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串聯二部韓國電影的金九(臨時政府:暗殺)與金元鳳(義烈團:密探)(9)
2021/10/15 07:27:00瀏覽249|回應0|推薦0

《暗殺》中,策劃1933年大暗殺的是金九,籌備者是金元鳳 。1919年朝鮮"三一運動"被日本人血洗後,金元鳳在中國吉林組織"義烈團"。

在號召中朝兩民族進行抗日合作的同時,金元鳳也在為再次促成朝鮮獨立運動各團體間的團結合作進行多方面的工作。他首先實現了左翼各黨派的聯合。1937年11月12日,三個同樣脫胎于義烈團的革命團體--以金元鳳為領袖的民族主義派的朝鮮民族革命黨、以樸健雄為領袖的共產主義派的朝鮮民族解放同盟、以柳子明(韓國忠清北道忠州市人,1919年因參加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韓國獨立運動來到中國,在設于上海的韓國臨時議會任忠州代議員,並先後擔任過"朝鮮義烈團"、"南華韓人青年聯盟"、"朝鮮民族戰線聯盟"等組織的領導成員,在艱苦的條件下為韓國獨立事業做了大量的工作。1950年6月,受湖南大學校長李達的邀請,到校任教並擔任農學院農藝系主任,後因農學學科脫離湖南大學單獨組建湖南農學院,柳子明先生轉為該校教授。1985年4月17日,柳子明逝世,享年91歲,安葬在湖南大學附近的天馬山。)為領袖的無政府主義派的朝鮮革命者聯盟,在漢口合並為朝鮮民族戰線聯盟

在金元鳳的領導下,該聯盟積極地開展了各種類型的反日鬥爭: 首先,創辦了機關刊物《朝鮮民族戰線》,宣傳中國抗戰和朝鮮人民的反日鬥爭,金元鳳、金奎光(1898年生,又名星淑,朝鮮平安北道鐵山郡人。早年在朝鮮參加學生運動,曾被捕判刑兩年。1923年到中國,入廣州嶺南大學學習。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由黨委派黃埔軍校,任第四期入伍生隊教官。1926年初起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留守廣州部隊排長、副隊長、連指導員。1927年12月率朝鮮人連參加廣州起義。起義失敗後逃亡日本,組織朝鮮"創一黨"。1928年到上海,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1929年與杜君慧結婚,曾與杜君慧合譯《社會科學詞典》、《教育史》等。1933年組織朝鮮旅華僑民為主的"共產主義同盟",次年改稱為"朝鮮民族解放同盟"。1938年與金元鳳、成周實等組織朝鮮抗日義勇隊,1944年在重慶參加"朝鮮臨時政府"。日本投降後返回朝鮮。組織"朝鮮民族陣線",任副議長,後任勤勞人民黨政治委員等職。1949年12月加入李承晚集團,並發表脫離朝鮮勞動黨的公開聲明。)等聯盟領導人在刊物上頻頻發表文章,闡述中朝聯合抗日的必要性。並且通過與中國國民外交協會接洽,派遣了林哲愛、鄭文珠到武漢廣播電台,輪流用朝鮮語及日本語,分別向朝鮮同胞和日本大眾播音。

其次,該聯盟積極參加了中國人民的抗日活動。1938年2月12日,當武漢各界舉行國際反侵略大會中國分會成立大會時,金元鳳派代表參加並致辭,散發傳單。當武漢民眾舉行空軍殉職壯士追悼會、第五路軍榮譽團歡送會、東北陣亡將士追悼會、"三八"婦女節紀念大會等活動時,該聯盟都派員參加,並在會場上成為受人註目的人物。該聯盟還自行舉辦紀念朝鮮"三·一"革命19周年大會和安昌浩先生追悼大會等各種活動,發表演講,散發傳單,擴大了聯盟的影響。

第三,該聯盟積極謀求朝鮮獨立運動各團體的團結,金元鳳派王君實、孫建專程赴長沙,遍訪各團體領袖金九、李東寧、李青天(即池青天)、趙素昂、玄益哲等,交換關于建立民族統一戰線的意見。雖然沒有馬上取得成效,但向各團體展示了聯盟一心為公的姿態,也對日後的團結抗日起了積極的作用。

第四,該聯盟還積極爭取中國官方的支持。1938年3月29日,金元鳳代表聯盟致函中國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提出確認朝鮮民族為抗日陣線的一主要勢力、建立國際反日機構、確認朝鮮民族為中國民族的最可靠的同盟者等意見,請求大會予以採納。促進了中國國民黨加強對朝鮮獨立運動的援助工作。 建立一支朝鮮人的抗日武裝,是金元鳳多年以來始終追求的目標。1937年8月,他在南京主持召開了朝鮮民族革命黨代表大會,決議組織義勇軍。由軍校朝籍學生95人為基幹,再募集志願人員360人編組而成。人員在南京訓練,然後分批向華北出動,參加中國抗戰。同時,將方案報送國民政府,請求批準,並要求供給各種裝備。蔣介石迅速表示支持,並將計畫書批交軍事委員會政治部主任陳誠主辦,最後決定由第一廳(主管國民黨軍隊的政治工作)廳長賀衷寒中將(1900-1972)具體籌辦。 賀衷寒與金元鳳反復商議,決定組織朝鮮義勇隊指導委員會,由軍事委員會政治部領導,賀衷寒為主任,中方周鹹堂、潘文治、矯漢治,朝方金元鳳、金奎光、金學武、柳子明為委員,下設朝鮮義勇隊,金元鳳任總隊長。 1937年10月10日,朝鮮義勇隊正式成立,約有隊員近百名,大多為朝鮮民族革命黨黨員,並在中國軍校接受過訓練。金元鳳鑒于力量過于單薄,又于是年底派遣83名朝鮮青年到江西中央軍校星子分校,編組為第六期特別訓練班。經過半年受訓後,這些人于1938年5月畢業並抵達武漢,編入義勇隊。 義勇隊最初分為兩個區隊,一區隊長由黃埔軍校四期生樸孝三擔任,隊員43人,分為4個分隊,主要活動在第九戰區的湖南、江西一帶;二區隊長由黃埔軍校八期生李益星擔任,隊員33人,分為3個分隊,主要活動在第五戰區的安徽、河南一帶;義勇隊本部13人,在武漢辦公,武漢失陷後,轉移到桂林,後遷移到重慶。1939年10月,經軍委會批準擴編為3個支隊,支隊長分別為樸孝三、李益星、金世日,人數達到314人。1941年3月,義勇隊絕大部分成員分4批北渡黃河,進入華北敵後抗日根據地,開始與中共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並肩對日作戰。以後又在華北建立朝鮮獨立同盟和朝鮮義勇軍,獲得了很大的發展,但與朝鮮義勇隊本部脫離了關系。

( 時事評論雜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169446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