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疫苗爭奪戰:台灣起步早為何還落後?(3)---- 聯合新聞網
2021/06/19 22:33:28瀏覽239|回應0|推薦0

2020.12.22專題製作/編輯李詩敏、李振興

接種疫苗的挑戰

由於全世界疫苗供應量有限,國內的公費疫苗恐怕不足,指揮中心目前研擬五大族群優先接種。 其中,國內長照機構人員不少是社福類外籍移工,陳時中表示,未來我國新冠肺炎疫苗開打後,在長照體系中第一線照顧者,不論國籍都是我國新冠疫苗接種對象,換句話說,外籍移工也是我國新冠肺炎疫苗公費對象。 第六順位以後依序是64歲以上長者(估348.5萬人)、19到64歲具重症高風險相關疾病者(384萬人)、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者(3.5萬人)、50到64歲成年人(530萬人)。相較於年輕人與老年人,兒童案例都是輕症且人數較少,因此優先接種族群不包括兒童,未來會視情況隨時評估。

不過也有5種人不建議打新冠疫苗,因為他們不在臨床試驗的收案對象,無法預知會有何反應,因此不建議接種。 1.病情控制不穩的慢性病患 2.嘗試受孕以及懷孕正在餵母乳的女性 3.免疫功能低下以及有免疫系統疾病之人 4.癌症正在療程以及將接受治療者 5.最近一個月有動大手術者

頭痛、發燒、疲勞 接種新冠疫苗副作用

參加臨床試驗的一名受試者爆料,接種疫苗後的副作用像嚴重宿醉,也有受試者認為副作用像打流感疫苗一樣,且打完第二劑後狀況更嚴重。究竟施打新冠疫苗的副作用有哪些? 另外,輝瑞疫苗在臨床實驗中,曾有4名受試者接種疫苗後出現名稱為「貝爾氏麻痺」(Bells palsy)的暫時性顏面神經麻痺; 美國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報告中指出,雖然無法確認顏面神經麻痺是因為疫苗引起,但醫師應該對疫苗的可能副作用提高警覺,輝瑞也應持續追蹤有多少志願者發生相同狀況。

疫苗安全嗎? 不良事件考驗民眾信心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秉穎表示,未來台灣開始接種新冠疫苗時,勢必會出現不良事件,「如何安撫民心是政府的一大考驗」。李秉穎解釋,不良事件是指打完疫苗發生的狀況,有時序關係卻不一定有因果關係,只能算是「不良事件」,要有因果關係才能判斷是否為「不良反應」或「副作用」,如果民眾都將「不良事件」通通視為「不良反應」,心理一定會對疫苗安全有疑慮,進而影響接種意願。 由於英國批准施打輝瑞疫苗後,一度傳出2人有過敏反應,英國當局建議,有嚴重過敏史的人不要施打。對此,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認為,6月會有較多各國施打後的經驗資料可供我國參考,到時再評估那些類型的人可能不適合施打。

疫苗接種不同族群 保護力也不同

台大兒童醫院院長、感染科權威黃立民提出另一個隱憂,他表示疫苗接種在不同人群上,可以維持保護效果的時間也不同,例如有些疫苗只對長者有長期作用,因此未來疫苗政策要考慮到這問題,看是要所有族群統一間隔一段時間接種一次,或分族群幾年打一次。 此外,黃立民表示,目前臨床試驗速度最快的RNA疫苗也是隱憂,因為RNA是生命的起源,除了可以形成人體保護力,也掌管非常多基因表現。而快速製造、又強迫大量人群接種的RNA疫苗,會造成人體產生什麼改變,還是未知數,「這是做一個大膽實驗,只有時間能告訴我們答案」。

如果新冠疫苗開打 有望自費接種

莊人祥表示,未來會就國際狀況、疫苗安全及有效性提供高風險族群公費接種,也可能開放自費接種。蘇益仁則呼籲,政府要避免出現有錢人先打,健康不平等的狀況,新冠疫苗不論自費或公費,都應該由政府規畫接種政策及對象。

疫苗不是仙丹! 無法終結疫情

公衛學者林庭瑀根據2020年發表於《科學》期刊的推估研究指出,在沒有疫苗的情況下,如果康復者再次感染的機會是50%,未來5年內仍會發生兩次大流行;如果康復者再次感染的機會為100%,那未來五年內還有五次大流行,而且每次大流行隨著二度感染的嚴重度不同,將造成不同程度的衝擊。 林庭瑀表示,樂觀來說,如果自然免疫及疫苗免疫持續時間長,第二次感染的嚴重性較低,那麼5年後全世界將有一半人口感染過,而且具有免疫力。然而,如果感染率高、疫苗免疫力持續時間短,就要更大規模的接種疫苗,才能控制流行。 世界衛生組織也曾公開表示,「疫苗不等於零疫情」,儘管疫苗是全球對抗疫情的「重要工具」,但單靠疫苗無法讓疫情消失。全球領袖與民眾必須學會控制病毒,並永久調整日常生活,才能有效控制疫情。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16405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