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臺灣歷史文獻-1624年-1662年荷西殖民時期
2014/04/10 20:26:51瀏覽18037|回應0|推薦0

荷西殖民時期(1624年-1662年),簡稱荷西時期(教科書多稱為國際競爭時期,亦有部份版本教科書把國際競爭時期起始時間定為1600年)指:

荷蘭統治時期:1624年至1662年,臺灣受荷蘭東印度公司之殖民統治期間,也為第一個有系統統治臺灣的政權。此時正逢地理大發現,歐洲強權紛紛前來東亞貿易,並建立殖民地,而荷蘭人為建立能與中國、日本貿易的據點,遂於1624年佔領臺灣。在荷蘭人據台以前,台灣本島未有嚴格定義的漢人移民,大多數皆為短期僑居的漢人。荷蘭殖民當局為了開墾土地而急需勞動力,又缺乏本國移民發展殖民地,便招引大量漢人移民台灣。當時荷蘭人為漢人建立了適合移居的環境,漢人則提供了經濟發展所需的勞動力,而臺灣經濟就在荷漢相互依賴之下快速成長,因此有學者稱其為共構殖民。

在原住民的治理方面,起先荷蘭人以發展貿易為重,無力擴張。等到1635年起,荷蘭殖民當局對外貿易開始穩定,才發起征服行動,與原住民部落訂定麻豆協約,確立荷蘭人為領主、原住民為封臣的封建關係。荷蘭人透過定期召開的地方會議landdag,維繫雙方的封建關係,並任命原住民首長,確立原住民社會的正式領袖,以協助荷蘭人推行政令。透過地方會議,荷蘭人也將原本以個別村社為政治實體、彼此攻伐的原住民部落,統合成互相聯盟的聯合村(荷蘭語:Verenigde Dorpen),置於荷蘭主權之下。荷蘭人便藉由攻擊聯合村的敵對部落,讓原住民出草,使得雙方的關係更為緊密。

1640年代以後,台灣殖民地的行政支出不斷地暴漲,收入也逐漸從轉口貿易轉移到本地稅收。為此,荷蘭人開始新增各種稅收,加上1650年後許多農民賴以維生的甘蔗業開始衰退,漢人對於荷蘭人的統治越來越不滿,引爆了郭懷一事件。事件平息之後,荷蘭人並沒有更改整個殖民地的結構,依然以剝削漢人勞力為經濟發展基礎。然而鄭成功崛起於福建沿海,為荷蘭人創建的荷漢殖民地帶來新的變數,鄭成功於1661年進攻台灣,翌年荷蘭人為其所擊敗,退出臺灣。

15、16世紀,西歐基督教國家困於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陸路封鎖,積極向外擴張勢力,開闢往東亞的新貿易航路,因而發現美洲新大陸、好望角新航路,進而縮短了亞洲與歐洲的距離,世界從此進入海權時代。西歐各國競相到世界各地從事探險、殖民、貿易、傳教活動。在海權爭霸的國際環境下,臺灣被迫走入新的歷史時期。

17世紀初,西方重商主義國家也開始注意臺灣。此時遠東海面已成為歐洲三國角逐的形勢:租得明帝國之澳門的葡萄牙、殖民菲律賓呂宋島的西班牙、佔據爪哇的荷蘭,在遠東海面展開商業和殖民的競爭。西歐勢力東移的同一時期,正值明帝國政府結束了鄭和「七下西洋」的行動,逐漸關閉起國門對外實行海禁政策時期,倭寇及海盜(或稱為擁有武裝的「海商集團」)因走私貿易利潤豐厚,而在明帝國東南沿海一帶積極活動,甚至公然挑戰明帝國的統治權威。

16世紀中期,葡萄牙船隻在經過台灣海峽時,有個船員偶然遙望,發現一個青蔥翠綠的海島,禁不住喊出「Ilha Formosa(葡語:美麗島)」,就這樣,這個「福爾摩莎」(Formosa),就成了西方世界對台灣這個島嶼的稱呼。然而,葡萄牙人雖是最早抵達東亞的歐洲探險者,但是與台灣之間僅止於用鴉片與銀圓交換台灣原住民的物品,並不打算進一步殖民。

