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行政區重劃有助於創造改善國家財政的契機
2007/06/09 05:54:54瀏覽2035|回應3|推薦9

參考閱讀:行政區重劃芻議:六省三都一特區


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aid=2238192&tpno=0&raid=2251334&no=57039&cate_no=0#rep2251334

Alex先生是目前唯一對此問題提出強烈看法的網友,好像只要是受氣包寫的東西,他非得出來反對一下不可。而他似乎只對國家財政有興趣,並且以此來反對行政區重劃的主張,他認為國家財政不良,行政區重劃只是花錢而已,沒有幫助,反有壞處。

在沒有其它從不同角度探討的回應之下,做為開欄者,禮貌上就此方向探討一下,發表一下我的看法。讓我用大家都聽得懂的話來說明。

所謂國家財政,就是支出和收入,其中有全國性的,也有地方性的,這些錢該如何分配,由誰來花,那要看業務如何分配。有些事,中央和地方都要做,但是負的責任不一樣;有些事地方根本無權置喙,只有配合的份;有些事完全是地方的事,只有在地方需要援助時,中央才出面。

但是到底如何分配?這是個大學問,但不是說不能改變,事實上也一直在改變。現在的事實是,中央集權又集錢,招攬了太多的事情在自己身上,結果不僅許多事情沒有足夠的錢來做,同時因為拿走了地方的錢,使地方缺乏足夠的資源(包括錢和人才)來強化自己的能力,結果造成更多的事要靠中央來幫助,惡性循環之下,錢愈花愈多,但是事情依然做不圓滿。

不同的行政區重劃,根據不同的原則,業務分配也隨之調整。

Alex 一直在講國家財政問題,並以國家財政問題來反對進行行政區重劃,他顯然不去考慮到行政區重劃後,業務分配也會隨之調整,進而產生財政和行政效率改善的可能和機會。

今天就是因為國家財政入不敷出,才更應該好好的考慮行政區重劃的問題。目前台灣的情況是標準的頭重腳輕,強幹弱枝,幾乎大部份地方的基礎建設,都要靠中央的主持或輔助,這是非常不健康的事。

舉教育來說吧,看看現在有多少個國立大學和國立中學,一個中央政府,直屬幾十個大學和中學,非常離譜。但是以台灣現在的行政架構,不這麼做又不行,因為中央政府之下,直接就是縣市,縣市的位階既小,除了台北縣和桃園等大縣以外,人口既少,財力和人才都不足,根本沒有能力來辦綜合大學。

今天假如按小弟的構想,把桃園縣(含桃園市、中壢市),新竹縣(含新竹市),苗栗縣(含苗栗市),合併設個西北省,這個西北省不僅有足夠的土地,還有相當的人口(超過三百萬),依照省政府的政府規模和財源,這個西北省絕對有能力設一座綜合性的省立大學,財力少一點的,如果再接受一點中央補助,還有能力在省內設置大小不等專業學院(如師範學院,醫學院等)。

西北(桃竹苗)省下分十個縣,每縣約三十萬人口,省府在各縣依需要設一所或數所省立高中或專業高中,而各縣再分區設置初級中學和小學。

如此一來,中央政府只需在西北省內設一所,最多兩所國立大學即可,和省立大學形成既競爭又合作的局面。看看現在桃竹苗境內的國立大學有多少所?這是多麼大的財政負擔呢!

教育方面如此,別的方面也是一樣。舉職業訓練和創業貸款為例,現在這些事幾乎都是中央政府在做,縣市政府一窮二白,但是其實,縣市政府來做這個事,絕對會比中央政府做得好,我所謂做得好是指更切合當地百姓的需要,也更能把錢花在刀口上。可是如果現在把錢撥到縣市政府去,非常可能會出事,因為縣市政府的直接上級是中央,中央實在太遠,很難有效監控這些財務的流向。

反之如果桃竹苗合併設省,下分十個縣(市),每縣(市)約三十多萬人口,這個職業訓練或是創業貸款,就可以由省政府來主持,交辦縣市政府對口單位來執行,根本不需要中央政府來過問和煩惱。中央政府站在制高點,只有在特別需要時,再以專款在進行專案計劃即可。

財政不健全,經常不是因為沒有錢,而是因為錢被浪費了,才造成不夠錢用。錢會被浪費,和整個行政體系的設計與業務流程有很大的關係。

我們舉戶口業務為例,我記得在我剛上初中時,因為丟掉身分證要去補發,我去了二次戶政事務所,各等了三個小時,還是沒有辦到。回家告訴我爸爸,他到了事務所,找了個人,五分鐘之內就辦好了。當我拿到補發的身分證時,各個窗口還是人山人海,個個抱怨連連。十多年前,台灣戶政進行改革,業務內容不變,台灣百姓還是有身份證,遺失了還是要申請補發,但是人山人海不見了,只要證件帶全,每個人只需幾分鐘就辦好了,而辦公的人員也減少了。

