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自由社論》保護台灣的盾牌—繁榮的經濟
2016/03/01 11:52:49瀏覽107|回應0|推薦0

2016-02-29

台灣出口連十二個月衰退,出口訂單連十黑。去年製造業產值大減十.八四%。而去年GDP成長下修到○.七五%,係近六年來最差表現;即使如此的低基期,今年的預估值仍大幅下修到一.四七%。如此慘澹的表現,對以出口為經濟成長引擎的台灣而言,不僅是經濟困局,更將衝擊國家之生存與安全。

經濟崩壞在正常國家,只是物質享受與生活品質的降低,但不會因此引來外部威脅,危及國家的存亡。然而,台灣卻是個特殊案例,無論就歷史脈絡或地緣政治,我國過去遭到不同外來政權的殖民,一直都是東西方帝國主義覬覦的獵物。若論武力,台灣比不上殖民者,經濟發展便成為對抗外力的重要後盾之一。這個現象自一九五○、六○年代之後,台灣經濟開始起飛,享有二、三十年快速成長的黃金歲月,更加明顯。有了這個重要的物質基礎,人民生活改善,教育普及,民智大開,不僅在內部促發了民主改革與本土認同,且也成為力抗中國的盾牌。最著名的例子是九二一大地震時,由於台灣是全球科技業生產的大本營,強震差點導致全球科技供應鏈的斷鏈危機。台灣存在的價值因為科技供應鏈在全球的關鍵地位而更加確保,因而外國學者曾稱科技產業是台灣對抗中國的矽屏障。

然而,以兩岸近年產業的競爭態勢來看,台灣的矽屏障似乎已出現崩解的裂痕,兩岸經濟逐漸出現此消彼長的逆轉形勢,台灣的科技業不僅無法成為國家安全的保障,甚至淪為中國滲透台灣安全的漏洞與缺口。其實,維護台灣安全的兩大支柱︰國防與經濟。首先,自冷戰之後,超級強權美國一直是台灣最可靠的盟友,始終以實際行動嚇阻中國任何軍事威脅,那時候台灣的安全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此種自兩蔣時代以來的「親美防中」的同盟關係逐漸裂解,馬政權開始以只有一中卻沒有各表的「九二共識」,掩護向中國傾斜的政策,兩岸一系列協議的簽署,到服貿、貨貿與馬習會,若非公民力量崛起,台灣可能已被賣光。最重要的是,今年大選由本土政黨的蔡英文獲得大勝,得以回歸親美防中的正途,否則最後台灣只有投降一途了。

然而,另一個對抗中國的盾牌—經濟卻已經崩壞了,且主客易位的形成,竟是台灣自食惡果。此一問題始於一九八○年代末期,東歐共黨集團瓦解,與中國採取資本主義的手法,吸引外資來幫助這個徒有幾億勞動力,卻沒有工作機會、一窮二白的中國發展經濟。當時台商在低廉成本的誘惑下,將工廠大舉遷移至中國,在發展的初階,確實有所獲利,但同時也拉抬了中國的經濟,改善了它的就業與待遇。然而,中國歷經三十年的高速發展,以其十三億的龐大人口,經濟規模迅速擴大,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這一經濟規模實際上是灌水的,也就是其成長並非來自生產力的提升,係依賴投資與低階勞動力,所以引發了高庫存、高槓桿、產能過剩的後遺症,如今正在折騰中國經濟。不過,這些內在的弊病並不影響中國經濟勢力向全球擴張的野心。特別是台灣與其產業結構類似,但技術上猶有很大差距,中國便利用資金與市場優勢,大肆對台展開併購參股,尤其對台灣最具優勢的半導體IC設計,露出狼子野心。

其次,則是利用所謂兩岸紅利,對台灣內部個別施恩拉攏,藉以建立島內同盟軍,在政治、經濟、文化甚至演藝圈深耕勢力,日前周子瑜、黃安事件,就是中國勢力黑手伸進台灣,意圖控制台灣輿論與認同的例證。台灣生存的兩大要件,國防安全在新政府上台後,扭轉馬英九時期的親中路線,便能回到民主世界的主流;但經濟之崩壞,中國趁虛而入,企圖動搖台灣生存根本的危機仍在深化之中。因此,新政府的振興經濟計畫已不只是單純的經濟事務,而是保護台灣主權與民主免受中國荼毒的最重要工程。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4848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