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關於服貿~三大區域貿易協定,讓你一次搞懂!
2014/03/31 15:37:55瀏覽1444|回應0|推薦6
關於服貿~三大區域貿易協定,讓你一次搞懂!

TPP---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係協定  高品質、高標準的自由貿易協定
     
談判進度:2014年第一季完成第一輪談判,2015年生效

目前成員國:12國,美國、新加坡、韓國、日本、越南、
馬來西亞、汶萊、紐西蘭、澳洲、加拿大、墨西哥、祕魯

成員國GDP占全球總量:38%

TPP於2002年由紐西蘭、新加坡、智利三國發起,
成員國彼此承諾了高度自由化的互惠待遇,
2008年美國加入後成為主導者。

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建甫指出,美國全力推進TPP,
除振興國內經濟,也想分享亞洲區域高速成長的目標,
藉此主導亞太貿易活動,

日本加入TPP,且在釣魚台事件、菲律賓的黃岩島事件,
背後有美國撐腰,都是美國透過TPP影響亞洲的首部曲。

工業總會副祕書長蔡宏明分析,
TPP是種高品質、高標準的自由貿易協定,
標榜全面自由化,會讓全球的貿易規範大幅往前邁進,
目前成員國有不少工業發達國家
因此對服務業的帶動大於對製造業的帶動
除了全面降低關稅外,還涉及中小企業、供應鏈、
法規調和、勞工、環境等開放議題。

台灣積極爭取 要想好如何讓利

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解釋,
例如法規的透明程度必須提高,
公布並給予公眾提出評論意見的時間,
一般不得少於40天,涉及技術性貿易障礙的有些更長達60天。
對比台灣法規草案的預告期只有7天,與FTA義務有落差,
而且台灣也不強制對評論意見回應。

再以服務業開放為例,
TPP會要求成員國不得限制外國服務提供者數量、
服務交易或資產總值、雇員人數等。

政府已總動員希望爭取進入TPP,
不過台灣也得對等開放市場給別國,台灣準備好了嗎?


RCEP---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協定---東協加N 
振興製造業的火車頭
    
 談判進度:第三輪談判於2014年1月在馬來西亞舉行,
2015年完成談判 目前成員國:
16國,東協十國(汶萊、柬埔寨、印尼、寮國、
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
中國、日本、韓國、紐西蘭、澳洲、印度

成員國GDP占全球總量:30%

RCEP簡言之就是「東協加六」的擴大版
並開放其他經濟伙伴國加入。
「東協加N」的經濟整合從1997年即展開,
至2012年已與中國、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
印度簽署雙邊FTA並生效。
2011年由於美國及俄羅斯加入,
東協加六擴大為東協加八,
但由於美國與俄羅斯尚未和東協簽署FTA,
所以未納入成員國。
至於香港,有希望成為第17個成員國。
囊括亞洲國家 獨缺台灣與北韓

中經院研究員杜巧霞指出,
過去因中國及日本各有戰略考量,對於東亞整合,
究竟要以東協加三或東協加六為主軸,立場分歧。
但轉為RCEP則可使東亞經濟逐步擺脫中日在其間的角力,
並持續確保東協在區域整合中的核心地位。

蔡宏明分析,RCEP表面上是由東協主導,
但其實是「中日韓大哥不出面,推一個小弟出來。
他表示,由於RCEP多半是發展中國家,
因此對製造業的帶動會大於服務業,和TPP相反。
經濟部研判,比起TPP,RCEP開放程度沒那麼高,
將以90~95%的貨品涵蓋範圍為目標,
同時也會談服務貿易、投資、經濟與技術合作、
智慧財產權、競爭政策、爭端解決等議題。

RCEP在2013年談判快速,3月在印尼峇里島舉行預備會議,
5月就展開第一回合談判,發表聯合聲明,
強調對低度發展東協國家保有特殊及差別待遇的彈性。
9月在澳洲布里斯班舉行第二回合談判,
針對貨物貿易、服務貿易與跨國投資議題進行討論。

令台灣憂心的是,RCEP幾乎囊括了所有亞洲國家,
只剩下台灣與北韓未列其中。台灣快變亞洲貿易孤兒了!


