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隱藏攝影機》拍出隱藏在表象下害怕人知的祕密
2013/02/05 17:32:26瀏覽2943|回應0|推薦3
(看完《愛.慕》之後,找出這篇舊文章,重溫導演麥可漢內克這部極為「驚人」的震撼之作。<2006/05/30原發表於sina《電影癡聊天室》>)

首先,觀看這部電影跟好萊塢電影最大不同的不同的是,你必須非常專注於每一幕的細節變化,但它的好處是,它並不是動作片,一幕幕的轉變又非快到令人無法消化與吸收。

對電影癡來說,這部電影,導演麥可漢內克(Michael Haneke)的高明之處在於他運用鏡頭與攝影機的方式。首先片頭一開始,就是定住不動的長鏡頭,通常一般導演對於長鏡頭的運用,諸如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台灣導演侯孝賢、匈牙利導演貝拉塔爾(Bela Tarr,他的經典作品有《撒旦的探戈》(Satan's Tango)、《積木生活》(Prefab People)、《媽的毀滅吧》(Damnation)),都可以很快在同一個鏡頭裡看到「動靜」,也就是有人或動物進出,繼之是猶如人轉頭觀看的鏡頭轉動。但麥可漢這回的長鏡頭,是用來模擬偷拍的鏡頭效果,猶如藏起來不讓人看到的隱藏攝影機,它不能轉動,只有一個角度,因此,鏡頭是靜止的,又由於是偷拍的,為加強偷拍效果,未加以剪接,它只能隨著時間的流逝,看著鏡頭前的目標有什麼動靜。

於是,觀眾的不耐,導演也了解,接下來就是錄放影機的快轉效果,讓你了解:「哦,原來這是錄影帶啊!」接下來出現的對白,讓你明瞭,你正看著男女主角正在看的錄影帶。

導演的手法看似「客觀」,但他卻巧妙的運用鏡頭,讓觀眾透過主角的眼,看到主觀的恐怖氛圍,試想,如果有人在你家門口立了攝影機,你會怎麼樣?當然所有偷拍、偷聽、偷錄的行為,都影響不了一位行為正當堂正的人,但攝影機拍攝下,拍到的是什麼?恐怕才是本片的主題──「隱藏」(Hidden)。

本片選擇的主角,Georges Laurent(法國影帝丹尼爾奧圖Daniel Auteui飾)是一位在公視主持書香論壇的節目主持人,他老婆Anne Laurent(法國影后茱莉葉畢諾許Juliette Binoche飾)則是出版社的編輯,很「乾淨」的文人吧!而在台灣八卦腥羶話題的影響下,很容易讓人連想到,是不是偷拍到是誰偷了腥。

夫妻兩的反應就跟一般人一樣,為什麼要偷拍他們家?是誰拍的?有什麼目的?是不是要勒索?那兒子呢?在不在?

做老公的總是會出去查,跑到家門對面,看看哪裡可能藏有攝影機,但左看右看看不到。(看到這裡,電影癡也認真了起來,隨著喬治的目光、隨著鏡頭猜猜那攝影機可能藏在哪,當然啦!導演是不會讓人看到的。)

從一次次相同的錄影帶,會以為反正就是如此,,直到Georges去接他兒子,他兒子從學校裡接到一張莫名其妙,畫著跟著錄影帶來一樣的塗鴉時,夫妻人覺得不能漠視;因為很顯然兒子唸哪所學校哪班對方都非常清楚,言下之意,代表著他們的生命隨時受到威脅;所以很快得到一個結論:應該報警。但就算他們夫妻兩是名人也沒用,因為無法可管(這點就是電影癡最欣賞的法國電影,如此的生活化)。

而人在壓力下,最容易反應的是情緒上的波動,而且最容易表現在行為上,首先我們看到的是,當夫妻倆踏出警局,Georges不滿的情緒高張,這時不巧有輛腳踏車騎士逆向行駛,不小心撞到了他們,Georges情緒立刻暴發,若非一旁的安努力阻止,很可能立刻演化暴力衝突,而一向不是書香世家的他們應有的反應。當然啦!旁觀的你也會覺得,是啊,是那個騎腳踏車的人的錯,但所謂的衝突,如果有一方退讓就不會發生,那名騎士若不是被言語激怒,他可能也不會老羞成怒(關於這裡,電影癡猜測,Georges應該是用了不禮貌的語言指責,而這可能翻譯上沒有忠實呈現)。

兩夫妻在偷拍壓力下,極力隱藏這件事,企圖過著「正常」的生活,和朋友的聚會如約舉行,只是無巧不巧,門鈴響,原本歡樂的氣氛突然凝重了起來,關鍵當然在於Georges夫妻,他們的反應也讓朋友們嗅到一絲的不尋常,為了表示沒什麼大事,Georges只好出去開門,但門外無人,令他更加緊張,四下探查、示威,無果,只好回家,正關上門時,門上卡住一袋東西,就像之前他老婆收到的袋子一樣,不想讓朋友們知道發生什麼事、不想破壞聚會氣氛,他偷偷把東西收在玄關他的外套裡,再若無其事的晃回家裡。

面對朋友的詢問,他以為妻子也會同他一般掩飾,不料,安也以詢問的眼神看著他。知道瞞不下去,只好回去把帶子拿上來,口中碎碎唸著只是無聊人士偷拍他家門口,不料這回帶子並非如他想像,出現了不同的主題,別人或許不知道那是什麼,但那是Georges老家。這時導演穿插了幾幕一閃而逝的鏡頭,看似無意,實則代表這卷帶子勾起Georges的回憶,他似乎想到了什麼,但面對安的質問,他無言。