在當時,台灣除了少數漢人系移民之外,早已有馬來玻里尼西亞土著民族(南島民族)的存在,這些使用南島語系的台灣原住民族分佈於台灣全島。他們雖然同屬馬來玻里尼西亞民族,但是並非同一種族。這些原住民族各有不同的語言與風俗習慣,構成獨立而不相隸屬的部落社會。由於不同的語言、風俗習慣、居住區,這些原住民族可能是在不同時間,從不同地方搬遷而來。因為分成許多族群,原住民族在台灣始終未能建立統一政權或王權-僅有台中附近的「甘仔轄·阿拉米」曾有王國)。

由於適當的地理位置,台灣成為倭寇或海盜的整補地及避風港。倭寇或海盜在明帝國沿海劫掠,遇到官兵追擊,就逃至澎湖群島,然後再到台灣。官兵雖會追至澎湖,但甚少窮追到台灣(明將沈有容曾跨海追至安平,並「盡殲群倭」)。關於當時臺灣的情景,學者多參考《東番記》,為最早對於臺灣的相關記載。

荷蘭獨立戰爭爆發後,荷蘭人成立了荷蘭東印度公司,發動一連串戰爭,以奪取西班牙、葡萄牙於東亞的殖民地。後來荷蘭人在雅加達、安汶、平戶等地陸續開設商館,惟與中國貿易進展不順。1604年,韋麻郎打算進攻澳門,以作為與明朝貿易的基地。因被葡萄牙人擊退,韋麻郎轉而趁明軍無汛兵防守時,佔領澎湖。但明軍將領沈有容率兵到澎湖,要求韋麻郎離開。韋麻郎迫於此壓力下,且無法順利與中國貿易,因而離開。此事件留有《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碑,今仍豎立在澎湖天后宮中。

1622年,柯恩總督獲知西班牙人意圖佔領台灣,遂派雷約生(荷蘭語:Cornelis Reijersen)率領600人進攻澳門,若失敗則轉往澎湖或台灣設立貿易據點。只是荷軍遭西班牙、葡萄牙聯軍頑強抵抗,損失慘重,雷約生遂轉佔澎湖,並在風櫃尾築城。1624年南居益上任福建巡撫後,打算硬逼荷蘭人退出澎湖,派兵包圍了風櫃尾城。經過八個月激戰以後,荷蘭人和明朝達成協議,同意摧毀風櫃尾的要塞和砲台,轉進至不屬於中國版圖的台灣島,明朝亦不干涉荷蘭對台灣的佔領。

荷蘭東印度公司乃於不受明朝政府管轄的福爾摩沙(今臺灣)大員(今臺南市安平區),建立台灣史上第一個統治政權。明帝國對於荷蘭人佔領臺灣並無異議,因為臺灣並非其所認為的領土。

根據中央研究院院士杜正勝與曹永和的研究:「明朝雖實施海禁,但台灣不只明朝不管,甚至也不屬任何國家管轄,所以走私船早在當時就在基隆、安平與淡水會合明朝、日本與西班牙、葡萄牙與荷蘭的商船。...根據荷蘭史料,當時東印度公司指揮官萊爾森於1622年到福州談判,明朝官員為了勸誘他們撤出澎湖,建議他們到澎湖以東,一座不屬於明朝的島嶼,也就是台灣,間接同意明朝船隻到大員(今安平)與之通商。...當時明朝官員向萊爾森說:「你不知道大員怎麼去,我們派船帶你去」。這段史料,顯見明朝福建官員知道台灣,卻不把台灣當作屬地。而同樣年代,明代的史料記載的是,官員軟硬兼施,並請海商李旦居中協調,荷蘭的新任長官宋克,才在1624年拆除澎湖城堡的建材,搭乘熱蘭遮城號商船,來到大員上岸,宋克也成為荷蘭建立台灣政權的首任長官,他也在大員建立熱蘭遮城。