TTIP
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
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定


全球最大、超級區域經濟整合
     
談判進度:2013年12月完成第三回合談判,2014年11月完成談判

目前成員國:美國、歐盟

成員國GDP占全球總量:46%TTIP可望成為全球最大自貿區,
歐盟與美國兩大成熟經濟體結盟,可望擴大雙邊貿易至少五成。
法國高等政治學院全球經濟中心主任莫瑟林(Patrick Messerlin)表示,
這是全球最大、也是最後一個超級區域經濟整合
2008年金融風暴挫傷歐美,加上亞洲經濟體加速整合,
讓歐美有危機意識,使TTIP進展相當快。

莫瑟林表示,如果全面性且整合效果好,
歐盟GDP可增加0.48%,美國增加0.39%,對雙邊都有大利益。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國情咨文中表示,
TTIP 將為美國增加數百萬個優質的工作機會


產品關稅調降問題最受關注
    
中國人民大學歐盟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義桅曾分析,
歐盟在談判中推動企業補貼、反壟斷和併購,
對中國很有針對性,一旦美歐在產品技術標準上達成一致,
成為新的國際標準,TTIP就將成為新的國際貿易、投資規則的基礎,
進而影響整個全球化規則制定,
「它將和TPP一起,大大提升中國參與全球化成本。」
 除了降低關稅外,歐美雙方的交易成本也可望大幅降低,
例如產品進入市場時可以只檢驗一次就好,不必兩次。
莫瑟林分析,令人訝異的是TTIP對產品關稅調降問題,
比對服務業開放關注度高。目前,歐美不少產品關稅還很高。
美國食品關稅為73%,歐盟56%,美國汽車關稅27%,歐盟為26%。

連中國大陸也對TTIP相當關切,
因為歐美結盟表示要拿回全球貿易規則的主導權,
對新興國家不見得有利。
台灣以貿易立國,歐美又是台灣外銷的大市場,
對TTIP進展,也應持續關注。




總觀對服貿的誤解,可分成四大類:

開放大陸人來台就業」「國安問題」「產業過度競爭」「黑箱作業」。

你了解服貿嗎?你對服貿的了解正確嗎?

以下是針對服貿最常出現的誤解「大澄清」:

爭議1〉服貿協議通過,大量大陸勞工會進來台灣, 搶了台灣人的工作?

其實這樣的論述充滿許多以訛傳訛的誤解。最常聽到的包括:


誤解1
    
 許多獸醫害怕,服貿通過,台灣會過去大陸的獸醫非常少,
但中國大陸有非常多過剩的獸醫師會過來,
這對台灣的就業市場是一個打擊。


正解
     
翻閱全本服貿協議條文,根本沒開放獸醫來台,
但就是有些媒體刻意凸顯渲染,以訛傳訛。


誤解2
     
服務貿易協議將開放大陸洗頭妹來台灣工作,
不僅美容院的台灣洗頭小妹,會因服貿而失去工作。
大陸洗頭妹還會幫台灣客人,
「洗頭兼洗腦」「這正是阿共的陰謀。」
還有計程車司機也會來台灣,「小黃會變成小紅」。


正解
     
這次的服貿協議是開放大陸企業來台投資,
並不開放大陸技術工人來台灣就業,
所以包括洗頭小妹、美容師、建築工、畜牧顧問、
律師、醫師等等各種「師」,
都不會因為服貿開放而進入台灣工作。
所以,「洗頭兼洗腦」或「小黃變小紅」這類事情,
其實不會發生。


誤解3
     
開放後,會發生大陸業務人員來台拉保險,
造成台灣業務人員失業。


正解
     
從過去幾十年來外商保險公司開拓台灣市場的經驗看,
不管是參股或成立子公司、分公司,都是雇用台灣的業務人員,
這是因為文化和語言的關係。
由此判斷,服貿開放保險業,反而會增加台灣保險人員的工作機會。


誤解4

資本額超過20萬美元,大陸投資人(含董監事)能有二位來台灣,
會出現假投資、真移民?


正解
    
 服貿協議中特別訂定了限制條款,
要求大陸廠商一定要在大陸實際經營滿三至五年,
才可以到台灣設立據點,
主要是為了避免他們用紙上公司、搭便車的方式
到台灣來假投資、真移民。


爭議2〉
     
服貿通過,會不會出現台灣個資與國家機密外洩, 產生國安問題?


誤解5
     
服貿協議會開放入口網站,
大陸透過入口網站大量搜集台灣會員個資後,
是否會造成這些資料非常容易、合法傳送到大陸母公司?


