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恐龍化石巡迴展,展出高7米、長18米的天府峨嵋龍和巨型永川龍。(中新社資料照片)
一名技術工人在對挖掘出來的恐龍化石進行清理。(新華社資料照片)
重慶一位古生物化石修復師研究恐龍化石標本。(中新社資料照片)

大陸重慶雲陽普安兩年前驚現巨型恐龍化石群,距今1.6億年,其規模、科研價值堪稱世界級,猶如一面巨型「恐龍化石牆」,引發全球關注。如今在考古單位挖掘之下又有新進展,化石群沿地層走向連綿至少18公里,進一步被比喻為「恐龍化石長城」。

重慶雲陽普安發現了數層恐龍化石群,是時代連續(距今1.74—1.64億年前)的侏羅系地層,橫跨雲陽縣龍角、普安、新津、故陵四個鄉鎮,沿地層走向連綿至少18公里,猶如「埋在地下的恐龍化石長城」,而且還發現了新的恐龍屬種。

1.6億年前遺跡再現

陸媒報導,重慶市規畫和自然資源局13日舉行《山城龍跡走進重慶恐龍世界》新書發布和重慶雲陽恐龍動物群新進展媒體座談會,重慶市地勘局208地質隊地質遺跡保護研究院總工程師、雲陽普安恐龍現場技術負責人代輝博士說,經過進一步工作,可知雲陽普安恐龍化石的分布範圍更廣了,為世界罕見。

「這個化石層不是一層,而是分布了很多層,可以說明有一兩千萬年,大量的恐龍在這裡生活、聚集、繁衍。」代輝說,在多方合作保護下,目前現場形成的化石牆效果更好,化石牆表面的化石數量也更多,達4000餘塊,化石牆也得到了有效的保護。

代輝表示,目前已經裝架完成兩具雲陽的恐龍,一具為產自沙溪廟組(距今約1.64億年)的峨眉龍,長約16公尺。一具為產自新田溝組(距今約1.74億年)的基幹新鳥臀類恐龍,長約1.7公尺。

新田溝組挖獲3類標本

雲陽含恐龍化石地層主要為中侏羅統沙溪廟組和新田溝組。沙溪廟組地層中的恐龍化石(主要為一區恐龍化石牆)初步判斷主要還是屬於蜀龍動物群,但在恐龍種類和骨骼形態特徵上與自貢大山舖有一定差異,具有新屬種的材料,其研究可以對蜀龍動物群進行很好的補充和完善。

新田溝組地層中的恐龍化石在時代上屬於祿豐龍動物群(以早侏羅為主)和蜀龍動物群之間。目前已發掘可供研究的3個形態學標本,獸腳類和基幹鳥臀類標本均為新屬新種,蛇頸龍類標本為璧山上龍一新種,說明新田溝組中出現新類別材料的機率較高,可以為命名重慶雲陽新的恐龍動物群提供有力證據。

全區2/3都埋藏化石

大陸是恐龍化石大國,恐龍化石幾乎遍及各省區。其中,重慶發現的恐龍化石在大陸恐龍研究歷史中,具有顯著地位。自1957年首次在合川發現恐龍化石以來,目前全重慶已有將近2/3的區(縣)相繼發現恐龍化石。

過去幾十年間,重慶共發現恐龍化石點60餘處,發掘出較完整的恐龍化石10具,其中不少是享譽世界的「明星恐龍」,包括當時亞洲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恐龍之一的合川馬門溪龍,目前亞洲最完整大型肉食性恐龍之一的上游永川龍。近年在雲陽發現的恐龍化石群,則是規模巨大的世界級恐龍化石點。

小靈通 重慶雲陽恐龍化石群

重慶雲陽縣普安鄉發現的恐龍化石群,發現於2015年初,2016年10月全面啟動發掘。2017年6月28日重慶市政府宣布,經大陸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鑑定,該恐龍化石群為世界級恐龍化石群,當時挖掘已形成長150公尺、厚2公尺、高8公尺的「恐龍化石牆」,牆體面積達1155平方公尺,含17個化石富集小區。具有時代跨度大、分布密集且範圍廣、種類豐富等特點,是大陸乃至世界研究領域的一個重大發現。(王曉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