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丈量與惡的距離:更近還是更遠了一些?
2019/08/30 12:30:09瀏覽2216|回應0|推薦10

丈量與惡的距離:更近還是更遠了一些?

沈政男 

本屆金鐘獎提名揭曉,描述精神病患病情與隨機殺人事件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得到十四項提名,而在此同時,發生於數月前的台鐵殺警案兇嫌,也由檢察官以殺人罪起訴,並且檢察官證實兇嫌罹患思覺失調症,這就不禁讓人反思,我們與惡的距離是更近還是更遠了一些? 

檢察官雖然知道兇嫌曾因思覺失調症就診數年,卻又在審理案件時,因為「並無語無倫次」,而未曾安排精神鑑定,顯然對思覺失調症十分陌生。須知罹患思覺失調症的病人,有些會語無倫次,有些不會,而是以幻覺與妄想為主要症狀,並且只要不觸及幻覺與妄想內容,在一般社交會談裡未必看得出來精神狀態有所異常。其實以殺人罪這樣的重刑案來說,只要兇嫌有重大精神病就診史,在審理過程裡就應常規式安排精神鑑定,讓專家來協助釐清犯案當時精神狀態,才能做到毋枉毋縱。 

起訴書說,台鐵殺警兇嫌曾因思覺失調症就診數年,但兩年前中斷以後就沒再回診,並且案發前早已多疑警戒,而隨身帶刀,這就不免讓人困惑,當兇嫌中斷治療之時,有沒有及時的補救措施,可以讓他回歸醫療?現有機制是這樣:若曾住院,出院後通常會由衛生局繼續訪視,但若只是門診,那就只能由家屬監督與照顧了。《與惡》就生動演出了思覺失調症家屬心力交瘁,以及精神病患被排斥的窘境,而台鐵殺警兇嫌的家屬,是否也陷入了這樣的深淵?現有精神醫療體系還可以怎樣幫助他們? 

《與惡》探討的另一個主題是媒體對這類案件的嗜血報導,但台鐵殺警案發生後,媒體除了訪問兇嫌妻子以外,並未繼續挖掘隱私或跟蹤,而社會大眾也沒有像劇中所演那樣獵殺無辜家屬,這是值得慶幸之處。 

《與惡》的最大貢獻是讓廣大觀眾更加認識精神病及患者與家屬的處境,但從台鐵殺警案可知,還有更多值得努力之處。事實上當兇嫌因為拒絕驗票而在列車上失控咆哮之時,隨車工作人員應當警覺到,兇嫌的精神狀態可能已達失控邊緣,隨時有暴力發生的危險,應對上必須更加謹慎,不必為了一張車票而在狹窄的車廂裡進行強制處理。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hegloberover&aid=128996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