正解
     
其實2009年台灣就已經開放中資可申請在台灣經營入口網站,
但迄今從未有中資來台申請。更何況「個資法」中明確規定,
個人資料只要跨過台灣邊界的傳輸,需要得到特殊允許。
例如電信業部分,NCC已確認,所有電信產業用戶的個人資料,
不可輸往大陸地區;至於金融業,金管會也特別規定,
如果大陸金融機構要把台灣分行的用戶資料送到境外母行,
都要取得當事人同意並報請金融主管機關核准。
所以並不是一家陸資公司在台灣經營事業,
取得台灣用戶的個人資料之後,
以後就可以毫無限制將這些個資送到大陸。


誤解6
     
台灣開放包括代管電腦機房的服務,
很難相信大陸人在管理伺服器會不會有意或無意地埋下木馬程式、
病毒來竊取使用者的個資,或監控蒐集使用者的行為。
若要拷貝台灣人的個資,大陸的電腦工程師直接走到機房裡copy就好啦。


正解
     
目前台灣明令禁止大陸來台人士進入電信機房。
同時,政府針對用戶資料管理部分訂定了「用戶資料機密分級管理辦法」,
透過安全認證及隱密碼,及加密傳輸來加以管控。
另外,為確保通訊傳播用戶的權益,
通訊傳播委員會在2012年9月25日公告限制通訊傳播事業經營者,
將所屬用戶個人資料傳遞到中國大陸。

 台灣產業已經過度競爭了,再開放大陸業者來會更慘。
同時兩岸條件不同,開放並不對等。


誤解7
     
印刷業和書籍的批發零售業都對大陸開放,
一個是出版業的上游,一個是出版業的下游,
台灣出版又這麼自由,這樣一來,不就是等於開放出版業嗎?


正解
    
 服貿開放陸資投資印刷業,僅限於投資現有印刷廠,
並不是開放新設,且不得兼營出版業。
如果有陸資印刷業兼營出版,只要被檢舉發現,
將會受到投審會裁罰,並廢止它的投資許可。


誤解8
     
台灣開放包括代管電腦機房的服務,
很難相信大開放大陸企業來台灣經營批發零售業,
大陸的書會大批進入台灣,再以三折價格販售,
台灣的書店承受得住嗎?


正解
     
其實2009年第一波陸資開放,
台灣早已對大陸開放書籍、文具的批發和零售。
但為了避免大陸業者介入台灣出版業務,
對於陸資來台申請書籍的批發零售業務,
投審會與文化部均不予許可。
根據文化部統計,截至目前已阻擋
「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深圳市嘉深投資」
「中國書店」等三家陸資申請來台投資案。
在投審會等部會的審查下,
應該不至於對台灣的出版業及閱讀生態造成衝擊。


誤解9
    
 開放批發零售後,大陸就可以出口稻米、小麥和麵粉到台灣,
台灣的糧食安全將失守。


正解
     
農委會特別指出,台灣管制大陸農產品進口約830項,
包含稻米、小麥和麵粉在內,皆不准從大陸進口。
在這次服貿協議中,也還是禁止,所以服貿並不涉及糧食安全。


誤解10
    
 服貿一通過,台灣的中藥行可能會紛紛倒閉,中藥業者沒法活了。
投審會澄清,台灣早已開放陸資來台投資中藥批發業四年,
而這次服貿並沒有開放中藥零售業。
近四年來,陸資來台投資中藥批發業的也僅二家,
申請投資金額4710萬元,其中,也只有一家210萬元的資金到位,
至今對台灣的中藥批發市場,並沒有造成任何影響,
對中藥零售業更是無影響。


誤解11
     
這一次政府簽訂服貿協議,
要開放大陸業者來台灣開火化場和殯儀館,
是讓共匪來和台灣的葬儀社搶生意。


正解
    
 內政部說明,服貿開放的是殯儀館及火化場部分,
並不開放生命服務和送終儀式。
眾所周知,台灣的殯儀館及火化場,
設立門檻相當高,必須經過環境影響評估、
都市計畫變更、區域計畫審議通過。
同時,還必須經過籌設許可、建造許可、
施工許可,完工後才可以設立。
一間殯儀館及火化場從申請到設立,
大概需要五到十年,競爭門檻相當高。

從台灣的實際情況看,火化場和殯儀館
大多數都是地方政府經營,商機並不高。
反之,大陸開放的是殯儀館和納骨塔部分,
而且可以經營殯葬禮儀服務,商機比較大,
更是台灣業者的強項。


誤解12
     
依照服貿協議,上市櫃的銀行可開放單一大陸銀行參股到10%,
但台灣很多銀行最大股東持股就10幾%,
大陸會透過參股控制台灣的銀行?


