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肚…昔有番長」---- 轉載自中研院的數位典藏
2017/07/20 07:19:23瀏覽404|回應0|推薦0

                       p.s許多資料取材於   翁佳音所著〈被遺忘的臺灣原住民〉

    康熙六十一年(1722)出任巡臺御史的黃叔璥在他的《臺海使槎錄》一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大肚山形,遠望如百雉高城,昔有番長名大眉。」雖然寥寥數語卻說明十七世紀台灣中部有個超部落的王國。

    荷蘭人來台之後於一六三八年為了讓南北通路安全,以及想要平定西部平原的原住民,讓這些村落歸順,從中國海盜得到情報,在中部馬芝遴地區,也就是今天彰化福興鄉一帶與淡水之間有二十二個村社,其中十八村社是由叫做Quataong的領袖所統轄。

大肚王國是存在的,只是被我們遺忘。

    一九九0年代研究台灣歷史的學者,在重新閱讀荷蘭檔案,終於讓我們對這個被遺忘的臺灣中部原住民王國有較深的認識,你對她的瞭解有多少呢?

    「干仔轄(Camachat)」是什麼?大肚番王的首領一直以Camachat為名,其所轄村社的代表也有叫Camachat,在清朝的土地文書中也有干仔轄、干馬轄、干仔旱等名稱,干仔轄(Camachat)或許是中部平埔部族之姓吧!

    干仔轄(Camachat)也是大肚番王(Quataong)所轄村社共同使用的語言名稱,在荷蘭東印度公司平定西部平原之後,於16462月的北部集會中,首先由牧師補Hans Olhoff新港語發言,然後其他的通譯以二種原住民語-?- Favorlang語和Camachat,也就是Quataong話分別翻譯給大家聽,以傳達東印度公司的意志,其後的集會也是如此。

    大肚(Quataong)番王所統轄的村社在哪裡?又有多廣呢?大肚番王所轄村社在鼎盛時期有二十七個村社,後來脫離了十個村社,這十個村落約在今大安溪南岸一帶,因而他的活動領域範圍南端約到鹿港,北方則可至桃園以南之地。

    大肚番王長期直接統轄之地則維持十五、十八個村社,主要是今天大肚溪上中下游的流域,大約是大甲溪北岸的台中縣后里鄉之南至大肚溪流域,這個地區含括今天的台中縣南、彰化縣北,以及南投縣部分,至於其族群除了Papora之外,尚包括BabuzaHoanya以及Pazehhe,因此可以說是跨族群的統治關係。

    十七世紀期大肚番王雖統有廣大區域,然而漢人海盜也到達大肚溪一帶,番王的轄區開始遭外力入侵。一六二四年荷蘭人領有台灣之後,最初的十年主要目標在與中國、日本貿易,並無經營全台的想法。直至一六二九年Hans Putmans任長官才改變經營方針,謀求將公司貿易網拓展至全台,因此開始與中北部的原住民有所接觸。

    雖然荷蘭人在一六三八年就已經知道有大肚番王的存在,但荷蘭人並未派兵征服其所轄村社,因此直到一六四四年以前大肚番王所統轄的村社都在荷蘭人的管轄之外,成獨立之勢 一六四四年九月五日荷蘭上尉Piter Boon奉命率領船隻,軍人三百名以及六十名中國人以便搬運物資,遠征北部基隆、淡水,俾將這些地區納入支配,為達目的以武力征服了Camcam七個村落,以及大肚番王為首領所統轄的十五至十八個村社,大肚王國從獨立狀態開始進入半獨立狀態。

    由於準備不及未能參加一六四五年三月召開的北部地方集會,Quataong及若干地區的首長於四月三日下午在見習Joost van Bergen的陪同下,抵達大員,並與東印度公司締結和琅嶠地區領主相同之條款,同意和平相處,承認地方領主之權利。其後之集會也都參加,並接受東印度公司的籐杖與賞賜,自一六四五年起公司村社承包稅表上也都有這些地區村社的紀錄,然而Quataong仍不許基督徒住在這個地區,只准許其通過,至一六五九年的教會及學校視察報告書中,登記有學校及教堂的也只有鹿港與彰化二地,因此作為政教合一的教會並未度過大肚溪抵達大肚王的轄區。

    鄭成功於一六六一年從荷蘭人手中取得台灣時,不像歷史文獻書籍所記載的說台灣原住民歡迎國姓爺來臨,大肚番王也抵抗鄭軍入侵,鄭軍前往屯墾取糧,因而引起激烈的抗爭,這些村落也不盡然如一般所說欲與荷蘭結盟,反而開始呈現獨立的跡象。

    雍正九年、十年中部平埔族群的抗清事件中,恢復舊有番王勢力的說法仍被提出,而在這次大肚王族裔最後的大反抗失敗之後,岸里社代之統轄這些地方。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106788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