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旅遊散文 | 讀《我在台灣的130天》:從一位陸生的視角,窺探台灣
2020/06/16 22:07:29瀏覽641|回應0|推薦6

寫這篇文,算是表達我與此書作者的一點小小友誼回饋吧!(笑)

此書作者-小陸,是我當年剛成為大一新生時班上的中國交換生。

在當時的陸生中,他是我數一數二要好的朋友,畢業之後各奔東西

他後來前往荷蘭讀碩士,而我也利用在愛爾蘭的時間,前去荷蘭找他。

   

小陸畢業之後在媒體業上班,並將這段台灣的經歷寫成書。

之前剛出書時,小陸也特地來了一趟台灣-親手把書交到我手中。

那段旅遊的日子,不只是秀麗的台灣山水、那些曾與他交集過的人們,

小陸也都寫進他的書裡去了──

我從沒想過自己有一天,也會成為別人書中的人物、成為被出版的故事。

   

讀這本書時,感受很多元。

既是讀者,又是與作者共織這段故事的好友,也是書中所提到的人物。

與其說是「讀小陸的文字」,對我來說更像是「聽小陸說故事」。

此書文如其人,看著小陸的文章,

腦袋就會自動出現我倆見面談天時,他的語氣與眼神。

更別說當他描述課堂風光時,大學時代的回憶活靈活現的出現在腦海裡;

看他說單獨出遊的故事時,就很想唸他:「都不揪一下的喔!」(笑)

   

  

回歸到書本身。

在閱讀的時候,讀者跟著小陸一同遊覽台灣壯麗山川,

頗能勾勒的起讀者的心神嚮往。

文筆質樸無華,很容易就可以跟上書寫的節奏。

   

在文章段落之間,不乏些許「金句」。

如小陸在描寫單車環島上坡的辛苦時,提到

「忽然覺得人生的路其實也是這樣,越走越辛苦證明你是在爬坡、是在不斷進步,舒服只屬於走下坡的人。」

這也許是我們讀中文系的人,在面對事情時,總是會油然而生的感悟吧!

自己在部落格中,在思考事情時,有時也總會有這些句子出現。

記得我在荷蘭的新舊教堂頂樓,遠眺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時,

看著底下櫛比鱗次的小紅磚房,也有一股感慨,

只覺自己是茫茫大海中的一葉扁舟,

從而對這些令人讚嘆的古工藝乃至整個宇宙,更加的敬畏不已。

   

而小陸提到他去胡適公園,懷想過去戰爭的時代,

提出「很多時候文學比歷史更能揭示一個社會一個世代的本質」,我深感認同。

歷史從來都是當權者操弄社會意識的玩意兒。

儘管再怎麼追求客觀,總還是有一個主軸思想撐起。

文學倒自由許多,忠實反映出作者的人生觀、

並藉此拼湊出當時人們的思想與價值觀體系。

  

如同這陣子當紅的台劇《做工的人》,忠實反映出歷史所不會記載的

台灣基層人民的生活、他們的喜怒哀愁,構築成現在台灣的一頁風景。

  

作為台灣人,去看一本由外地人書寫台灣的書,其實很有趣。

除了很多地方激起情緒共鳴,也可以了解從外人的角度、

怎麼看待我們這座小島、島上生活與島內風情。

唯一遺憾的是,這本書採黑白印刷,

小陸所拍的美麗景致無法用彩色畫面呈現給讀者,著實可惜。

   


書名:我在台湾的130 (點擊連結)

作者: 陆裕成

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6-4

分類:旅遊散文


BY 梢兒 Tue.16th.Jun.2020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hink123&aid=138654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