正解
     
「銀行法」第25條對銀行股權的管理有非常嚴
格的規定,
超過5%以上,每增加1%就要申報,超過10%以後,
10%、15%、20%、25%也都要核准。
對本國銀行的股權變動都這樣審查,遑論大陸的金融機構。
只要變動超過1%以上,均受金管會銀行局的監督,
都要審查,不是自動許可。


誤解13
    
 台灣營造業開放,陸資會投資大型營造業,
挾著雄厚資本,將排擠台灣中小型業者生存空間。


正解
     
台灣營造業分成好幾個等級,包括甲等、乙等、丙等,
每一類型營造業所承包的工程,
基本上和技術及資金有相當對等的關係。
譬如一個甲等營造廠,
不可能承包120萬元的土木包工業的水溝工程。
換言之,技術門檻高的大型營造廠,會承攬的是大型工程。
不會搶中小營造廠的工作。

何況,這次服貿開放的內容僅允許大陸企業投資資金,
總持股比例不超過12%,不具控制力。
台灣公司的營運方向不受陸資控制與影響。


誤解14
     
服貿協議生效之後,大陸會將「一條龍」模式帶到台灣,
例如「碼頭、倉儲、物流、運輸、批發、零售一條龍」,
或者「入口網站、電子商務、快遞、運輸、網路廣告一條龍」,
全面掏空台灣產業。


正解
     
經濟部特別釐清,壟斷或寡占等問題在服貿協議第7條中,
已經規範雙方政府應該磋商消除這類行為。
台灣在「陸資來台許可辦法」也規定,
陸資來台倘若有壟斷、獨占或經濟上敏感之虞的企業,
均可禁止投資,所以能確實防止「一條龍」可能造成的壟斷行為。


爭議4〉
     
服貿洽簽過程中是否充滿黑箱作業,且違反國際慣例?


誤解15
    
 服貿協議中,台灣對大陸開放64項,
其中27項早就已經在陸資來台開放了,
為什麼要再納入服貿協議?服貿是不是簽假的?


正解
    
 陸委會解釋,在簽訂自由貿易協議過程中,
希望儘量做到雙方對等互惠,所以當大陸對台灣開放80項時,
談判人員就把過去已經開放的項目列入服貿。
而且,單方面開放與納入約束雙方的協議中開放,
在效力上仍有差別,透過服貿對台灣人去大陸經商更有保障。


誤解16
     
台灣和大陸為什麼先談服貿後談貨貿?這不符合國際慣例。


正解
    
 以WTO杜哈回合談判為例,儘管貨品關稅的談判還是遙遙無期,
但是服務業談判已經在積極進行中,稱之為TISA,台灣也有參與,
同時非常可能以負面協定的方式先達成協議,
這是國際上一個服貿談判先於貨貿談判的具體實例。



10多年前,全球積極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
如今超過380個FTA生效,台灣卻只簽了七個,
其中五個還是與中南美洲邦交小國簽訂,
加起來不到貿易總額的0.2%。
許多國家因FTA邁向免關稅時代,
台灣還要5%以上不等關稅,
對出口產生嚴重衝擊,外商也紛紛卻步。
全球區域經濟正加速整合中,台灣若缺席,
開放腳步受阻,競爭力將大幅流失。
 2015年,是台灣經濟突圍的最後底線,
未來的機會在哪裡?又該如何衝破困境?


世界區域經濟 正在加速整合......
全球FTA逾380個 台灣只簽7個
     
2015年將成為台灣「大限」年?
這樣的預言並非危言聳聽!
幾個遠在天邊、許多台灣人聽起來生硬的
區域經濟整合名詞,
極有可能將決定台灣的未來。

     
包括TPP,由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係協定;
RCEP,東協加六的擴大版,以東協為主,
但是幾乎已經納入從印度到紐西蘭的絕大多數亞洲國家;
以及TTIP,美國與歐盟的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定,
此刻正在如火如荼地談判中。

其中RCEP與TPP對台灣最關鍵。而且關鍵年都是2015年。
RCEP的16個會員國將於2015年底完成談判。
而且TPP參加國目前正積極爭取今年第一季完成談判、
2015年生效。
另外,韓國與大陸雙邊的自由貿易協定(FTA)
也極可能於2015年簽署。
若這些區域經濟整合的FTA均於2015年大勢底定,
而台灣仍不能加入下一輪的談判名單中,
恐怕經濟將出現嚴重危機。


各國邁向免關稅時代 台灣仍限制重重
「台灣如果不能夠加入區域整合,年輕人22K將成常態,
五年後台灣最好的狀況就是現在,」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這麼說。
「台灣現在面臨的是區域整合下『人間蒸發』的風險,
」中經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這麼說。
「台灣不夠開放,韓國很快在多種產業會贏台灣,
台灣要『亡國』了,」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黃齊元說得聳動。

李淳攤開資料說,目前24個APEC(亞太經合組織)成員國當中,
只有兩個未加入TPP或RCEP,一個是R.O.C.(台灣),
一個是P.N.G.(Papua New Guinea,巴布亞新幾內亞)。
進入21世紀後,由於WTO多國貿易談判很難推動,
過去10多年來,全球早已興起國對國的雙邊或區域整合的FTA。