新任長官宋克首先在北汕尾(今台南四草)建立簡易的商館,並於1625年,在大員一鯤鯓(今台南安平區)築熱蘭遮城,以此作為統治台灣的中心。這是台灣躍上國際舞台的開始,也為外來政權佔領的開始。

熱蘭遮城復原模型

在台江內海附近的平原上,有四個主要的西拉雅村莊,分別為新港社、蕭壠社、麻豆社、目加溜灣社。荷蘭人與新港社結盟,但是新港社係其中最弱小的村莊,經常會被最強大的村莊——麻豆社所攻擊。雖然荷蘭人數次支援新港社對抗麻豆社,1629年卻爆發了麻豆溪事件,徹底打擊荷蘭人的威望。當時大員當局的士兵還不到400人,無法戰勝麻豆,加上受到濱田彌兵衛事件波及,對外貿易受挫,讓巴達維亞當局不願增援。1630年,大員當局只得先進攻麻豆社的同盟村——目加溜灣社,並和麻豆社暫時休兵。

到了1635年9月,巴達維亞當局同意增援台灣;同時麻豆社、蕭壠社爆發了瘟疫,村內不少勇士都染病而死。大員當局認為這是好時機,聯合新港社於11月23日攻入麻豆社,並簽訂麻豆協約,又於聖誕節之役擊敗塔加拉揚社(Taccariang,約在今高雄一帶)。荷軍乘戰勝的餘威,擊敗了其他敵對村莊,如蕭壟社、小琉球社等等,其他南台灣的部落也陸續臣服。這一連串的勝利確立了荷蘭人的威勢,到1636年底,共有57座原住民村莊服從荷蘭人。

《大員港市鳥瞰圖》,藏於荷蘭米德爾堡哲烏斯博物館(Zeeuws Museum

1636年起,因赤崁附近的鹿群大量減少,大員當局遂開放漢人前往北邊捕鹿。此時虎尾壠社係有名的梅花鹿棲息地,不少漢人走私團體居住於此,並和原住民從事鹿皮交易。虎尾壠漢人為了排除新來漢人的競爭,便聯合虎尾壠原住民反抗荷蘭人,並殺害前來捕鹿的漢人。大員當局分別於1637年及1638年進攻虎尾壠,不過虎尾壠社依然敵視大員當局,甚至殺死了3位荷蘭人。1642年,荷軍進攻虎尾壠社,殺死了之前襲擊荷蘭人的30人,自此之後虎尾壠社不再反抗。此後,大員當局有鑒於虎尾壠社的敵意出自漢人煽動,遂禁止漢人定居於原住民部落,並要求原住民搜補非法居住的漢人。

荷蘭佔領南台灣後,西班牙人亦佔領北台灣,開啟其統治。然而1637年起,西班牙人開始削減在台軍力,並從淡水撤出。時任總督的安東尼·范·迪門探悉此消息以後,乃於1642年派艦攻佔雞籠,趕走了西班牙人。荷蘭人征服北台灣後,目標轉為完全征服西部平原的原住民,以連通台灣南北的道路。1644年,荷軍征服北台灣其餘不肯服從的部落,並南下打通陸路。荷軍在路上為隸屬大肚王國的水裡社及半線社所攻擊,不過仍順利抵達大員。1645年1月,荷軍進攻大肚王國內的反荷部落,大肚王國只得於4月正式降服[,至此全西部平原皆服從荷蘭人的統治。

自1650年起,鄭成功於福建沿海崛起,為了籌措和清朝抗衡的軍費,他派遣大量商船前往日本及東南亞貿易,與荷蘭人競爭。1652年爆發郭懷一事件,因為起事規模過大,就有傳言鄭成功在暗中操縱。雖然荷蘭人判斷只是謠言,仍然很擔心鄭成功的威脅。荷蘭人為了打擊鄭成功,開始在海上扣押鄭氏商船,鄭成功則禁止雙邊貿易作為報復。

