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自由社論》台積電八成獲利歸外資 台灣還剩什麼?
2016/03/09 15:57:17瀏覽134|回應0|推薦0

2016-03-07

    景氣對策燈號連八藍,又是一個令人憂心的經濟指標。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表示,近幾次全球經濟成長率發表預測,每一次都比上一次低,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頂多與去年相同」;且過去全球貿易成長幅度高於經濟成長幅度,目前貿易成長率卻低於經濟成長率,對台灣相當不利。吾人一再強調,外部需求疲弱,導致出口連連衰退,才是台灣經濟無法回升的癥結。彭總裁的看法印證了我們的觀察所見。

    彭總裁的意見發表後,外界認為央行為了救經濟,未來可能加大降息的幅度。依據「中央銀行法」,央行的政策目標為促進金融穩定、健全銀行業務、維護對內及對外幣值的穩定,協助經濟發展。但是,隨著經濟快速成長,中央銀行所肩負的首要任務由原先的追求經濟高度成長,轉變為維持物價與金融穩定。故而央行以利率為政策工具,期使實體經濟恢復活力,無可厚非,況且金融海嘯以來,力挽狂瀾的大抵為各國央行,我央行也一直在對抗金融風暴中扮演重要角色。不過,採取降息的手段,能否重新點燃台灣經濟之火,不無疑問。

    首先,二○○八年以來各國極盡所能救市,貨幣政策更屢屢突破傳統方式,幾乎無限制地印鈔票的量化寬鬆(QE),甚至實施負利率的國家已有廿三個,佔全球GDP的四分之一,儘管如此也只有美國經濟回穩,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反而成長趨緩,成為全球市場未來的重大變數。如此激烈的手段何以無濟於事?因為金融海嘯的本質上是經濟學家辜朝明所稱的「資產負債表的衰退」,再多資金的釋出,都被企業或個人拿來修補資產負債表,既無投資意願,亦無法增加消費。這是日本失落二十年的癥結,在金融海嘯後於全球市場複製。既然QE、負利率都無效,藥效較弱的降息豈能救起奄奄一息的經濟?

    其次,降息或能促成貨幣貶值,提高產品競爭力。問題是多數以出口為主的新興市場都同樣以貶值做為促進出口的手段,全球實際上已經陷入貨幣戰爭,競貶的效果互相抵消,淪為全盤皆輸的結局。就以產品競爭最激烈的台韓為例,今年台幣的貶幅就大幅落後韓國,但韓國出口仍持續下墜,顯然沒有沾到重貶的好處。尤要者,全球貿易量的成長低於經濟成長率,外部需求低迷是全球共通現象。買盤不振,商品再便宜,也難找到夠大的出海口,此所以貨幣政策無法奏效的主因。

    要救經濟,根本方法是振興產業,才能帶動就業,改善所得。這部分小英雖未正式執政,但已進行「產業之旅」,了解產業需求,以及如何建構未來新產業聚落,成為台灣經濟再起的動力。然而,台灣今日的問題,不僅在於產業外移與空洞化,資金的大量外移更代表國人信心的脆弱。台灣金融帳至去年第四季已連廿二季淨流出,累計金額二三七五.七億美元,其中,居民對外證券投資也連十六季淨流出,合計一九五七.一七億美元。反觀至去年底,外資持有國內股票及債券,連同其新台幣存款餘額共折計二五二二億美元,約當外匯存底五十九%。至今年一月底,外資持有台股約三成,而過去一年台股近四%的高殖利率,在全球低利率與負利率下特別具有吸引力。尤其,外資持有的多數為績優股,例如持有台積電約七十八.四%,去年台積電稅後盈餘三○六五億元,等於台灣龍頭企業、全球晶圓霸主約八成的獲益,歸於外國投資人。

    由此見到一個非常嚴重的現象︰台灣的產業一方面外移,使得本國的所得與就業陷入停滯倒退;一方面本國資金大量外流,但外資卻一直加碼台股,無異台灣上市櫃公司的多數獲利也落於外國人手中。此舉造成台灣經濟正在蒙受產業空洞化產業獲利外資化的雙重利空。因此,台灣經濟想要再起,除了產業再造,仍須讓國人重拾信心,停止資金外逃,以本國資金動能扶植國內產業提升競爭力,最重要的是,讓企業的獲利能由國人共享。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494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