 如今,10幾年過去了,全球已有超過380個FTA生效。
但台灣只有七個,其中五個是與中南美洲邦交小國簽的,
加起來不到台灣貿易額的0.2%,不具實質意義。
當各國因FTA進入幾乎全面免關稅時代,
台灣卻仍要付5%以上不等關稅,已對出口產生重大衝擊。
台灣近年來出口出現危機,
除了世界景氣問題,關稅是重要關鍵。

韓國FTA貿易占比38% 台灣僅8.8%

不開放的經濟體,服務出口能力也會下降。
服務業貿易總額的全球排名,從2002年到2012年,
最開放的新加坡從15名進步到第8名,
韓國從第14名進步到第12名,
台灣則是從第20名,大跌至28名。
再以七成出口產品與台灣重疊的韓國與台灣比較。
目前韓國已生效的FTA,涵蓋的貿易量占韓國總貿易量38%,
台灣只有8.8%;
韓國加上洽簽中的比例之後,更會攀升至73%,
但台灣把ECFA所有後續談完也才33.3%,遠遠落後韓國。

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管中閔曾在演講中指出,
韓國與台灣貿易量原本接近,政府曾在2000年模擬韓台貿易比,
當時預測到2012年,韓國會是台灣的1.3倍,但最後實際達1.9倍。
若以現在速度模擬,到2025年,韓國貿易總量會是台灣三倍。
如果加上RCEP、中日韓FTA加持,幅度更將超過。

若台灣什麼都不加入的話,「韓國的速度會把台商趕盡殺絕,」
汽車零配件出口商、正陽國際總裁孫正大憂心忡忡。
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建甫更憂心,如果中韓FTA於2015年生效,
而兩岸ECFA服貿協議仍無法通過,
對台灣將帶來「原子彈級」的震撼。


比他國多5%關稅 外商不敢來台設廠
     
「我們最怕韓國了,」世界第二大尼龍粒(尼龍布原料)製造商
力鵬總經理林文仲指出,
力鵬堅持留在台灣,不在海外設廠,
但現在賣尼龍粒到中國,要被課6.5%的關稅、
加4.3%的反傾銷稅,而尼龍粒的利潤只有3到4%,
若韓國不用課關稅,影響將很嚴重。

工具機大廠台中精機總經理黃明和分析,
台灣工具機產品出口占八成,2013年碰上日圓大幅貶值,
使日本產品和台灣的價差從三成減至5~10%,
日本品質高台灣一個等級,不少客戶改買日本產品。
再加上關稅因素,情勢已更慘。

工具機出口在2013年大跌17%,受傷慘重。
「不加入FTA(可免關稅),台灣根本沒有辦法和韓國、日本競爭,」
黃明和感歎。
除了出口減少,台灣近幾年外資投資金額大減,
與無法加入FTA也有關係。
台北市美國商會執行長吳王小珍指出,
跨國公司在思考未來布局時,會優先選擇有FTA的國家或地區投資。

例如有一家美國商會會員,美國總公司希望在亞洲設廠,
台灣分公司積極爭取設在台灣。
沒想到經過各種評估,台灣的人才、土地等都贏過其他國家,
卻因為台灣不是RCEP成員、
也幾乎沒跟什麼國家簽署雙邊FTA,
「就因為多了5%關稅,來台投資就飛了,」
這位美國台灣分公司總裁扼腕地說。


先天已經不良 後天又失調

台灣什麼都怕 淪為FTA邊緣人
     
只是,台灣為什麼會淪為國際FTA的邊緣人?
用俗話形容,這是「先天不良加後天失調」的結果。
過去,最大先天不良就是「一個中國」的阻力。
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分析,
FTA談判主體是「國家」,
與台灣沒有邦交的國家,基本上不會與台灣談FTA。
但在兩岸關係改善後有了重大突破。
2010年台灣與大陸簽「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基本上就是「FTA」。
有了ECFA,其他大陸邦交國才敢展開與台灣談判。


服貿不過關 加入其他經貿組織無望

2013年11月簽署的「台星經濟伙伴協定」(ASTEP)、
2013年12月生效的「台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
及推動中的台灣歐盟經濟合作協議(ECA),
本質都是FTA,都先取得大陸默認,只是名稱不能叫「FTA」
然而,台灣藉著ECFA搭上的FTA順風車,
眼見硬生生要撞上山壁了。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於2013年6月簽署後,
過去半年多來,遲遲無法通過立法院,就是這面大山壁

很多人不了解,為什麼服貿不過,
台灣加入RCEP、TPP等自由貿易組織就無望呢?
那是因為ECFA當初就是分階段談判
若服貿不過,接下來牽涉8000項產品的兩岸貨物貿易、
投資保障協議等也會卡住。
國際社會一方面會重新觀察大陸對台態度
一方面也會懷疑台灣開放的能力和誠意,
接著各個與台灣的雙邊FTA可能停滯,
並繼續影響TPP、RCEP成員國接納台灣的進程。

