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與觀光業者的專業對話 ---- 祝祥麟
2016/09/12 10:01:46瀏覽165|回應0|推薦3

2016-09-12

九七的前幾年,在一個投資效益的研討會上,我請教大家在實務上,有無回收年限和內部投資報酬率(IRR)何者為重的考量。一位來自香港的人士說,我們現在只看回收年限,例如超過四年就不考慮(投資),因為那時候就要「九七回歸」了。語畢,大家都笑,不過他說這是認真的。

對於產業發展的外部總體環境,有所謂PEST分析:政治(Political)、經濟(Economic)、社會(Social)與科技(Technological)。對台灣觀光業者來說,馬政府上台,放寬中國觀光客來台限制,當然是政治因素的利多,這也是強弱危機分析(SWOT Analysis)的機會(Opportunities)。

不過,現實面中客是中國的政治工具,也是台灣的政治表態。這是一放一收、一主動一被動,不對等之下,機會可能隨即化身為威脅(Threats)。小英的中客不會少這句話,是指她不會限縮名額,也是她能力所及;如果這種語言不會解讀,怎會經營事業?

中國對其出國旅遊的遊客「收放自如」,也不是獨薄台灣,過去中日釣魚台,最近中韓薩德反導彈,中國都曾玩過限縮中客數量的招數。專營中客團的業者,如果有前述港商的投資敏感度,馬英九連任後四年就應知是最後安全期限了,過此就是投資風險,只能自己吸收。

業者對風險的輕忽,也反映在國道火燒車事件上。事發後,指出這是個案,並抵制交通部所提再發防止的提議。持平而論,所提對策也許不適用,但沒有進一步利用政府的有心(用心)和資源,進行安全管理的優化,實在是鴕鳥(二○○八年中客來台以來,共有三百九十人受傷,九十人死亡,很有可能是「系統」出狀況),影響所及,就是對團客的衝擊!

去年十月,香港人「反自由行」、「反水貨客」,抵制中國遊客活動,港人也以「蝗蟲」來貶抑中國遊客。相對台灣的人情敦厚,普遍還是比較歡迎或不排斥中客的環境。在這樣有利的社會氛圍下,業者更可以去思考哪些是不能改變的,哪些是可以操之在我的,以及如何因應團客減、自由行增加的「內部競爭」,以及和日韓、東南亞同業搶食中客的「外部競爭」,這才是經營者的專業思考重點。(作者為上市公司經理人)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74048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