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前的月光比較亮……
2006/09/27 23:37:24瀏覽465|回應0|推薦5

杜忠全

是童年的中秋月比較切近或是明亮了些,是那親手糊製的燈籠讓人提在手裡感覺親切了些,還是,喔,是那時候的心靈比較貼近這些古老的傳統節俗吧,我想……

端午節過後沒多少的時日,我們路過一條繁忙大街的時候,朋友就指著車窗外的一面商店櫥窗對我說:喔,你瞧,中秋月餅竟然已經趕早在市面上招搖了!不會吧,我說,過中秋之前不是還有個中元節嗎?輪也還沒輪到月餅上市的呀!是,你別不信,車子繼續往前開了去,朋友提高了聲量強調說:如今那些商家們的動作,往往都要比節令時序快上許多的!是這樣的嗎?車子在紅綠燈跟前停了下來,我望著紅燈,對他也像是在對自己說:那多沒意思啊……

數說中秋,首先當然少不得那應節的月餅的。盒裝的中秋月餅,那是節日前夕在親友之間往來餽贈的應節禮品,不論它的餡料是蓮蓉豆沙還是果仁等等的,印在那正四方形的包裝盒上頭的,總都是一幅滿月當空以及彩帶輕舞的古典彩畫──這說的是20多年前的月餅盒了,現在的當然制式不一,而且也愈來愈顯其精裝別緻了。童年裡的老月餅盒,那畫面稍異而情調一致的廣告彩畫,後來也就固執地成為記憶裡的其中一幅插圖了──吃下的月餅,滋味也許會淡忘了,但那吃不得的月餅盒彩畫,後來每每逢上中秋時節,它們都要浮現到眼前來的!在月餅盒的畫框上邊舞姿曼妙的月中仙女,她在無聲無息的月華之中,就把中秋的古典氣息給舞出來了。於是乎,在節日過後,那盒子總要被自己留著玩賞了好一段時日,然後才捨得給丟棄的。

說中秋,到底還是一些老舊了卻依然清晰的記憶畫面來得溫馨。童年的中秋節,那種過節時自己參預有份的充實感,當時毫無例外地總是在自己著手糊製燈籠的當兒,才終於歡欣熱鬧地打心底升起來的。過節的準備功夫,大人們當然都有各自的忙活兒,但對於只在耍鬧的玩活兒和熱鬧的節景上頭留心的小孩來說,我們過節的序幕,往往都是在學校裡掀開來的:最先是教圖工的老師在課堂上宣布,說該是時候來製作燈籠了,交代大家先行構思與準備,然後在某一堂課把預先做好的框架與材料帶到學校,並且在課堂上完成糊製燈籠的程序。中秋的過節氣氛,它總是那樣地從老師的口頭落到了我們的心頭。回到家之後,先是忙亂地四處找來了材料,然後就埋首於製作燈籠框架了──這環節當然沒少要牽扯到大人來幫手的,算來還是一項親子活動呢!於是,也就從家裡的一處小角落開始,過節的氣氛也就揮發開來了,之後又一路延燒到教室裡頭,然後再行裝在製作完工的燈籠裡給提了回家。待到自己把那手製的燈籠小心翼翼地掛在一處穩當的角落時,中秋節,那時也就不遠了。

中秋月看起來特別的圓又特別的亮,而今回想起來,那裡頭原來有著自己滿懷欣喜的一番糊貼功夫的。盼中秋,尤其是提著自己親手糊製的燈籠在月下四處兜巡,那時是天上一盞燈,渾圓得像一面古銅鏡般的,而地上則是無數的燈,各種形狀與顏色的都有──屋前屋後以及左右鄰舍的大小孩子,那時是人人在手裡無不提著一盞的。而今回想起來,從前的中秋夜呵,天上明月一盞,地上千家萬盞,然而,最亮的終究還是自己手上提著的那一盞微光,它照亮了月下的野徑照亮了中秋夜,也幾乎照亮整大段的童年歲月……

以前要自己動手糊製燈籠、以前家家戶戶都會在大門外隆而重之地設香案拜月、以前呵,以前大家似乎都傻乎乎地相信月中有吳剛和玉兔、有廣寒宮和嫦娥。於是乎,每每月到中秋,大家也就在心靈上跟古老的民族神話與傳說貼靠得很近了。中秋夜裡,一輪滿月爬上山頭了又在頭頂上划過去,我們的燈籠唱不出今天時下的流行曲調,有的只有自己在口裡反復叨唸著的月光老童謠。一代又一代地流傳下來的方言童謠,它的年歲雖然比不得嫦娥和吳剛的仙壽那麼的久遠,但也應該比我們的父親來得老,甚或也比未曾謀面的爺爺老得多的。吟誦月光的老童謠,那個時候大夥兒都唸得琅琅上口的,那個時候呵,沒有燒不破又會唱歌的塑料電子燈籠,也沒有那麼許多口味新穎的中秋月餅,但我們總也把中秋給過得有聲有色的呢!

後來,後來的月餅竟越來越精采了,後來的燈籠紛紛都唱起流行歌和通俗曲調來了,後來連固執的老祖母也都頹然地廢除中秋夜裡的拜月習俗了,後來呵,後來的我們和現在的他們,就都不再死心塌地地相信月裡有宮閣和桂樹了,只指派它一片的荒涼和空無……

於是乎,月到中秋分外明,如今除了趕早上市的月餅,以及它不無精采的內容之外,我們眼下的過節,似乎只能一年年地任由荒蕪了!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htc&aid=468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