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8/05/14 07:08:22瀏覽678|回應0|推薦0 | |
蔡百銓《耶穌傳奇:改革殉道與追求公平正義》尚未出版 附錄18 追求公平正義,找到了基督教精神! http://classic-blog.udn.com/tsaichallenge2020/111964721 —舊約《彌迦書/米該亞》6:8b 凡是不行公義者,就不屬於神。 —新約《約翰/若望一書》3:10b
中國前政協委員劉亞洲將軍說:「宗教決定文化,文化決定民族性格,民族性格決定民族命運。」[2] 信哉斯言!東西文化與命運不同,宗教信仰必然是個關鍵因素。[3] 尋找基督教的特殊精神,花費我將近一輩子歲月。早在1960-70年代就讀高中期間,我就思索歐美先進國家進步與富強之奧秘,直覺認定那是因為信仰基督教之故。我到中台神學院聽演講,參加英文查經班與以馬仵斯聖經函授學校,但是因為學校功課太重而未用功。 (一)個人的信仰軌跡 大學就讀成功大學歷史系,了解歐洲文化有兩大精神支柱:希臘精神(Hellenism)與希伯來精神(Hebraism)。這兩種精神與文化互相激盪,從啟蒙時代開始誕育西方近代文化。而這兩種精神之差異,保羅(保祿)曾做簡單對照:「猶太人要神蹟、希臘人求智慧」(Jews demand signs and Greeks look for wisdom哥林多前書1:22)。[4] 基督教可以代表希伯來精神,但是基督教精神又是甚麼? 1972年大一上某同學帶領我參加幾次主日崇拜,永恆的感恩。 但是功課太忙而中斷,大三上逮到機會受洗。天性內向到近乎自閉程度,大四上學期末,竟被兩個瞎子領路的牧師趕出、氣出教會。[5]這等於是逼我離開教會與姊妹、弟兄。這是我個人不幸,也是教會損失。[6] [7] [8] 2014年10月重返教會。在這段卅八年多的流浪歲月,我繼續接觸各種宗教信仰。我翻譯與撰寫宗教方面的學術著作[9],也曾在大學兼課,開授世界宗教與伊斯蘭文明等科目。 (二)行公義,好憐恤,謙卑與神同行 重返教會後,我繼續思考老問題:基督教國家為什麼能夠開創民主政治與獨立司法?答案仍是信奉基督教。然而問題依舊存在:基督教精神是甚麼?2017年終於找到答案,豁然開朗。基督教蘊含追求公平正義的精神,而這種精神在其他宗教罕見,或者不像基督教這麼強調。 信徒皆祭司 (universal priesthood)。在我看來,舊約《彌迦書/米該亞》6:8b最能道盡基督教精神:「行公義,好憐恤,謙卑與神同行」(to do justice, and to love kindness, and to walk humbly with your God)。 「好憐恤」意指憐恤弱勢民眾。這是許多宗教共同推崇的美德,但是基督教先進國家率先建立完備的社會福利制度。[10] 而謙卑正是耶穌最強調的涵養,「與神同行」意為時時刻刻都得遵守神的誡命。 (三)行公義:基督教特有精神 「行公義」意即實踐公平正義,乃是基督教特有精神。鼓勵人們追求公平正義的精神,貫穿舊約與新約聖經。西方先進社會強調公義與公平競爭(fair play)。如果有人做事不公正,眾人就會群起指責,替受害者仗義執言、打抱不平。這不能不歸功於基督教信仰長久的潛移默化。 台灣咸認是個不公不義的社會。[11] 基督教信仰追求公平正義,是否能有助於我們矯正文化裡的缺失?[12] 在新舊約聖經裡,我們經常可以發現追求或讚美公義(公平正義)的經文。歐美先進國家必然是受到這種精神薰陶與鼓舞,才能夠率先建立民主政治與獨立司法。日本明治維新學習西方文化,才能夠踵隨其後。 1960年代美國神學家尼布爾(Reinhold Niebuhr)擴大私人美德範圍,拉高層次到追求公平正義的境界。他主張基督徒除了信仰上帝與多行善事之外,還必須熱衷公平正義,並且加以推廣。[13] (四)所羅門王:公義使邦國高舉,犯罪使人民蒙羞 在基督教價值觀裡,能夠提高國家尊嚴的要件,不是物質財富,不是船堅炮利,而是公平正義盛行。舊約聖經〈箴言〉14:34a所羅門王說:「公義使邦國高舉,犯罪使人民蒙羞」(Righteousness exalts a nation, but sin is a reproach to any people)。 有趣的是,基督教先進國家追求公平正義,反而更能夠創造物質財富與軍事武力。而南韓近年來突飛猛進,台灣卻在原地踏步。這與宗教信仰有沒有關聯性?南韓基督徒加天主教人數增至總人口28.6%,而台灣基督徒加天主教徒人數卻一直維持在總人口5%。