 服貿協議其實是大陸對台灣再一次讓利,
只是台灣民眾普遍不理解。
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建甫分析,
這次服貿對台很優惠,台灣開放給中國的64項,
只等同於或低於給一般外資的待遇,
中國給台灣的80項都是超越大陸給外資的待遇,
是其他外商拿不到的

只是,台灣普遍存在「中國恐懼」心態。
陸委會副主委林祖嘉舉例,
台灣和新加坡、紐西蘭的經貿協議已完成
開放程度不少都優於ECFA,
但社會上一點反對聲音都沒有,
唯獨對ECFA、服貿極其抗拒。
除了一個中國因素,
台灣無法與許多重要貿易國簽署FTA的後天失調原因,
則是整個社會傾向反對開放,
相關開放的配套法規與人民心態並未準備好。

「以前的台灣什麼都不怕,現在的台灣什麼都怕,」
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不客氣批評,
為進入WTO,台灣之前開放麥當勞、便利商店來台灣,
多少的傳統雜貨店、餐飲因此關門,但台灣服務業卻進步很大,
經濟也變好,開放的好處絕對大於壞處。


最保守的日本 也要借外力拚經濟
     
他進一步分析,近幾年台灣已開放大陸餐飲業來台,
至今只進來十家,其中兩家倒了,其他的生意也不怎麼樣,
「就算烤鴨店給他開個400家好了,又如何?」
餐飲業競爭後,台灣本土餐飲業也會愈發達。
其實正在加速整合中的TPP,是個高規格開放的協定
第一批12個成員國中不乏開發中國家
例如越南、馬來西亞、祕魯
他們都必須大幅開放國內原本相對封閉的經濟體制,
例如電信、金融自由化、國營事業民營化等艱難改革。

越南敢,台灣為何不敢?馬來西亞能,台灣為何不能?
中研院院士胡勝正這麼問。
為了加入TPP,不只開發中國家開放,
連過去一向被認為最保守的日本也咬牙加入TPP
希望藉外力,推動內部改革。
在日本境內強大的反對聲浪中,
日本於2013年7月正式加入TPP談判,
目前談判已完成65%。

過去10幾年來國際間自由貿易協定愈來愈開放,
台灣因為經驗太少,現在盤點起來,顯然準備不足,
其中有四大關鍵必須解決


關鍵1〉相關研究能量不足
     
第一,台灣相關的研究能量不足。
洽簽FTA要先有清楚的國內產業、國際規則等研究,但台灣相當不足。
商業發展研究院所長杜震華指出,台灣幾個智庫加總,
研究FTA的人不超過30人,而他最近接觸中國商務部智庫時得知,
對岸研究FTA就有400人。

 杜震華舉例,國際服務業分類為155類,台灣要談服務業開放,
起碼應該把這155類搞清楚,然而台灣服務業分類不同,
對其中很多行業所知也甚為有限,
例如其中有一個「郵遞名單編輯業」,很多台灣官員沒聽過。


關鍵2〉談判團隊考驗多
二是談判團隊的能力和能量。台灣是FTA新手,談判人才嚴重不足。
經濟部的核心談判人才,只有30多人,
但據了解,韓國外交部的通商交涉本部就有超過200人。
而且洽談前,台灣必須先準備好,如何開放?開放哪些產業?
開放到什麼程度?哪項產品關稅要降多少,幾年內下降?
再派談判人才跟所有成員國談,且須了解雙方的產業、法令異同。


關鍵3〉法令鬆綁不夠快
    
 第三是法令的開放。以TPP高標準開放要求,台灣要加入,
內部必須進行一波大規模的法令鬆綁,
程度絕不低於之前進入WTO的準備。
在2002年加入WTO之前,
台灣至少提早八年開始進行民營化、金融改革等動作。

包括開放外國人來台開辦學校,
開放郵遞業務、電信、電力服務、醫療,
開放各式衍生性金融商品和理財服務等,

台灣想加入TPP等區域經濟整合體前,
必須準備好是否開放這些敏感項目。
但以台灣目前社會而言,每一項可想而知都會遭遇難題


關鍵4〉溝通工程很浩大
     
第四是溝通。開放前的對內溝通、對外談判,絕對是浩大工程。
李淳舉例,與TPP各個成員國的雙邊談判,
台灣要先去「敲門」,去時要帶「伴手禮」,
例如與越南談可能要針對水果出口、檢疫問題準備,
提供可以打動對方的條件

李淳進一步說明,TPP的關鍵是美國
台美未來經貿談判關鍵在開放美國豬肉進口到台灣,
之前牛肉談判時已遭遇極大阻力,
更何況台灣本土豬肉供應量高達九成,影響既得利益者甚大
以台灣現在的政治氛圍,官員至少要全台跑透透,
拜訪豬農溝通,提出配套,但即使如此也不一定能順利溝通。

但是,加入世界FTA贏者圈,是台灣經濟未來必走的關鍵出路。
王健全分析,目前台灣經濟成長的三個引擎剩半個:

第一個引擎「投資」,台灣博弈、石化、觀光醫療都不要,

沒有產業,怎麼會有投資?

