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創業不能憂鬱
2010/01/24 07:21:41瀏覽916|回應1|推薦37
引用文章詹偉雄:憂鬱創業家

詹偉雄先生的這篇文章其實我看得不太明白;少許則與事實有所出入 ─ 比如『西方社會把青春期的高中教育視為一系列「事件化自我」的過程,學校應創造出各種遭遇...』。我完全不知道歐洲是怎麼做的,但是在美國的一般教育裡完全不是這麼回事。極少數的私立學校如發源於德國的 Waldorf (台灣和日本也有分校),課程設計的確含有這樣的精神,但那畢竟只是特例。

暫且不談教育,我引用詹先生的文章主要是談兩件事:第一是郭台銘先生認為年輕一輩想開咖啡館是島國思維,第二是詹先生所提到的「憂鬱的創業者」,尤其是他提到了 Steve Jobs 甚至 Google 的兩位公司創辦人。

我不知道郭先生是否真的說了「島國思維」的評語,如果他確實說了那樣的話,無怪乎他是個梟雄人物(有別於英雄)。這個社會需要各式各樣的人,這是事實。如果每一個「有理想,有報負」的年輕人在鴻海都只做個半年一年的(因為大家都想自己出去當大老闆),鴻海有任何可能有今日的成就嗎?一將功成萬骨枯,商場是不流血的文明戰場;人人只以當將軍為榮的部隊注定是要被全數殲滅的。做將軍的更時刻不能忘記自己的成就完全是依附在他的追隨者上,因為每一個人(或至少大部分人)都能專注於做好自己該作的事,所以整體才能有所成就。

鍾鼎山林各有天性。首先我完全不信大部分的年輕人都想開咖啡館,這肯定是誇大渲染之言;其次,對於那些想開咖啡館的人,問題只有一個:我是否真的喜愛這件事(而不是覺得開咖啡館很浪漫),喜愛到我會非常認真的完成這個小卻不渺小的夢想?

嚴長壽先生在「作自己與別人生命中的天使」書中提到直指問題核心的實例:他們飯店旅館在面試甫從學校畢業的年輕人時多半都會問他們為何想從事服務業,餐飲業;而回答當然清一色都是因為自己熱愛服務業。但是他們其實很少有人想像過服務顧客不是偶一為之,而是每日每月每年的服務;而且專業的服務人員是不能挑顧客的。這樣辛苦而且短期並不會有豐厚收入的工作如果沒有真正的熱誠,很快不是退出就是漫不經心的混著。

經營咖啡店,不,任何型態的創業又何嘗不是如此?

就是在這裡,我完全無法瞭解詹先生的論點。創業不是創造純藝術,更不是遊戲,以追尋自我當動機的創業注定要失敗收場。不把自己的身段放下去聆聽顧客需求來改進既有產品(或服務)或是開發新產品甚至新市場,顧客又怎麼會以打開荷包來表示他們的支持?許多能生存下來的公司所賴以維生的主要產品與服務甚至整個大方向都和公司甫成立時截然不同;創業者不保持著隨時放下甚至否定自我的彈性,連讓公司活過兩年都做不到。「找尋獨一無二的自己」是溫室圈內的語言,不是面對真槍實彈的創業者會去使用的。

詹先生提到咖啡館和小店「規模小,門檻低,技術風險不高」;但也因為如此,經營的風險也高 ─ 因為當什麼人都能跳進來參一腳的時候,你拿什麼來說服顧客到你的店而不是同一條街上的另外八家?做生意的無不是想盡辦法提高門檻來阻擋其他的競爭者,門檻低代表著自己隨時都會被取代。這樣的路不是一定不能走,可是萬萬不能毫無心理準備。

蘋果公司的 Steve Jobs 和 Google 的 Larry Page, Surgey Brin,下回再談;他們真的是以自我的追尋為根基嗎?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jkendo&aid=3716722

 回應文章

淘氣麗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感想
2010/02/25 08:44

擅用憂鬱

或可不憂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