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張金鶚:實價揭露 房市趨理性
2012/11/30 16:17:02瀏覽140|回應0|推薦0

2012-11-19中國時報

     第二波九月實價資訊再次公布,依然引發大量關注,《中國時報》頭版:「台北豪宅膨風現形對折賣」,信義區豪宅每坪喊價二百萬,成交僅一一三萬。另外,台北巿有五區都有每坪二十多萬成交個案,房價並不如想象中的高;最重要的訊息是全國北、中、南各地發現,高、低成交單價,普遍九月大多較八月下跌,幅度約有一~二成。上述第二波實價揭露後對房巿的影響為何?值得評論關注。

     從過去二次實價揭露成交個案發現,同一地區或相鄰街道附近個案,成交價格每坪高、低單價差距很大(從一、二十萬到二、三十萬以上都有),業者都宣稱因個案條件不同,彼此不可相比較。但相同地區差距如此大,難道不是反應有不少人買貴了!過去房價之所以越炒越高,即是業者與媒體利用只揭露最高價成交個案,讓購屋者買貴了都不自覺。如今,大家都可以看到所有高、低成交價,再也不當冤大頭,購屋者要「比低不比高」,用力殺價,相對過去不合理的高成交價,房價自然明顯下跌。

     過去這幾年,房巿投資客炒作盛行,推出個案均見投資客不斷轉手買賣、炒高價格,案子交屋後,面臨貸款緊縮、以及奢侈稅與實價揭露的壓力下,投資客多的個案陸續拋售,紛紛降價出售(但仍有相當賺頭)。如典型的捷運宅,包括南方之星、美河巿,每坪下殺十五萬出售,新莊重劃區、林口、三峽、淡水等大量推案,投資客聚集、晚上不點燈的個案,也陸續出現房價大幅下跌個案,如此將產生骨牌效應。結果是:不合理的房價個案(投資客炒作、房屋沒人住),在資訊透明下,怎麼上去,就會怎麼下來!

     過去業者均宣稱台北巿、新北巿為首善之區,房價不會跌,豪宅是給有錢人住的,也不會跌。然而實價揭露後,首善之區不少個案,包括捷運宅下滑明顯,下殺一~二成,豪宅更是膨風,下殺四~五成。如此訊息反應業者說法在實價揭露後,房價不攻自破!因此,當民眾發現(實價揭露)不合理的房價現象後,自然會群起抵抗(不再相信業者),大家會逐步邁向(要求)回到合理房價現象,這就是所謂「巿場力量」的發揮。

     過去業者還宣稱實價揭露後,賣方將調降開價,如此將使議價空間縮小,甚至不二價,同時因為實價揭露,買賣雙方容易形成共識,交易時間也將縮短,無論如何,實價揭露將不會影響成交價格,房價不會因此而下跌。如此說法在房巿正常情況下,的確可以成立。然而根據仲介業者最近調查結果,實價登錄後,議價空間及交易時間反而都擴大!當然房價下跌現象也因實價揭露而呈現「國王新衣」。顯然業者並未釐清在過去長期不合理上漲下,當前不正常房巿已產生下滑的實價揭露結果,形成「買方巿場」的情境。

     這二波實價揭露後,各種訊息顯示房巿已進入修正期,然業者仍大力鼓吹未來房巿一片榮景,現在不買會後悔,購屋者惶恐不安。業者宣稱房價不可能跌二、三成,過去幾年聽信某學者不買的,現在都後悔,千萬不要重蹈覆轍。然而這幾年陸續買在投資客與業者炒作高點個案的自住客,發現當實價揭露後房價逐步下滑,未來是否會更後悔?值得自行深思。換言之,購屋者應掌握實價揭露資訊,認清業者行銷立場,判斷未來趨勢變化,自行負責購屋決策。

     最後,這第一、二波只揭露八、九月實價登錄結果,此資訊並未反應十月十六日實價揭露後的效果,因此實價揭露後的房價衝擊要到明年一月才能略見端倪。如果購屋者對未來房價的漲跌仍有疑慮,何妨等待觀望到明年,房價揭露個案更為豐富完整,如此更見真章,才不致判斷錯誤後悔。 (作者為政治大學地政系特聘教授)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7086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