第二個引擎「消費」,已長期不振;

第三個引擎「出口」則天塌了一半,剩半個引擎。

力鵬總經理林文仲也分析,現在的經濟局勢,
可比喻是大操場上有三個大團體,
歐盟、北美貿易區
和亞洲的一群小朋友。

大家玩得很開心,只有一個小朋友(指台灣)落單,
現在大陸想帶台灣進來一起玩遊戲(指ECFA),
「台灣一定要玩這樣的遊戲,」林文仲指出多數廠商的願望。

在國際掀起區域整合狂潮之際,
台灣如果繼續關在門裡內鬥,可預見將有一場浩劫。

這是一場吵個沒完沒了的架,
對峙的各路人馬涵蓋官員民代、各行各業、學者教授和年輕人。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自2013年6月21日於上海簽署以來,
台灣上空的爭吵聲從沒停過。
從第14場立法院服貿公聽會現場,
便具體而微展現贊成的人與反對的人砲火交鋒的廝殺感。

 這一天是2014年1月2日,新年第一場服貿公聽會,
立法院群賢樓偌大禮堂坐了許多人,卻從一大早就鴉雀無聲,
安靜中帶點緊張氣氛。
面對主席台,左手邊產業公協會代表及大學教授一長排坐著,蓄勢待發。
右手邊則是政府官員,面色凝重。
聽到贊成服貿的意見,官員就鼓掌,
但如果出現批評聲音,立即換成另一邊的人超級大聲拍手。

     甚至連「我們走過戒嚴時期……」的話,
時不時會從發言人的口中冒出來,
似乎服貿簽了,就將把台灣帶回威權統治的年代。
一方說:「服貿好,開放!開放!開放!」,
另一方則說:「服貿爛,不去!不去!」
反對與贊成無法交集,持續撕裂台灣。

目前仍待立法院在2014年3月10日前辦完服貿的公聽會,
才能進入實質法條審查。
很多人到現在都還不清楚,
服貿如果過關,對台灣到底有什麼好與不好?
「短期衝擊不會太大,個別產業將獲益,但是長期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所長張五岳
總觀短中長期、直接與間接受害與得利後指出。


開放後,陸資真的會來台投資?
     
反對服貿的意見指出,服貿一開,
台灣許多服務業會被大陸收購、打垮;
許多工作也將被大陸人取代。
根據服貿的內容,這次將對大陸開放的一些服務業,
包括洗衣業、印刷業、美容美髮業等,體質相對脆弱,
反對者最怕服貿會讓大陸企業挾鉅資進入台灣,以大吃小,
台灣業者的生意就做不下去了。

但是,「開放了,大陸真的會來台灣投資這些產業嗎?」
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執行董事方燕玲懷疑說。
擔任安侯建業陸資來台專案小組負責人的她,
接觸過許多想投資台灣的大陸企業,
從來沒有一家提及要在台灣做洗衣業、印刷業、美容美髮業和旅行社。

 另一個陸資未必「看得上」台灣的佐證是,
台灣從2009年6月開放陸資來台迄今,
總計開放69大項、404小項產業,幾乎所有的製造業皆已開放陸資來台,
50%的服務業也早已開放了。
但是四年多過去了,實際登台投資的大陸企業,卻只有455家,
業別僅佔28大項,總投資累計8億4598萬美元(約254.6億台幣),
等於是「開放多,來得少」,其中甚至不少是台商以陸資名義返鄉投資。
坊間一度盛傳「中資早已遍布全台,悄悄成為台灣人的新鄰居」,
根本不是實情。

大者像國際會議中心、捷運、遊樂園、停車場、過境旅館等,
皆已開放陸資興建,跟日常生活相關的像飲料、保險、婚紗攝影、
上班族天天要看的入口網站……,也早開放陸企成為股東,
但至今沒有大陸企業來投資


陸資不來 因不了解又麻煩
    
 為什麼陸資不愛來台灣?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黃齊元分析原因有三,
一是不了解台灣,二是太麻煩,三是沒興趣。
「到台灣能做什麼?」這個問題是台灣工業總會祕書長蔡練生,
到大陸各地舉辦投資台灣說明會時,大陸企業最愛問的。
「我感覺大陸公司對台灣的了解有限,」蔡練生說。