[14] 這5%少數人口能否好好作鹽、作光,為台灣帶來光明? 台灣如何追求公平正義?首推司法改革/陪審制。司法乃是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這道防線失守,台灣就是不公不義的社會。台灣法官傳統有錢判生、無錢判死,民調反映84.6%民眾不信任法官。[15] (五)秉公持義,比拜拜更蒙神悅納 台灣人最喜歡拜拜(祭祀),就跟舊約時代的猶太人一樣。[16] 基督教揚棄拜拜,因為耶穌已把自己當作替人類贖罪的祭物(替罪羔羊),也因為體認神喜歡公義更勝於喜歡拜拜。《箴言》21:3說「秉公持義比祭祀(拜拜)更能蒙神悅納」(To do justice is more acceptable to the Lord than sacrifice)。正義也是《天主教教理》揭舉的七種美德之一。[17] (六)是非分明,正邪不兩立 基督徒應該作鹽、作光。基督教追求公平正義,正邪不兩立,沒有模糊空間。聖經經文洋溢著這種精神,例如耶穌勉勵門徒:「你們說話應該如此: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再多說就是出於邪念。」(馬太福音5:37) [18] 保羅說:「不要留給惡魔立足餘地」(以弗所書/厄弗所書4:27) [19]、「披戴上帝的全副盔甲,才能抵擋魔鬼的詭計」(以弗所書6:11)、「我們不是對凡人做戰,我們是對執政掌權、管轄幽暗世界的惡魔做戰。」(以弗所書6:12)在佛教方面,東晋净土宗初祖慧遠大師也曾提出沙門不敬王者論,主張出家人對統治者分庭抗禮。 基督徒在台海兩岸都表現不俗。中國大陸維權人士約有半數是基督徒。1970年代台灣戒嚴時期,長老教會高俊明牧師等冒著叛亂罪危險,發表三篇人權宣言。這些牧師大都預先寫好遺囑。 正邪不兩立,沒有中立空間。但丁詛咒那些和稀泥而佯裝中立的人。他在《神曲》裡說道:「地獄裡最熾熱之處,保留給面臨重大道德危機時仍要保持中立的人士。」 (七)尊敬君王,消極自保 基督徒遭到獨裁政府壓迫時,也可以消極服從以求自保。畢竟人性也有脆弱一面,我們無法要求每個人都當英雄。但是基督徒不應該助紂為虐。曼德拉提醒人們:「不要因為習慣了黑暗,就替黑暗辯護。」 使徒保羅(宗徒保祿)勸誡信徒:「人人都必须服從政府的统治,统治者的權威来自上帝。凡掌權者都是神任命的。」(羅馬書13:1)使徒彼得(宗徒伯多祿)也主張「敬畏神,尊敬君王。」(彼得前書2:13-17)。他們都曾受過政治迫害,應該是不忍心見到教友也受到同樣迫害。 (八)解放訊息:為弱勢者發言 聖經裡有一段經文鼓勵人們替弱勢者發聲,享有「解放訊息」(Message of Liberation)美譽。耶穌引述《以賽亞書》說:「天主之靈降在我身上,他膏抹我向窮人宣揚好消息。他差遣我來宣布:要叫被擄者獲得釋放、瞎眼者得以看見、受到壓迫者獲得自由,宣告被神悅納者之年。」(路加福音4:18-19)(參見本書第90頁) 此外,耶和華也要求「在遍地為一切居民宣告自由(proclaim liberty throughout the land to all its inhabitants」(利未記25:10)。 《舊約聖經》也強調:「你應當為啞吧或是不能自我辯護者開口,為所有孤獨者申辯冤屈」(箴言 31:8)、「你當開口按公平正義判斷,為困苦和窮乏者申辯冤屈」(箴言 31:9)。這都洋溢著〈彌迦書/米該亞〉6:8標榜的「好憐恤」之精神,而不是教人消極認命與相信因果報應。 基督教鼓勵人們追求公義,相關經文俯拾皆是。除了上述舊約聖經引文之外,在新約聖經方面,還有「那殺身體而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怕他們」(馬太福音10:28)。[20]「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熄滅的燈火他不吹滅,直到他使公義得勝。」(馬太/瑪竇福音12:20) 耶穌譴責經師與法利賽人獻上什一稅,但是律法最重要的教訓「如正義、仁慈、信實反而不遵守」(馬太福音23:23)。而不實踐公義者,甚至沒資格算是神的子女(基督徒)。使徒約翰說:「凡是不行公義就不屬於神」(約翰/若望一書3:10b)。[21] 在《舊約聖經》方面,例如「秉公行義使義人喜悅,使作孽者敗壞」(箴言21:15)、「大衛做以色列王,向人民秉公行義」(撒母耳記下8:15) 、「惡人雖無人追趕也逃跑,義人卻膽壯像獅子」(箴言28:1)、「惟願正義如大水滾滾,公平如江河滔滔。」