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以英語為國際語(English as an Internatinal Language, EIL)
2009/11/21 23:22:09瀏覽3607|回應0|推薦10
  • 廖柏森

何謂以英語為國際語(EIL)? RichardsPlattPlatt曾作出以下的定義:「英語的角色是作為國際溝通的語言使用此種英語的場合並不必然是以英語為母語人士所說的語言為基礎(如美式或英式英語),而是根據說話者的母語和使用英語的目的而定。」此定義突顯了EIL的特點是非以英語為母語人士(non-native speakers of English)所常用的英語,藉以與其他以英語為母語和非以英語為母語人士溝通,例如台灣和瑞典的企業家洽談商業合約所使用的英語。英語的傳播快速,早已成為國際間最為廣泛流通的語言,據美國Newsweek記者Power 2005)報導,根據英國文化協會(British Council)最新的報告,未來十年內全球將有二十億人學習英語,而全球人口數的一半約三十億人將能使用英語。她也引述Crystal的評估,目前非以英語為母語人士數量約為以英語為母語人士的三倍,在亞洲使用英語的人口就超過三億五千萬人,大約是美國、英國和加拿大三個英語系國家人口的總和。而光是在中國學習英語的兒童就約有一億人,比英國總人口數還要多。以目前英語在全世界散佈和使用的情況而言,非以英語為母語人士彼此用EIL溝通的頻率實際上是遠超過與以英語為母語人士交流的機會,可見全球使用EIL的重要性將與日俱增。

首先,英語作為一種通行全球的國際語已是不爭的事實,但各國在面對英語全球化的現象可能有不同的應對之策。Smith1976)和McKay2002)曾闡釋國際語與本國文化之間的關係,我們若以英語為國際語,可進一步說明其意旨如下:

(1)  學習者並不需內化(internalize)以英語為母語國家的文化標準。

(2)  英語的所有權應該「去國家化(de-nationalized)」。

(3)  教學目標是使學習者能傳達其意見與文化內涵給其他人。

因此在EIL的觀點中,英語因去國家化而不再專屬於某特定國家或文化的資產,英語的教材教法和文化標準也無需再以英語系國家如英美為規臬,而是依據當地的各種情境因素(contextual factors)包括語言政策、教育資源、文化態度、教學目標、師資素質和學生背景等來作形塑調整。

一旦全球化英語隨著不同文化區域而發展出具有當地風格特色的本土化英語(indigenized English),各種英語體(English varieties)之間難免會存有或多或少的差異(variation)而產生溝通時的障礙。其實各英語系國家例如英、美、澳、紐、加等國的英語體向來也存在著相當大的差異,他們都能容忍彼此溝通時所產生的問題,各個不同文化和國家為了跨文化交流也應能相互接受其使用英語的差異。而為了增進各種英語體之間的相互理解(mutual intelligibility),McKay2002)主張EIL的使用應注意不同英語體之間的溝通策略(communication strategies),包括如何釐清語言使用(seek clarification)、建立和諧關係(establish rapport)、及降低文化差異(minimize cultural differences),這些觀點也成為EIL教學上的目標。而要將EIL的義涵落實到使用者的跨文化溝通行為中,勢必要在教學理念和教材教法上倡導EIL的教學觀。

因此McKay2002)也提出了EIL教學觀的三個預設(assumptions):

(1)  我們必須體認到多語言社群裡使用英語的多樣性,每個人使用英語有其特定目的,可能是全球性的溝通交流,也有可能是地方性的對話理解。

(2)  學習者並不見得需要或想要把英語學得如母語般的能力,他們的英語使用大部份可能僅限於某特定領域(domains),如工作場所或社團活動,並無必要習得英語所有語域(registers)的用法。而且學習者也可能有認同或態度的問題,而不願意把英語說得和英美人士一模一樣。

(3)  所有的英語體在語言系統上的立場都是平等的,也皆能達到溝通的目的,因此應受到相同的尊重,並沒有那一種特定語體具有較高的價值。

以英語為第二語(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ESL)和以英語為外語(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EFL)皆是把英語母語人士作為學習的典範,服膺西方國家所發展出的教學理論和教材教法,較少提出質疑。目前台灣的英語教學理論、教學方法、教材就是處於被西方文化殖民的狀態,許多教師一昧服膺推崇西方的教學理論,完全無視於本地英語教學的特殊性和學生學習需求。而EIL與後殖民主義的觀點相符應,反對西方國家的文化剝奪和宰制,也強調擺脫英語系國家意識型態藉由英語教學加諸本國的影響,而以台灣的情境和需求為起點,致力建立本土英語教學文化的主體性。

從這些預設的脈絡出發,EIL的教學觀特別鼓勵本地的英語教學工作者應該拿回英語教學的主導權,不必全然以英美母語人士作為學習英語的典範,更重要的是要發展出適合當地英語使用情境的教學方法和教材內容,讓學生可以使用英語與國際社會溝通互動並表達在地情感思維,亦即同時建構新的語言文化認同,並保留其原有的語言文化認同。 


( 知識學習語言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rjason&aid=3519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