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壢故事,澗仔壢
2019/12/19 21:39:04瀏覽4547|回應1|推薦15

「澗仔壢」,是中壢的古地名。為何叫澗仔?如果你看看1898年日本人繪製的「堡圖」,或許就會明瞭「澗仔」所指的「小溪流」,就是泛指流經中壢最早開發的「老街」(約乾隆年間開發)和「新街」(約道光中晚期開發)的老街溪和新街溪而言,這兩條溪都屬水量不大的荒溪型河流,以小溪的「澗仔」目之,也和今日所見大致略似。

澗仔壢的「壢」字,就更能顯出中壢的客家血統。「壢」字,在客家語裡基本就是指「溪谷」而言。在客語裡,河溪坑壢都泛指溪谷(大而水流穩定為「河」,次為「溪」,較小者為「坑」,最小者為「壢」),在桃竹苗一帶,以「壢」做地名的還有內壢、上大壢、中大壢、下大壢、沙湖壢、庚灶壢、油車壢、塘壢、深壢、柏色壢等,它們全都聚集在客家人的聚落附近,而且全都有小溪流流經。

所以「澗仔壢」,就是組同義複詞,「澗仔」是「壢」,「壢」,也等同於「澗仔」,都是小溪谷的意思,只是壢字,更能顯出其客家聚落的身份。

其實就地形而言,現在整個中壢區的地形,不單指最早開發的老街、新街,都屬當之無愧的「澗仔壢」。而這必須從遠古時期的古石門溪說起,古代有條石門溪,它的上游就是今天的大漢溪,最早,它是從今天新竹的頭前溪附近出海,後來出海口逐漸向北,由桃園的社子溪、老街溪和南崁溪一帶出海。再到最後,由於台北盆地的陷落,桃園台地的相對抬升,古新店溪的向源侵蝕加強,最終襲奪了大漢溪的上游水源,大漢溪從此不再西流,轉而北流,流入淡水河成為其三大支流之一。至今在石門水庫附近還留下個90度的大拐彎,就是當年河川襲奪後的遺跡。

大漢溪北流後,當年它曾經西流的主支流,全成了缺乏山區水源挹注的斷頭河,它們普遍水量稀少,成了客家人口中荒溪型的「坑壢」,除了流經市區的老街溪、新街溪,還有流經今日市境內的月眉溪、社子溪、洽溪溪、埔心溪等都是,從前來此開墾的早期移民,或是行經這裡的客商,想必然也都注意到這裡的地形特徵,「澗仔壢」之名,於是不逕而走。

可別小看這些荒溪,在水源不足的年代,它們確實擔負起供應水稻灌溉用水的任務。於是,中壢早期的聚落多是貼著這些溪流建立。而古石門溪在整個桃園台地隨意擺盪,也構成了所謂的古石門溪沖積扇,這些古河道曾經堆積起的河階、台地、高地,也就成了各種的「崁」、「坡」、「埔」等微地形,這些相對高的地面早期並不利於灌溉,多種植蕃薯、茶、甘蔗等旱作,先民們為了擴大水稻的種植面積,在台地上又挖了大大小小、星羅棋布的埤塘,也形成了桃園台地獨樹一格的特殊地貌。

澗仔壢的水,早期是先民的生活命脈。而它所代表的地形地貌,至今也仍歷歷在目。只是,自從上世紀中中壢從農業大鎮轉變成工業大市後,這些澗仔壢不再為大家所重視,它們現在雖仍靜靜的漫流,但住民們卻也多以排水溝視之,甚至以汙染的來源而冷淡漠視,這樣對待澗仔壢,我想它們應該會哭泣吧。

中壢,古名澗仔壢,顧名思之,這裡本是片水世界。起碼,這裡的住民和溪水的淵源應該很深,可現實並不盡然。再談談澗仔壢,希望能喚起這片土地的人民,能認識坑壢和土地的關係,從而更珍惜自己和這些母親河的特殊緣份。

行者工作室臉書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stonejung012501/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tonejung&aid=131311368

 回應文章

1450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9/12/19 22:16

從中壢國小,一直讀到中壢高中,

所以每次過來簽到,是必須的!

阿棟(stonejung) 於 2019-12-20 23:45 回覆:
謝謝故鄉朋友的捧場