峰迴路轉,似乎看到了劇情重點了,原來攝影機下想揭露的是Georges,關於他的過去。

影評人藍祖蔚談到這部電影時,他寫道:「《隱藏攝影機》同樣描述歷史,刻畫暴力,然而更貼切的聯想卻是:『Anatomy of Violence!』(暴力的解剖)。」

他進一步剖析本片的暴力除了有形的暴力外,如:殺雞、法國與曾殖民阿爾及利亞勞工的恩色情仇,及本片電視新聞播出的美國入侵伊拉克;無形的暴力更是重點,如:「國家有暴力,私人有暴力;媒體有暴力,職場有暴力;家長有暴力,子女有暴力;殺雞用暴力,偷拍亦是暴力……麥可.漢內克交出的不但是一份「暴力解剖報告」,更是暴力病理史的檢驗報告。」

他寫得很好,電影癡也同意,他看到的是形式──暴力,電影癡看到的是情緒──恐懼與掌控。人會因為恐懼而做出很多的事情,為了確定他能掌控情勢的發展,而以有形或無形的暴力施展攻勢。

Georges小時候為何要撒謊?說他的養兄會吐血(意即他得了肺癆,當年可是嚴重的傳染病),他父母為了自己的親生兒子,不得不送走養子;又有一段Georges在剪接室裡剪接採訪,他直接去掉「無聊」的學術談話,為的是什麼?收視率?怕自己的節目不受歡迎而下檔?還是為了確保可以開新節目?在他以自以為的方式掌控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工作時,錄影帶事件卻投入了變數。

先是夫妻兩人對這件事的看法分歧,原本融洽的親密氣氛慢慢產生質變,隨著錄影帶所揭發的一件件事實,安因Georges的隱瞞,愈來愈無法信任他;而Georges如果一開始抱持誠實的心態跟安開誠布公的說,夫妻倆的情感也不致投下隱影,但為何他不誠實呢?就像每個人或許沒做過什麼十惡不赦的事,但Georges覺得這種事他就是無法先跟安說,更何況他必須先確定倒底跟他猜測的一不一樣?

沒想到,他也陷入了錄影帶的陷阱,而兒時的鬼魅如影隨形,種下了後面的悲劇。

悲劇可以避免嗎?可以的,如果你能坦然面對自己做過的錯事,坦然和自己兒時玩伴相處,把錄影帶當成一樁美麗的驚喜之旅,何嘗不是件美事呢?但那就不會是麥可漢內克的作品了,變成好萊塢溫馨喜劇。

順著錄影帶的線索,Georges找到了養兄馬吉德,可是固執又自我的他,只記得自己如何害馬吉德不能留在他家,只記得自己的錯,只想到對方會恨他,而看不到馬吉德多麼想念他家的一切,多麼懷念兒時的美麗時光,甚至以他為榮;他們原可以坐下來相談甚歡的,可Georges單方切斷了所有的可能,一再質問他為何偷拍錄影帶寄錄影帶?不顧馬吉德的否認和眼中的留戀,甚至報警說他就是偷拍的嫌疑犯,因而埋下悲劇的種籽。

全劇最具震撼力的一幕,就是馬吉德在Georges面前自殺,如此的果斷與絕決,是傷心的反動?還是為了消除Georges心中的誤會、為了免去冤獄之災所做的反撲?還是過去Georges與馬吉德還有什麼事是電影中未交代的?銀幕外的我們並不大懂,總之,悲劇造成了。而我們又看到,一個堂堂的書香節目主持人,居然不報警,為了避嫌,企圖擦掉他來過的痕跡,閃人。

因果環環相扣的循環,在本片看得一清二楚。而當劇情走到Georges電視台主管也收到錄影帶時,告訴他新節目暫時停擺,真有種出了口鳥氣的感覺,感到處處以暴力控制別人的Georges,終於遭到報應,來自更高的權力者,「處置」了他。

很多人片子看到最後,心中會一頭霧水:「到底是誰拍了那些錄影帶?」

老實說,依電影癡的意見是,不論你看出或沒看出,都不影響你對本片的解讀,也不影響麥可漢內克想表達的意涵。但如果你真要追究,麥可漢內克在片中放了三個線索:

一、片子一開始時,安跟Georges討論怎麼會出現這種錄影帶?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青少年的惡作劇,而他們家裡正好有一個。

二、馬吉德的兒子在父親死時,神情看似鎮靜,行為卻激動非常的跑到電視公司找Georges,他想知道Georges對於這件事有什麼反應。

三、片尾靜止的畫面,與片頭相同的手法,看到Georges的兒子從學校正門口出來,留在在銀幕下方,接著從銀幕左上方,馬吉德的兒子走出來,走向Georges的兒子,兩人交談著。

麥可漢內克沒說的是,這整件事,是馬吉德的兒子一人主導,還是兩個兒子合謀的。而更令人心驚的是,片尾的靜止畫面,是否意味著,也有人用隱藏攝影機拍著這兩個兒子?言下之意是什麼?電影癡覺得台語俗話說得好:「人在做,天在看。」如果你問心無愧,就不怕偷拍,偏偏人多多少少問心有愧,那麼被拍到了又該如何面對呢?誠實為上策,最近台灣的新聞我們已經看多了名人的可笑謊言,難道他們以為民眾真的白癡到相信他們的說法嗎?

《隱藏攝影機》拍到的是,隱藏在表象下,人害怕被發現的事實。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u41&aid=7282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