我讀大一時,第一次註冊,總共有七、八關要過,為了蓋滿程序單上的章,花了二到三小時才開始選課。當時校長誇下海口,他說下次註冊,如果平均沒有在三十分鐘內走完所有程序,他就辭職。下次註冊時,一樣是那麼多關口,從一個學生的角度來看,沒有省略掉任何一個步驟,但是我在五分鐘之內,就完成程序進入選課教室了。

學校做了某種改革,這個改革使得他們的效率提高,學校花的錢和人力變少,而學生浪費的時間也大幅減少。

今天我們講國家財政,如果花個千分之一的經費來做行政區重劃,卻能夠提高百分之一的效率(以錢的計算),這就是不得了的報酬率了,更何況,好處不是只有省錢而已。行政區重劃會花到國家千分之一的預算嗎?只能增加百分之一的效率而已嗎?我在這裡提出理論,內行人可以估算一下。

今天國家進行招商,幾乎都是中央政府在做,地方政府根本無能為力。如果依小弟的構想,六省三都,則每個省每個都,都有能力對外進行招商。則中央政府可以招大計劃,九個地方政府可以招一些中小型的計劃,夠力的也可以招大計劃,和中央政府比美,台灣的經濟怎麼會不活絡呢?

或許,有省或都會做得差一點,但六省三都,總不會每一個都很差吧?像現在地方毫無能力,什麼事都要靠中央,如果中央也很爛,那不就沒戲唱了嗎?這不就是現在的情形嗎?

最近北部和中部都豪雨成災,怎麼會這樣子呢?台灣地處亞熱帶,幾十年來對防制豪雨早有相當的經驗和設施,為什麼現在到處的抽水站和防洪系統失靈了?台灣省廢省是一大關鍵!這些事情,以前中央督責台北市和高雄市,台灣省政府督責各縣市,雖然沒有十全十美,但是一直在改善,廢省以後,這些事都變成中央在管了,中央政府體系太龐大了,轉個身都不容易,那有辦法管到這麼細的項目,結果就是我們看到的情形。

如果依小弟的構想,台灣分成六省三都,各省都都有一定能力和常設的機關在管水利和防洪防災的業務,中央政府只要站在制高點,必要時補助一點經費,或是協調一下其它省政府即行,那需要像現在這樣,花了錢,但是沒有一件事能辦得令人滿意。

最近幾年,各縣市政府在元宵節的時候,大搞花燈展,演唱會等,弄得熱鬧非常,但是花燈展完以後,就變成了廢鐵。有識之士就批評這些政府不做實事,勞民傷財,放在縣裡那麼多問題不去解決,儘做這些無益的事。讓我們想想,為什麼一直在叫沒有錢的各縣市政府,卻願意花大錢來做花燈展,而不把這些錢省下來做一些「實事」?而到底那些事是「實事」?

舖馬路,修路燈,收垃圾,這些是實事,一般縣市政府絕對有能力做,但是「有識之士」所指的實事,往往不是指這些,而是更大的事,如國土的復育,文化文化歷史的保存和修復,工商的建設,貧戶的救助,水利和洪災的防護,就業機會的創造,老人的福利,健全醫療資源,等等需要更大財力和更高人才的工作。

以目前台灣的政治架構,對一個縣市政府來說,以上講的那些業務太大,沒有足夠的金錢也沒有足夠的人才,凡事還是仰靠中央。但是地方政府總要做些事吧,那當然只好弄一些像花燈展,演唱會這種事來娛樂縣民了,而且還要一年辦得比一年大,表示自己真的有在做事。

我的看法是,台灣不是沒有錢,也不是沒有人才,而是因為錢和人才都集中在中央政府那裡去了。今天財政上出問題,業務分配和流程出問題是一大原因,而在行政區一直沒有合理重劃之前,大部份業務不得不如此分配,大部份流程也不得不如此安排,因此形成一種惡性卻又不得不然的循環,否則事情會更糟糕。台灣整體的國力,就在這種惡性循環中被磨損。

當然,磨損台灣國力的事物不是只有一件,但是解決一件是一件,行政區合理重劃,至少可以改善相當大的一部份,更是後續改善的基礎。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bhuang&aid=1013917
 引用者清單(2)  
2008/06/30 06:53 【思考者的網誌】 頭重腳輕,難免跌跌撞撞
2007/06/14 04:41 【企鵝爸爸的網誌】 美國聯邦政府的行政效率