(阿摩司書/亞毛斯5:24)等。 先知以賽亞(依撒意亞)強調正義無敵!他說:「正義會使你強大,沒有人再來侵略你而使你恐懼。你不再受人欺凌,不遭毁滅。」(以賽亞書/依撒意亞先知書54:14),「你們當守公平,行公義。因我的救恩臨近,我的公義將要顯現。」(以賽亞書/依撒意亞先知書56:1) (十)不要充當獨裁者的幫兇! 但是在這五濁惡世裡,追求公義者經常遭到迫害。耶穌在《登山寶訓/山中聖訓》裡安慰他們,特別為他們祈福。他說:「渴求公義的人有福了,追求公義而受迫害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馬太福音5:6,10)。在舊約聖經裡,也有鼓勵正義之士的經文:「上主憎恨邪惡人的道路;他喜愛追求正義的人。」(箴言15:9) 天國(神的國)有何特徵?保羅(保祿)說:「神的國不是吃喝享樂 ,而是公義與和平、在聖靈裡喜樂。」(羅馬書14:17) [22] 愛因斯坦說:「對於不公不義的事情冷漠,就是獨裁者的幫兇」、「知識分子應該對世界上任何不合理的現象表示自己的態度,否則你就是幫凶」。台灣曾經經歷漫長戒嚴,是否因為台灣擁有太多「獨裁者的幫兇」?愛因斯坦也說:「世界不會因為作惡多端的人而毀滅,卻會因為人人冷眼旁觀、沒有作為而毀滅。」[23] (十一)馬丁路德:落實人間公義,才能獲得救贖 人類如何獲得救贖?馬丁路德認為唯有落實公義。他說:「人類生存的唯一目的是在追求上帝的救贖,而這個救贖必須落實在人間公義的體現!」世界上還有哪個宗教這麼詮釋救贖、這麼強調人間公義的? 《主禱文》說道:「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您的名為聖,願您的國降臨。願您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們或可添加:「盼望公義使台灣邦國高舉!」 參考附錄18 教會與聖詩 http://classic-blog.udn.com/tsaichallenge2020/127968823
[4] 猶太人重視精神方面的信仰,希臘人強調塵世方面的智慧。人類必須屬靈與塵世兩者兼顧,靈肉兼具,相輔相成,才能構成完整的生命。耶穌在曠野受到魔鬼試探時,曾說「人活著不單靠食物,還要靠上帝說的話語。」 [5] 追隨耶穌,不要理睬自以為是上帝的牧師。個人私事我自己會處理,爛牧師不知原委,橫加干涉平而不可收拾。我還記得離開教會後,每逢禮拜日我頭痛不已,只能賴時間醫治一切。耶穌就曾譴責一些混蛋神職人員說:「你們走遍洋海陸地,勾引人入教。他們既入了教,卻成為地獄之子,比你們自己還嚴重。」(馬太/瑪竇福音23:15) [7] 飯桶牧師真的會害死基督徒。舉例言之,某楊先生在臉書上自述,其兄高中時受洗,不吃家中拜拜後的食物,常遭父親毆打而神智失常,有一天離家出走而不知所終。也有位臉書朋友自述,其上司經常嘲笑他們崇拜魔鬼,吃魔鬼吃剩的祭物。 [14] 參見CIA: the World Factbook (July 12,2018) KOREA, SOUTH 宗教資料。南韓基督徒 (Protestant)占全人口19.7%,天主教徒(Catholic)佔7.9%。兩者合計28.6%。 [16] 舊約聖經《利未記》規定五種拜拜(祭祀):燔祭Burnt Offering、素祭Grain Offering、平安祭Fellowship Offering、贖罪祭Sin Offering、贖愆祭Guilt Offering。犧牲包括殺牛宰羊、兩隻斑鳩或雛鴿(揪下其頭並把且撕開翅膀但是不可撕斷),素祭則獻上素麵(參見維基百科條文「五祭」)。 [17] 《天主教教理》( Catechism of the Catholic Church)揭舉七種美德,包含四種古典美德(謹慎prudence, 正義justice,節制temperance,勇氣或堅忍courage or fortitude) 與三種神學美德(信faith, 望hope, 愛charity)。參見Wikipedia條文 “seven virtues” [23] The world will not be destroyed by those who do evil, but by those who watch them without doing anything.—Albert Einstein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