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學校長看大學亂象 ---- 張惠博
2017/01/09 14:51:38瀏覽152|回應0|推薦0

2016-12-17

二○一一年,參訪創設於一四七九年丹麥的哥本哈根大學,望著古色古香的建築,和具醫學背景的校長對話,他告訴我:有廿九位教授獲得諾貝爾獎,其他領域也有許多傑出的學者。他問我的學校概況如何,我告訴他只有四十年,兩相比較顯得極為年輕。然而,在談到校務治理時,我們彼此都同意,協助教授逐步發展,成為名師,甚至成為大師,是大學的首要工作。當然,引領學生實踐夢想,更是大學存在的理由,他們也重視學校的國際化,特別是歐盟國家學生的移動與就業等議題。

台灣現在約有一五八所大學校院,加劇了各大學的競爭。大學校園民主化之後,大學校長改由學校自辦遴選,校園文化幾乎和政治場域沒兩樣。有意參選校長的人,由校務會議代表的選舉開始,即物色己方人馬出任,就是所謂的布樁,以便推選出包含教師、社會公正人士以及校友代表的遴選委員,再加上教育部代表,要成為公立大學校長,即如桌上取柑,易如反掌。當然,這樣的遊戲,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玩的,必須有人脈、有組織,相互拉抬,才能夠滴水匯成大海。曾有校長參選人質疑具社會公正人士身分的遴選委員說:您並沒在聽我政見發表,也不問問題。這位擔任私立大學校長的公正人士竟然回答:我很清楚要投給誰,我們是同領域的研究者,他就是你們的校長啦。綁樁綁到這樣粗魯、野蠻。

更不幸的,這樣擅長利益交換的領導者,對於真理的堅持常較為薄弱,在其當選之後,對於對手陣營的打壓毫不手軟,即使依學校規定使用經費,也常遭受無故刁難,明明各方面表現非常出色,也絕不可能被聘為特聘教授,反之,屬於校長陣營者,則輕易地成為特聘教授,更不用說,校長盡數任用自己人兼任行政職務以及相關委員會委員,非屬校長陣營者,即使有熱情、能力再好,也絕無參與校務的餘地。此外,在校長的運作下,系主任、院長的選舉,常為了排除異己,盡找外校的學界人士來陪選,無法進行公平選舉,影響所及,就聘了更多的自己人,以致,常見某些系所的師資,幾乎都是師兄弟,會議形如校友會或家族會議,讓人無法置信。

最近台大發生不名譽的論文事件,其實,這應不是台大所獨有。偶爾聽聞相互掛名者,其專業領域相去甚遠,例如:一位是教育專長,另一位屬理工專長,長期互掛論文,篇數當然傲人,甚至做為升等論文的代表作或參考作,甚或申請成果獎勵或獎助,不僅嚴重違背學術倫理,更不是學子的典範。在與國際學者互動時,常清楚的看見,唯有對於研究與發表有實質貢獻的人才能掛名,這是論文發表的最基本認知。前述這些大學校園缺失,除了大學需要自省外,教育部亦須盡到督導責任。只要回到正軌,高等教育的品質必然大步提升,也是學子的福氣,更是台灣進步的原動力。(作者為彰化師範大學前校長)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88060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