不背也多分」嗎?難道我們讀書,可以不必花時間來記憶一些基本重要的事實或文句嗎?古人說,過猶不及,走火入魔當然不是好事,有一些瑣碎的事實或文句,了解即可,能記得當然很好,不能的話也無大礙,在這方面,考試時應考其對事物的理解力,而不是在故意拿一些無意義的事來考倒學生。然而今天許多批評的人,卻是拿例外當常態,以偏概全,以噎廢食,就像替小孩換尿布一樣,丟用過的尿布,卻連小孩也一起丟掉。

像這次大學學測考火星文一樣,明明不是課程範圍的東西,也不合國文的正統標準,卻也拿出來考,假裝是跟得上時代,出題者自己要屈從流俗,卻拿學生的考試為代價。事後又拒不認錯,毫無認錯檢討的心理。台灣教育的問題,主要是出在這一群反動的人的身上,是人所製造的問題,卻怪到非人的問題上,這是沒有弄清改革的對象,就好像很久以前在學校裏,如果不說國語就會被處罰,很多人因為這樣而對國語運動反感。

附上剪報一篇,該文提供了我以前文章「小孩上學,大人做作業」的佐證。台灣這幾年來,教育所產生的一些壞現象,八成都和引起美國式教育有關,台灣人卻似仍無所知,令人憂!

====================================

這種寒假作業 小學生做得來嗎?


陳文麗/商(北縣板橋)

您的孩子完成寒假作業了嗎?我的孩子小三、小四,在一所北市著名的學校就讀,他們都沒有完成功課。

寒假作業的內容有什麼呢?多半以立意良好的訓練獨立思維與資料搜尋下規畫的作業,如計畫科展、自編小書、旅遊規畫、讀書心得、旅遊心得、每日良好運動與飲食之規畫、參訪藝術單位…,如果您還沒有孩子,或是您孩子非國小階段,可能會認為,哇!好靈活生動的寒假功課喔!事實上呢?

開學的第一天,幾個熟識的家長對此短暫的寒假,充滿如此多元化的作業,實在是「怨聲載道」,一個多大年紀的孩子,如果沒有家長的協助根本不可能完成,比的除了是家長的「智慧」外,還有是否「有錢」、「有閒」的階級。

我們一直要孩子獨立研究、獨立判斷,他真的做得到嗎?很多都是家長的用心罷了。因為要寫報告,讀課外書是壓力、旅遊也不單純;因為要繳心得、拍照是不得已,所有活動不再單純,試想如果看完一場電影後要寫心得,孩子一定是在壓力下觀看的,那麼電影的有趣成分可能少了一些。

另一方面,對現在的教育規畫來看,父母經濟條件較差的孩子,要表現優異真的也比較辛苦,因為很多功課是「金錢」堆積出來的。

開學後,很多學校都要召開學校日,真希望老師對於「競賽」、「展覽」的要求能降到最低,得失心能少些;對於孩子基本能力的訓練能多些。

【2006/02/17 聯合報】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bhuang&aid=18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