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后里。美食】隱身后里花博旁巷弄中傳統客家米食芋粿巧、蘿蔔糕--阿母的灶腳
2018/11/15 02:13:59瀏覽4820|回應1|推薦17

  儘管西風東進,各類異國料理充塞在各大美食區,且不乏追求味蕾新鮮感者,然而,唯獨米食,一直是臺灣飲食的主體。

  今天介紹的這客家米食,基本上,不是一間具營業規模的店家,它只是一位獨立養育兒女長大成人的母親的廚房。怎麼知道這位女士?一來,她有提供送貨到豐原的服務,二來,因吃過,知道食材紮實物超所值,於是,憑著一張門牌照片台中市后里區甲后路一段261巷110號,我從豐原專程到了后里。

  十幾年從事電子業的作業員,才剛從崗位退休,為了貼補家中經濟,決定從自己的廚房重新起步,用兒子耕種的大甲芋頭、白蘿蔔為材料,採客家庒古早製法,手作芋粿巧、蘿蔔糕。

  門口的椅子上,已經緊綁了一袋預備做粿的米漿,視覺帶動了記憶海馬,一股熟悉的年節喜慶氛圍,讓人打自心底湧起幸福感。

蘿蔔糕

  走進廚房,瓦斯爐上,大鍋的水已經燒煮上了。閒話之餘,玉芳將剛搓成絲的蘿蔔,加鹽拌炒,至半熟便熄火。

  媽媽的料理是一種經歲月累積的慣性,沒有絲毫的猶豫,提起已浸泡一夜的米,倒入磨漿機,幾道手續,一桶潔白濃稠的米漿已然完成。倒入剛炒好的蘿蔔絲,加入小半碗太白粉,我目睹一個溫柔的女人變身,一雙手臂露著青筋,緊抓著菜鏟,努力著把材料混勻。拿相機的手不自覺地也跟著用力,忍不住一陣鼻酸,原來,在農業社會下,天下的媽媽為兒女忙節慶時,都是這麼辛苦!

  大鍋水沸了,舖下粗布,倒入拌勻的米漿,四周插上三支透氣用的竹筒,蓋上鍋蓋。蒸煮過程並非到此完美結束,中途開蓋三次,在熱氣蒸騰下,必須將半凝固的蘿蔔絲和米漿再炒拌均勻,阻力較未蒸煮前更甚,看著玉芳滿頭大汗,雙手使勁的拌炒,心中第一個浮起的念頭:「看到這一幕的人,斷然不再會和市場賣粿的婦人討價還價。這所耗的工,不是一般人能賺的。」

  蘿蔔糕起鍋,我終於忍不住發問:「蒸煮中為什麼要拌炒?」玉芳一語道中箇中巧妙:「口感才會Q彈而不死硬。」原來,好吃的蘿蔔糕比的不只是蘿蔔的多汁鮮甜,還有不為人知的另一層面。

芋粿巧

  為了家庭煮婦,食品公司貼心的研發了許多商品,糯米粉、在來米粉…,只要按比例調入水就可以輕鬆為家人蒸各種的粿。

  偏是現磨壓水的米粉,才能做出粿的緊實感,這是無可取代的。也是我們常懷念的「媽媽的味道」,那非機器所能做出的層次感。

  香菇,用的是新社日曬菇,香氣特別濃郁,水泡軟後擠乾切成絲;芋頭去皮,搓成絲;豬肉絲切除筯膜。以自製的豬油分別將香菇絲、肉絲炒香,芋頭絲取一部份入水加胡椒炒熟。

  把炒好的配料倒入米粉中拌勻揉成糰,115公克為一份,壓平中間包入未炒過的芋頭絲,揉成圓球狀,壓扁,再於表面舖上芋頭絲,總重量為130公克,置於蒸粿紙。待水沸騰,置入蒸籠。

  這麼一顆料好實在的芋粿巧,從前一夜磨漿開始,到包好放入蒸籠,這繁複的工序,和豐富的饀料,大家認為站在賣家的立場,你會開價多少才合理?一粒巴掌大的芋粿巧,實重130公克,售25元。仔細看過過程的人,必然懂得,能讓一個美食公民記者專程出訪的米食,一定有它值得報導的地方。

後記:

  尊重食材的原始味道,是所有美食者共同的理念,創新固然能讓人於食品業界立於不敗之地,但傳承先人的智慧經驗,卻是技術與手藝的基本工,阿母的灶腳將即將失傳的米食文化,透過手掌的溫度,讓我們的下一代能得吃到臺灣客家的古早味,在滿載而歸的路途中,感動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把自家廚房做的美食,上網宅配,在這多元發展的社會,這是家庭主婦開創事業的另一春。

相關資訊

阿母的灶腳

地址:台中市后里區甲后路一段261巷110號

FB:阿母的灶腳

( 休閒生活美食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a122&aid=119918622

 回應文章

若予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傳統美食
2018/11/15 17:14
傳統美食,吃的不是嘴口中的滋味,而是先民遺留的那份執著!
醒覺忘西東,何如更臥夢。高床無俗擾,枕畔有豳風。
石永芳(tea122) 於 2018-11-15 22:38 回覆:

這句話說得太貼切了

牢牢記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