1657年,揆一派何斌和鄭成功交涉,雖然鄭成功答應恢復通商,何斌卻暗中替鄭成功在台灣徵稅,直到1659年大員當局發現此事,何斌便投奔鄭成功。何斌逃亡讓台灣陷入恐慌,到處都謠傳鄭成功即將進攻,許多漢人開始收拾財產、攜帶家眷返回中國。1661年,鄭成功進攻台灣,很快就拿下普羅民遮城,並包圍熱蘭遮城。1662年,鄭軍奪下大員的制高點—烏特勒支碉堡,大員當局自知已無力再戰,只得退出臺灣。

荷蘭人為鄭成功所擊敗後,遂與清朝合作對付鄭氏王朝,以奪回台灣。1663年清荷聯軍進攻金門、廈門,鄭成功的繼承者鄭經寡不敵眾,退守銅山。荷軍雖然得勝,但清軍卻未協助進攻台灣,讓荷蘭人的期望落空。

1664年,荷蘭人出兵佔領雞籠,並於此地發展貿易,鄭軍隨後也於1665年進駐淡水,與荷軍對峙。然而雞籠不但補給困難,貿易也始終無進展,1667年東印度議會以損失荷蘭盾八萬元為由,裁決撤出雞籠,翌年7月將所有公司職員接回巴達維亞,自此荷蘭人徹底放棄奪回台灣。

 

     

西班牙統治時期:1626到1642年間,西班牙人於北台灣歷時16年的殖民統治。雖然台灣很靠近已是西班牙帝國版圖的呂宋島,西班牙人卻沒有佔領台灣,反而讓荷蘭人奪得先機。直到1626年,為了突破荷蘭人對馬尼拉的貿易封鎖,才出兵雞籠,並逐步征服北台灣。可是西班牙人無力驅逐荷蘭人,也無法賺取足夠的利潤來維持駐軍的花費,反而要靠馬尼拉補助北台灣的經營。因此馬尼拉經濟衰退以後,西班牙人就縮減駐軍,給了荷蘭人可乘之機。最後在1642年荷蘭人攻陷雞籠,結束西班牙人的統治。

1571年,西班牙人在馬尼拉建立殖民地後,就以此地為東亞貿易的中心,逐步征服菲律賓其他島嶼。雖然臺灣很靠近呂宋島,但西班牙人選擇往南方的民答那峨島、摩鹿加群島擴張,並無意佔領臺灣。等到豐臣秀吉打算以臺灣為跳板進攻呂宋島,西班牙人才體會到臺灣的戰略價值,不少官員催促馬尼拉當局佔領臺灣,不過也有人反對,最後只派艦隊去偵查,卻遇上惡劣天候而無成果。後來豐臣秀吉於1598年去世,馬尼拉當局眼見威脅已緩和,不再打算佔領台灣。

到了17世紀初,馬尼拉當局的威脅很快就從日本人變成荷蘭人。荷蘭因為荷蘭獨立戰爭和西班牙敵對,所以荷蘭人擴張到東亞後,考量馬尼拉的繁榮來自中國的絲以及美洲的白銀貿易,首要之務就是攻擊這兩地出入馬尼拉的船隻。不過仍有華商願意冒險前往馬尼拉,讓荷蘭人了解只靠封鎖馬尼拉並不夠,因此改變戰略,決定在靠近中國的地方建立據點,搶走菲律賓群島的對華貿易。然而荷軍奪取澳門與澎湖的作戰都告失敗,便轉進南台灣的大員。這時馬尼拉當局才察覺事態嚴重,為了對抗荷蘭人,也決定在台灣建立據點。

