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澄社評論】災後的政治與知識重建 ---- 顧忠華
2009/09/12 09:11:57瀏覽387|回應0|推薦9

    八八風災不只釀成重大災情,也沖垮了劉內閣,堪稱引發的是「國家級」土石流,對於台灣的國土規劃、災防體系、乃至政治生態都帶來了嚴厲的考驗。表面上看來,此次內閣總辭是為防救災不力而負起政治責任,但實際上政治系統中發生的變化,只是權力的重組,能不能真正提高政府對於風險的預警及善後能力,還無法判斷。不過,這次由閣揆下台來回應民意,顯示「公僕們」必須將權力視為附帶有「責任倫理」的社會契約,不再能抱持「好官我自為之」的封建心態,否則就通不過民主這一關。而「政治重建」的首要之務,應該重建民眾對政府的信心,民調的高低,反倒是其次。

    莫拉克颱風重創的另一個災區,則是台灣的災防體系,從九二一震災之後,政府不知投入了多少資源,為的是能夠防患於未然,或至少救災於及時。舉例來說,國科會自一九九九年起進行了兩期「防災國家型科技計畫」,並成立「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共花費了數百億經費。令人質疑的是,許多研究報告被束之高閣,並沒有將重要的防救災資訊傳達到有需要的社區,也沒有落實防災教育,以致發生災情時,竟然都派不上用場。這反映了台灣是個集自然災害大成的「風險島」,可是大部份民眾只能祈求「天佑」,既無法分享現代科技的知識,也缺乏有組織的集體救災機制。台灣的災防體系真如此不堪一擊嗎?立法院開議後,立委們應該好好體檢整套人事和制度,以有效改進防救災的效能。

    最後,風險永遠帶有不確定性,因此八八風災的教訓,應該包括「知識重建」的新思維。學院派知識的盲點,在於習慣以「套裝」方式傳授,不具備與常民溝通的同理心。相對地,台灣有多所社區大學積極發展「地方學」,即是尊重經驗知識,推廣常民科學,更準備提出跨域整合的「台灣水學」,以應用河川地理資訊系統於河川守護上的實踐經驗,來與社會進行對話。類似這種由下而上的知識解放,可能在風險知識的累積和運用上,反而可以發揮比五年五百億更大的效益,台灣的未來,也許要靠知識上的「自力救濟」吧!(作者為政大社會系教授)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331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