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立報社論:民生危機的制度性根源
2013/12/17 14:28:40瀏覽815|回應0|推薦0

台灣立報2013-12-16 22:34 作者:本報訊

  食品造假風波還未結束,又傳來工廠非法排放廢水的消息。兩者都涉及造假,引起社會廣泛注意。兩者都是事關公共健康的民生問題,如今連連出包,被嚇怕的民眾除了憤怒,只能責成政府相關部門人員從嚴把關。輿論與議會批評的矛頭指向政府官員,甚至第一線的執法人員。誠然,公部門人員應該負起嚴格查核的責任,裁罰金額也要讓違法單位「有感」。但是,嚴刑峻法真的能夠遏阻不法行為嗎?我們並不樂觀。特別是,當不法事例的發生並非孤例或少數案例,而是具有普遍性,那麼依靠執法人員只會捉襟見肘,顧此失彼。易言之,違法事件如果四處冒出,就已經不是雷厲風行能夠奏效,而是有制度性的根源。因此,在加強執法之際,還需要思考制度的缺失。

  首先是相關法令沒有與時俱進。以日月光非法排污為例。區區幾十萬元的罰款,對於百億元營業額的大公司根本不痛不癢。非法排污可以賺取的額外利潤動輒以千萬元為單位,資本家的非法風險與額外利潤相比,根本微不足道。這種一本萬利的「投資」,資本家最熟悉不過。我們主張,罰款要改依營業額的比例或非法獲利的倍數,才能收遏阻的效果。

  其次,稽核人員的編制與化驗設備的費用也要與時俱進。以食品為例,隨著民眾外食與速食的普及化,加工食品的種類與數量都以指數方式增加,但是查核人力、化驗設備以及相應的預算,其增加率連等比級數都算不上。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樣的資源如何能夠保障飲食健康與環境不被非法污染?

  更根本的是,在資本主義謀取最大利潤的誘導下,任何嚴刑峻法都無法根治。更糟糕的,謀取私利在這個制度下被認為合情、合理、合法,是被鼓勵的。人們只好在立法與執法等技術方法上下功夫。但是,即使在這種技術面,也缺乏保證。高明的的資本家往往經由選舉捐獻、製造輿論等等方式影響民意代表,達到賺取非法暴利並迴避懲罰的效果。換言之,更多產生環境污染或妨礙健康的勾當都已經變成「合法化」了。目前揭露的食品衛生或環境破壞的案例,很可能只是冰山的一角。

  其實,資本主義制度這種「合法化」牟取暴利的勾當,遠遠不限於環境與公共衛生問題。2008年的金融海嘯顯示,華爾街的大亨們賺取暴利的暴利都是「合法的」,華爾街大亨們甚至認為這些暴利也是「合理的」。抗議者只能訴諸道德良心。然而,即使如此,那些大亨們也沒有任何愧疚之意。情、理、法三者都不能有效遏阻他們的勾當。

  可見,民生危機絕對不只是技術問題而已,背後的制度性問題涉及到整個體制,不能單獨對待。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pa285&aid=9975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