1626年,瓦德斯率領艦隊從馬尼拉出發,沿者台灣東海岸來到雞籠灣內的小島(雞籠島、今和平島),並建立聖薩爾瓦多城作為統治中心,此島也連帶被命名為聖薩爾瓦多島。可是據點才建立不久,馬上就陷入困境。因為島上金包里社(Taparri)、大雞籠社(Kimaurri)的原住民的村落遭到西班牙軍奪取,因此拒絕出售食物。馬尼拉的補給船又無法適時抵達,不少西班牙人因此生病或餓死,倖存的人只得吃狗、老鼠來充飢。直到有華商來雞籠販賣糧食,情況才好轉。

到了1627年,苦於糧食短缺的瓦德斯,派了20名士兵前往淡水河,準備與圭柔社(Senar)原住民收購糧食。西班牙軍停留了1、2個月後,卻遭附近部落聯合反抗,隊長及7位士兵被殺,其餘人則逃回雞籠。1628年,瓦德斯派100名士兵進攻,原住民不敵而逃亡,西班牙軍便進入村內搶奪糧食,滿載而歸。原住民只得割讓土地以談和,西班牙人便在此地建造了聖多明哥城作為據點(Santo Domingo),圭柔社則改遷往他處。

西班牙人擁有雞籠、淡水後,由於來往兩地的海岸線過於崎嶇,加上海路受限於季風以及洋流的時節,因此希望能找到一條更便捷的路線。1632年,長官阿爾卡拉索派80名士兵,進入台北盆地探路。這支部隊沿著淡水河逆流而上,再沿基隆河前進,終於找到一條來往兩地的路線。這次探索,也讓西班牙人接觸許多淡水河、基隆河流域的部落,後來西班牙人陸續征服這些部落。

1632年4月,一艘西班牙船漂流至蘭陽平原,全船皆遭當地的噶瑪蘭族殺害。因黑潮自東台灣的海岸開始轉流向東北方,西班牙船從菲律賓前往北台灣的據點時,必會經過此地。西班牙人早已覬覦宜蘭的戰略地位,打算搶先荷蘭人佔領此地,只是都沒有付諸行動。這次噶瑪蘭人殺害西班牙人的事件,讓阿爾卡拉索以此為由攻入宜蘭,派兵摧毀了噶瑪蘭族7座村落,並殺死了10~12名原住民。然而噶瑪蘭人選擇退往山區,繼續與西班牙人對抗,直到1635年,當時擔任長官的羅美洛,才再次派兵擊敗噶瑪蘭人。

原本西班牙人盤算佔領北台灣後,就可免去荷蘭人的威脅,可是局勢並不如意。就算佔領了北台灣,荷蘭人只要在中國沿岸阻止商人,照樣可以威脅馬尼拉的經濟。而且從雞籠運來商品,物價沒有比華商直接運到馬尼拉更便宜;反而維持駐軍要花大量經費,又無法打開中國和日本的貿易。再加上從1630年起,美洲的白銀產量逐年遞減,馬尼拉就因流入白銀的減少,而陷入經濟衰退。北台灣的經營幾乎都要仰賴菲律賓的補助,可是菲律賓本身也要資金應付和穆斯林的戰爭,西班牙人越來越難撐下去。

1637年,菲律賓總督科奎拉(Sebastián Hurtado de Corcuera)為了減少開支,決定削減北台灣的軍力。他下令毀掉淡水的聖多明哥城,僅駐軍於聖薩爾瓦多城。雞籠防備空虛,終究引來荷蘭人的覬覦,1641年荷蘭人前來雞籠一探虛實,並伺機進攻。這時西班牙人的威望已大不如前,許多原住民轉而加入荷蘭人,不過荷軍認為火砲數量不足以攻破城堡,勸降西班牙守軍失敗後,就返回大員。到了1642年,荷軍大舉進攻雞籠,並奪取了雞籠島上的制高點。西班牙軍已無力抵抗,遂向荷軍投降,從此退出台灣。

     

1626年西班牙人所繪基隆港與淡水港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wrc6688&aid=12404616
 引用者清單(1)  
2014/10/01 17:20 【udn】 購買前先比價!安迪 追擊 亞當 賈西亞比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