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當孩子說「想死」的時候
2017/09/08 07:52:11瀏覽2720|回應0|推薦23

圖為情境設計,與真人無涉。特別感謝小小豬演出。

日前一名北一女新生跳樓身亡的憾事,令曾小貓想起學生時代的一件往事。國中一年級的某一天,我收到一個小學好友的來信。她在信中傾訴中學生活苦悶,寫道:「好想選擇結束生命。」我看了很擔心,又不知道該怎麼辦,便把信拿給媽媽看,說朋友想自殺。

但是我做錯了。媽媽比我更驚慌,說:「怎麼會這樣,妳朋友心理有問題,以後不要跟她來往。」 我反駁道:「她才不是心理有問題,我有時候也想死。」

媽媽大怒,叫來爸爸,令我跪下。爸爸用網球拍痛打我一頓,媽媽把信沒收。他們警告我:「再敢說想死,就真的讓妳去死。」

從某一方面來說,我爸媽的管教得到了他們想要的結果。我再也沒有跟他們提起與自殺有關的話題。兩年後,我考上北一女,三年間有兩位學姊燒炭自殺身亡、一位學妹割腕自殺未遂。我與學妹平日頗有來往,去醫院看了她好幾次。學妹平時是一個開朗的人,但她劃的那一刀切斷了左手的動脈與神經,傷口深可見骨。那是我第一次切身體會到,每張笑臉的背後,或許都有不為人知的痛楚。這些事情爸爸媽媽都不知道,我從未對他們提起。

美國兒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機構報告指出,逾半數家長發現孩子有自殘行為時,第一個反應是生氣並處罰他們——就像我爸爸媽媽那樣。因為時下的青少年經常被視為脆弱、缺乏韌性、被寵愛過度的草莓族,很多家長以為孩子鬧自殺,只不過是小孩子鬧情緒的表現。

其實,青少年憂鬱問題是真實存在的,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統計指出,2015年,超過300萬12到17歲的美國青少年經歷憂鬱發作,其中200萬青少年憂鬱嚴重的程度,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另有30%的女孩和20%的男孩有焦慮問題。而且,專家認為,這個數字可能被低估,因為很多憂鬱、焦慮的青少年並沒有接受治療或被通報給主管機關。

去年我有機會跟知名的兒少精神學家哈達德醫師談青少年自殺問題。他認為,現在的父母普遍比過去開明,現在的青少年課業壓力也不比我們當年更大,但是拜社群媒體之賜,時下青少年面對著我們當年無法想像的人際壓力:「每個星期,我們醫院急診室都會送來至少一個女孩,因為被社群媒體上的謠言困擾、或被言語霸凌而自殘。」當他打電話通知家長時,多數家長根本不知道孩子正在經歷的困境。而這些家長並不是對孩子漠不關心的家長,他們當中很多人參與孩子的每場體育賽事,每天幫孩子看功課,甚至在孩子的學校當義工。

聽了醫師的這番話,我感嘆在這個瘋狂的時代,要養育一個心靈強大、能抵禦世態炎涼的孩子,是多麼不易。當我請教醫師要怎麼做時,他誠懇地對我說:「我只能說,多關心孩子⋯⋯當你發現他們有問題時,千萬不要生氣,要拿出同理心,站在孩子身邊,不論你覺得他的煩惱多麽可笑,都不要去論斷他們。」

聽完醫師的建議,我還是不太有把握。但是,我想對我現年四歲的孩子說,媽媽不知道你將來會遇到什麼困境,但不論如何,我都願意和你一起面對。

*本文同步刊登於【親子天下嚴選】,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wtseng&aid=108524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