就算了解了台灣、想來台灣,也可能會被一堆嚴格的規定嚇跑。
「陸資在台灣不如外資,」這是一位大陸老闆的心聲。
來自浙江的工具機廠、永力達董事長陳勝,
在台灣設立公司三年多,不管投資多高的金額,
最多只能從大陸派七個人來。

反觀外商同業,卻是想來幾個就來幾個。
另外,某些產業台灣開放外商可以獨資,陸資卻有持股上限的限制。
歸結最終,陸資不來的主因,
還是台灣市場太小,且服務業已是完全競爭,陸資很難切入。

大陸最大飲料製造廠、娃哈哈集團總裁宗慶後,
一年至少來台灣兩次,但從未動過投資台灣的念頭。
有一次接受《遠見》訪問時,問他為何不投資台灣時,
他指出:「台灣市場那麼小,能做什麼?」他還補充說,
「台灣都已經過度競爭了,大家都很辛苦,還去攪和幹嘛!」

由此看來,台灣中小企業恐慌服貿將讓中資長驅直入,
其實是不必要的焦慮。因為開放了,大陸也不會想來。


台灣服務業水準高 陸企不足懼
    
 事實上,也曾有陸資來台之後水土不服。
浙江省湖州市出名的點心小吃、丁蓮芳千張包子,
創立130多年,榮獲大陸商務部評鑑為「中華老字號」。
2011年興致勃勃來台灣開店,卻無法掌握台灣民眾的口味,
經營面臨瓶頸,曾經一度暫停營業,直到2012年才再次開業。

更何況,台灣服務業的整體水準與國際開放程度,已比大陸先進,
按照國際經驗,通常無須擔心開發程度不如本國的地區。
因此看在不少專家眼裡,
台灣懼怕跟大陸簽服貿協議,好似也不合常理。
呼應全聯福利中心新任總裁徐重仁指出:
「我們對於世界一流的品牌都不懼怕競爭了,
更遑論是發展程度略遜於我們的大陸業者?」

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約瑟夫.史迪格里茲曾強調,
所有的FTA協議皆須對等,
唯獨兩岸服貿協議在這項國際通則中是個例外,
而且看起來是大陸「吃了點虧」。
大陸對台灣開放80項,是優於或等於WTO承諾;
而台灣對大陸開放64項,是低於或等於WTO承諾。

 「大陸開放給台灣的,是別的國家都不准在大陸做的,
只有台灣可以在大陸做,而台灣開放給大陸的,
是所有外商都能在台灣做的,」
曾在美國華爾街工作、嫻熟國際貿易的杰可斯貿易執行長
胡亦嘉說,相比之下,公平性偏向誰很清楚。

兩岸服貿確實不對等,但是,是對大陸不公平,
它甚至比大陸現在如火如荼推動的上海自貿區更優惠。
以證券業為例,陸方允許台資金融機構
在上海市、福建省、深圳市各設立一家兩岸合資的全牌照證券公司,
台資合併持股比例最高可達51%;
而在上海自貿區,外資設立的證券公司股權比例僅限49%。

 再比如錄影錄音等錄像的分銷服務,
陸方允許台灣業者在大陸設立合資、合作或獨資企業;
而在上海自貿區,除了港、澳,其他外資僅限於合作方式投資。

如果放長遠一點來看,服貿過不過,
影響的是台灣能不能和其他國家洽簽FTA,更是關鍵



洽簽FTA 先看服貿過不過
     
「服貿不過,台灣很難加入任何一個FTA,」張五岳直言,
很多國家都在關注服貿,也認為台灣與中國談服貿協議,
還要回到國會逐條審查,不可思議,
他們的第一個觀感就是台灣機制不完全。
「連都是講中文的也搞不定了,何況是跟講英文的談?」他說。
「陸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恐中心態,」黃齊元指出,
台灣不應該把陸資看成洪水猛獸,
不應該把門關上,在一個小小市場裡萎縮下去。

 一個令人吃驚的現象是,以服務見長的台灣,
服務業產值成長近幾年已趨緩。
根據主計處統計,2012年台灣服務業產值平均年增率約為0.83%,
癥結便在於服務業市場趨近於飽和,勢必要走出去尋求新市場


從服務業出口來看,服貿可以
「讓能走的企業可以跑,能跑的可以飛,走不動的也可以得到照顧,
張五岳生動描述。
 世界的推進,是不會等待台灣人克服完所有的害怕。
停滯在原地,台灣落後了,賠上的是2300萬人的經濟命運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aiwanese38&aid=12143498
 引用者清單(1)  
2014/10/03 16:31 【udn】 我還找到這個!免電 紅色 機密 裁碎器比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