 回應文章

時季常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關於裁軍
2007/06/12 01:12

近二十年來,台灣一直在進行裁軍。以前號稱六十萬大軍,現在可能不到三十萬了,還有一堆是替代役。雖然說學問題一理通,萬理通,但是沒有資料,沒有實地的調查和經驗(和大部份男性同胞一樣,我當完兩年兵以後,就和國防部「沒有什麼聯絡了」),以及相關的軍事和防衛知識構想,到底台灣需要多少軍隊才夠,這要聽聽軍事專家的意見,才有辦法判斷。

估計台灣的軍隊人數還會減少,一方面是少子化,一方面是役期縮短,很快的義務役的常備役期只要一年。

台灣的社會福利會不會因為裁軍而變好呢?有可能,但是我很懷疑,因為變數實在太多了,裁軍省下來的錢,總會有用途可走,但不一定用在福利上。另外,如果裁軍數量太過(何謂太過?),以致於影響到了國防安全,那麼會不會在經濟和政治上產生負面影響,以致於政府稅收反而減少呢?


時季常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公務員是否真的是太多了
2007/06/12 00:46

 公務員和軍人是否太多,首先要看一下數字,然後再找標準來推斷。很抱歉我手上既無數字,也無標準,只能依靠直覺、理論、和印象來分析。

當一個國家承平日久,公務機關經常會不自覺的擴充,隨之而來的是公務員人數增加。在動亂的時候,政府往往忽視或是沒有能力照顧到民眾的特別需要,當安定久了以後,這些需要就被開始受重視,政府為了提供更多的服務,一是就原機構增加服務項目,二是另設機構提供服務。這二種作法都會形成增加人員的誘因。

問題是公務機關往往增肥容易,減肥難。增加了服務項目後,需要新增人手,無可厚非,但是舊項目的人力需要雖然減少了,人事編制卻經常沒有隨之精減,結果就造成了冗員,這種增加是向下的,也就是加兵。

另外一個冗員增加的方向是向上的,也就是增官。我沒有台灣的例子,因此舉我所讀的一所美國州立大學的例子來說明。我剛進那所大學研究所時,高級行政人員,不過是一個校長,幾個副校長,和學院院長,副院長。十年以後,每一個副校長下面,都增加了助理副校長,資深助理副校長等等職務,而這些新增職位,大部份都有自己的祕書和辦公室。學院方面也有同樣的情形。這些新設的大官愈來愈多,造成很長的官銜。(類似的例子在中國也非常的多,有興趣不妨去看一看唐、宋、明、清代的官銜,有些人長到將近百字)

所以認為台灣公務員太多了的看法,我雖然沒有數字在手可以比較,但相信是可信的。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承平時間很長,也產生了嚴重冗員問題。共和黨是主張小政府的,也就是政府管的愈少愈好,諷刺的是,當共和黨執政的時候,卻經常是美國聯邦政府擴張的時候。雷根二任和老布希一任,美國政府赤字大增,聯邦政府肥胖,迫使柯林頓政府不得不減肥因應。這件減肥工作由當時的副總統成立委員會負責,他採用機關合併和遇缺不補的方式,成功的在柯林頓政府任內,使行政預算達到平衡,暫停失血(註)

一般人看到公務員太多,往往想到的是薪水和福利負擔,其實更可怕的是隨之而來的效率缺乏和雜務過多。人不夠,想做事卻人手不足;但是人多了,不見得人手就會足夠,因為單位很多,大家都有一點權力,卻都不能做決定,另外每個單位的人手並不多,很難有足夠的人手獨立運作,必須尋求其它單位的合作。為了這些協調溝通,結果是:事情沒做幾件,卻有開不完的會! 大家怨聲載道,可是這些會卻不開不行,因為如果不開,事情根本沒法也沒人去做。

其實政府不是笨蛋,民進黨政府雖然政績不行,但是在游錫堃任內(民進黨最長命的內閣),也提出過行政院組織重組的方案。但是民進黨政府窮人乍富,愛操短線,方案好壞,暫不評論,並沒有按照初衷進行。

註:美國政府的依舊存在大量赤字,只不過是減肥計劃使得柯林頓政府當年的政府支出和收入達到平衡,沒有出現赤字。 請參考:1. The best kept secrets in government : a report to President Bill Clinton / Al Gore.  [1996]
2. Serving the American public : best practices in downsizing / National performance Review ; Al Gore, by National Performance Review (U.S.)
 [1997] )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不好意思要回應請格主包函
2007/06/10 12:45

台灣的問題

在公務員太多了

民間欠缺動能

本人的布落格有裁軍的建議

不知閣下高見如何

當軍事費用大量肆出民間

台灣的社福將是世界第一

人民就不會為了沒飯吃坐牢或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